血常规检测在诊断缺铁性贫血中的效果评价
2020-10-09关茜
关茜
【摘 要】 目的:血常规检测在诊断缺铁性贫血中的效果评价。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将该期间来本院的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對象,并设为C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D组,分别给予血常规检测,评价检测结果。结果:临床指标:C组红细胞总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含量(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数值均低于D组,C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数值高于D组,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在临床检测中占据重要地位,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含量(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等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属于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
【关键词】 血常规检测;诊断;缺铁性贫血;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outine blood testing in the diagnosis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Methods: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8, 40 iron-deficiency anemia patient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during this period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et as group C. At the same time, 40 health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group D, and they were given blood. Routine testing, evaluation of testing results. Results: Clinical indicators: The total number of red blood cells (RBC), average red blood cell volume (MCV), hemoglobin content (Hb), average red blood cell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 and average red blood cell hemoglobin content (MCH) values of group C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group D, group C The 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RDW) valu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D, P<0.05. Conclusion: Routine blood testing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linical testing. It can detect the average red blood cell volume (MCV), hemoglobin content (Hb), average red blood cell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 average red blood cell hemoglobin content (MCH) and other indicators in the patients bloo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atient belongs to iron-deficiency anemia,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and it should be promoted clinically.
[Key words]Routine blood testing; Diagnosis; Iron deficiency anemia; Clinical efficacy
缺铁性贫血具体是指人体内的铁元素不足,造成红细胞含量过低所导致的疾病,目前,临床常采用血常规检测进行诊断和鉴别。血常规检测主要是检测患者体内的血小板、红细胞及白细胞等指标,用来显示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现象[1-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常规检测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检验技术以简单、快捷等优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故本次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来本院的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血常规检测,评价其检测结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将该期间来本院的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C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D组。入选标准:1)本次纳入患者均符合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诊断标准;2)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2)患者认知功能存在严重障碍。C组:男(n=22)、女(n=18);年龄22~65岁,平均(43.50±22.35)岁;D组:男(n=21)、女(n=19);年龄23~66岁,平均(44.50±22.47)岁。本次研究获得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对比上述基础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患者血常规检测,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静脉血2mL,将采集标本置于抗凝管中,充分混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患者红细胞参数[3]。
1.3 观察指标
检测结果评估:根据红细胞参数评估,红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总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含量(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以卡方(χ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s)表示,数据资料采用SPSS 21.0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C组红细胞总数为(3.01±0.42)×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为(70.35±10.41)fL、血红蛋白含量为(87.91±8.65)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为(284.56±29.89)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为(22.98±3.21)pg;D组红细胞总数为(4.59±1.12)×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为(88.67±10.21)fL、血红蛋白含量为(132.54±19.21)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为(339.21±20.98)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为(30.56±4.15)pg;C组红细胞总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含量(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数值均低于D组。C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7.56±4.21)数值高于D组的(6.89±3.78)%,P<0.05。具体分析见表1。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临床又称营养性贫血,患者出现该症状多与体内缺乏铁元素及患者铁功能吸收异常有关,该症状多见于孕妇、学龄前儿童以及育龄期女性,且患病率较高[4]。临床资料表明,缺铁性贫血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以头晕、心悸、乏力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为主要表现,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患者而言,当患者出現缺铁性贫血症状,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发育,因此,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检测属于临床常见的检查方式,该检查方式是通过检验红细胞的数量及所含比例来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采用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初步诊断时,患者红细胞总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含量(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等指标均会明显降低,其次通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指标水平进行鉴别诊断。目前,临床对于不同类型贫血患者常采用基因筛查进行诊断,但是该方式临床操作受限性较大,且检测费用昂贵,多数患者不愿意采用该方法,临床推广和应用较为困难。而血常规检测相较基因筛查而言,属于辅助检查方式,且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廉,检测过程快速,易于临床进一步推广[5-6]。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对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血常规检测,患者RBC、MCV、Hb、MCHC、MCH数值均低于正常体检者,患者RDW数值高于正常体检者,P<0.05,由此可见,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在临床检测中占据重要地位,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MCV、Hb、MCHC、MCH等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属于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黄昭前,姚红霞,林丽娥,等.血常规检测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感染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447-3449.
[2] 邓涛,谢明水,刘方方.血常规检测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04):665-666.
[3] 孙健,孙冀兵,张娜,等.血常规联合毛细血管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在缺铁性贫血与轻型β地中海贫血孕妇中的鉴别价值[J].河北医药,2018,40(05):681-685.
[4] 董志玲.分析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3):165.
[5] 徐安平,纪玲,陈卫东,等.毛细管电泳法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6,31(04):299-303.
[6] 蒋主辉.血常规检验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3):192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