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大学翻转课堂

2020-10-09曾文婕周子仪刘磊明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学教学有效教学教学方式

曾文婕 周子仪 刘磊明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然而,现今大学里的翻转课堂大都只具其“形”,未得其“神”,未能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因此,有必要深入追问和清晰回答“怎样设计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大学翻转课堂”这一问题,其具体内含何以可能、何以可行、何以可致和何以可成四个子问题。针对“何以可能”,基于探究共同体理论,厘清学生学习中心课堂的基本特征,提出9条“原理性”设计策略。针对“何以可行”,基于首要教学原理,规划出翻转课堂的具体环节,研制出11条“程序性”设计策略。针对“何以可致”,基于已有实证研究梳理出翻转课堂各实施环节中师生所遇难题,提出加以破解的9条“操作性”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原理—程序—操作”三层次设计策略体系得以建构。展望未来,原理层次需有效建构文化自觉型设计策略,程序层次需持续探索技术优化型设计策略,操作层次需重点关注内容定向型设计策略。综合把握和应用该设计策略体系并有所創新,使得指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大学翻转课堂设计得以可成。

关键词:翻转课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大学教学;有效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20)05-0077-09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20.05.009

一、引言

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在教育政策上,翻转课堂的应用与推广被确立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从实质上看,翻转课堂追求灵活革新教学模式,落脚点在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什么是翻转课堂?国外学界主要有两种解释:“教学方式说”和“技术取向说”。前者强调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前完成一些任务以获得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则通过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学习等方式掌握并应用这些知识,由此,课堂成为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环境(Chis et al.,2018);后者强调技术的作用,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学习,以技术平台和面授教学作为师生互动的中介,将传统课堂活动延展至课外(Graham et al.,2017)。国内学界也主要有两种解释:“促进参与说”和“促进内化说”。前者视翻转课堂为信息化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指令发生在课前独立的教学空间,教师扮演引导者角色,引导学生参与到重构的动态小组中进行学习(钟晓流等,2013);后者认为翻转课堂即课内外学习任务和时间的重调,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前完成知识传授,通过师生与生生互动增加知识内化次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谭明杰等,2018)。综合而言,翻转课堂是在技术支持下,学生课前完成基础知识的精学,课堂上师生合作进行知识应用与问题解决,经由教学流程的翻转带动师生角色发生转变以及教育理念、内容、方式与评价等产生变革,进而带动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提高、课堂学习参与度增强以及知识内化与应用效果提升。

近年来,国外的研究重视使用实证方法探讨翻转课堂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和遭遇的挑战,并提出了若干改进实践的路径。有研究者发现翻转课堂能大幅提高出勤率、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促进学生使用主动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业成绩(Prober et al.,2013),师生对于翻转课堂的主观接受度较高,学生能较好适应这一学习方式,教师对该方式也较为认可(Ferreri et al.,2013)。还有研究者从学生、教师和技术等角度,分析了应用翻转课堂遇到的常见问题。比如,学生课外学习期间获得的教师有效指导不够、教师工作量明显增加和视频质量不高(Ak?ay?r et al.,2018)。另有研究者提出要基于相应的理论框架设计翻转课堂,以便解决面授教学存在的仅凭教师经验设计而难以保证质量等问题(OFlaherty et al.,2015)。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最初集中于探讨其由来和发展脉络,并尝试界定概念,介绍翻转课堂具体的实施步骤。随着研究的深入,进一步分析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所具备的更新教学理念、重构教学结构和突破时空局限等优势(朱宏洁等,2013)。在此基础上,也开始反思翻转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互动学习的效能以及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习得水平(卢强,2013)。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得到学界公认。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今大学里的许多翻转课堂属于只具其“形”,未得其“神”,即未能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本文在分析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探讨“采用哪些具体策略才能设计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大学翻转课堂”这一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的问题。具体思路是从翻转课堂的设计策略切入,逐一论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大学翻转课堂何以可能、何以可行、何以可致及何以可成。

二、何以可能:基于探究共同体理论的原理性设计策略

翻转课堂能与其他主动学习方法结合使用,而且形式灵活、适用性强,在落实“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Murillo-Zamorano et al.,2019)。为了设计出指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下简称“学习中心”)的大学翻转课堂,必须先梳理出学习中心课堂的基本特征,以此为基础才能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1.基于探究共同体理论厘清学习中心课堂的特征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一些高校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让人误认为“学习中心”时代已经来临。可是,行动一般落后于宣言。当前大学的教学观念和管理方式等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于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状态。调查研究表明,很多高校仍保持教材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授课内容死板落后,缺乏吸引力(杨秀丽等,2018)。想要急速改变这样的现状或许很难,但是探明学习中心课堂究竟有哪些特征,寻找已有大学翻转课堂与学习中心课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改进方向则是迫切需要的。

纵观众多理论,建基于约翰·杜威(John Dewey)实践探究哲学思想的探究共同体理论,明确梳理了学习中心课堂的基本特征。探究共同体理论认为,教学不应局限于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更应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的反思和对话,建构知识并获取经验,进而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因此,该理论注重建立社会临场感(Social Presence)、教学临场感(Teaching Presence)、认知临场感(Cognitive Presence)和学生临场感(Learner Presence)。四种临场感之间并非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比如社会临场感和教学临场感对认知临场感的影响会受学生临场感的调节,如图1所示(Shea et al.,2010)。其中,社会临场感是指学生能够在探究共同体中表现出真实的自我,该临场感的建立需要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的机会,允许共同体成员开放交流并获得反馈。这要求学习中心课堂具备“开放、交互”的特征。教学临场感是指教师为帮助学生达到富有价值的学习结果应履行相应责任,该临场感的建立需要教师精心创建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实时监控和管理学生的协作与反思过程、核查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并给予学生及时诊断与指导。这要求学习中心课堂具备“精心规划、动态调整”的特征。认知临场感是指学生通过持续性、批判性对话和反思获取并应用知识,该临场感的建立需要教师提供能够触发学生旧知的、具备一定挑战性的、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开展对话将相应理解加以整合,并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形成解答问题的思路。这要求学习中心课堂具备“一定程度的探究性、挑战性”的特征。学生临场感是指学生及时调控个人的认知、情感、动机及行为等,该临场感的建立需要学生能够提出完成学习任务的计划与设想,与共同体成员一起监控任务完成进展并选择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的策略。这要求学习中心课堂具备“能动、自主”的特征。

2.体现学习中心特征的翻转课堂原理性设计策略

为了构建具备社会、教学、认知和学生临场感的学习中心课堂,翻转课堂的设计需要运用“建构共同体”“选用媒介”“重视预习”“完善评估”“及时反馈”“激活旧知”“建立关联”“精心指导”及“鼓励应用”这9条策略(见表1)。

具体分析如下:(1)建构共同体,强调建构探究共同体以使学生有机会相互学习并获得新观点。翻转课堂进行翻转的目的不能囿于知识学习效率的提升,还要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和他人展开深层次互动的能力(李西顺,2018)。然而,当前许多课堂在组织小组活动时都遇到一定阻碍,如学生很难协调组员的角色及平均分配学习任务量等。教师需要为建构探究共同体提供便利,引导学生轮流在共同体中扮演各种角色,形成积极互赖。(2)选用媒介,要求教师选择易获取、易操作的技术开展线上视频教学,减少学生遭遇不必要的技术挑战。(3)重视预习,要求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做好课前准备。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影响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为此,教师可设计课前小测验以督促学生预习。(4)完善评估,强调教师做到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在学习过程中采取各种形式(如低风险测试、提问、撰写反思等)落实评估,基于证据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课内外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以优化教学。(5)及时反馈,意味着教师需预留出与每个学生小组交流的机会和时间,提供必要反馈和辅导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持续有效開展。(6)激活旧知,鼓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基。(7)建立关联,强调视频与课堂学习内容间要具备一致性和关联性,否则就会分散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因而教师需有序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与学习任务。(8)精心指导,要求教师在课前给予学生清晰明确且结构良好的指导,这样才能为课堂活动提供脚手架,避免学生课外花费过多时间并产生消极情绪。(9)鼓励应用,教师适时提供课外视频,给学生预留足够的学习时间。学生在课外掌握视频教学内容后,课堂应用知识的活动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Kim et al.,2014)。

上述9条策略能够通过影响设计者的观念与态度而渗透到各学科的翻转课堂具体设计与实施之中,可称之为“原理性设计策略”。其突出的作用在于为翻转课堂的设计提供原理层面的指导,具有“原理的指导性”“理念的抽象性”“内容的广泛适用性”和“程序的非特定性”等特点,这类策略使创建指向学习中心的大学翻转课堂得以可能。

三、何以可行:落实翻转课堂环节的程序性设计策略

为了使指向学习中心的翻转课堂得以可行,还需在“原理性设计策略”指引下规划出翻转课堂的具体环节,进而研制出落实各环节的相应策略。这就涉及到翻转课堂的“程序性设计策略”。

1.基于首要教学原理规划翻转课堂具体环节

戴维·梅里尔(David Merrill)的首要教学原理,为规划翻转课堂的“课外学习”和“课内学习”应当经历的具体环节提供了依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信息传递与交流变得更加便利,出现了将“传递信息”等同于“教学”的误区。戴维·梅里尔基于罗伯特·加涅(Robert M. Gagné)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在考察和比较11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首要教学原理,重在引领教学走上有效率、有效果和有魅力之路(魏戈,2012)。该原理的实践价值已得到众多研究验证,学者们基于该原理开展了微课、慕课和电子教材等研究,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和学习动机(Frick et al.,2010)。

首要教学原理以问题解决为根本目标,包含5个核心要素(Merrill,2002):(1)问题(Problem),即学生需要接触实际问题,体验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2)激活(Activation),即学生的旧知需要得到激活,并成为学习新知的基础。(3)演示(Demonstration),即新知识需以恰当方式进行演示。(4)应用(Application),即学生有机会应用所学知识。(5)整合(Integration),即学生把新知整合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并将所学知识融入到真实生活中。该原理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强调整个教学活动应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阶段式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问题解决和探索发现的能力。首要教学原理为翻转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翻转课堂的课外教学阶段主要需包含“激活旧知”“演示新知”和“应用新知”三个环节,课内教学阶段则需包含“激活新知”“应用新知”及“整合所学”三个环节。其中,课外教学阶段与课内教学阶段“应用新知”的水平和方式存在差异。

[21]Kim, M. K., Kim, S. M., & Khera, O. et al.(2014). The Experience of Three Flipped Classrooms in an Urban University: An Exploration of Design Principles[J].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2(1):37-50.

[22]Lo, C. K., Hew, K. F., & Chen, G.(2017). Toward a Set of Design Principles for Mathematics Flipped Classrooms: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J].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22(8):50-73.

[23]Merrill, M. D.(2002). First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50(3):43-59.

[24]Murillo-Zamorano, L. R., Sánchez, J. A. L., & Godoy-Caballero, A. L.(2019). How the Flipped Classroom Affects Knowledge, Skills, and Eng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Effects on StudentsSatisfaction[J]. Computers & Education,141:1-18.

[25]OFlaherty, J., & Phillips, C.(2015). The Use of Flipped Classrooms in Higher Education: A Scoping Review[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5:85-95.

[26]Prober, C. G., & Khan, S.(2013). Medical Education Reimagined: A Call to Action[J]. Academic Medicine,88(10):1407-1410.

[27]Shea, P., & Bidjerano, T. (2010). Learning Presence: Towards a Theory of Self-Efficacy, Self-Reg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munities of Inquiry in Online and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J]. Computers & Education, 55(4):1721-1731.

[28]Vanka, A., Vanka, S., & Wali, O.(2019). Flipped Classroom in Dental Education: A Scoping Review[J]. European 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23(4):1-14.

收稿日期 2020-06-09責任编辑 刘选

Abstract: Flipped classroom is a learning-centered teaching approach. However, most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only imitate the form, failing to fully achieve the intention of being learning-centered. Therefore, it is an urgent need to further inquire and explicitly answer the question of “how to design learning-centered flipped classroom in universities”. This question contains four sub-questions of why it is possible, why it is feasible, how it is accessed and how it is realized. As for “why it is possible”,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theory provides a basis for clar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rning-centered classroom and then 9 principle design strategies can be proposed. As for “why it is feasible”, the First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specifies the procedures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then 11 procedural design strategies can be proposed. As for “how it is accessed”, based on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existing empirical research, 9 operational design strategies can be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difficulties. On this basis, a three-level design strategy system of “principle-procedure-operation” was constructed. As for “how it is realized”, it is necessary to grasp, apply and innovate the design strategy system.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design strategies need to be constructed on the principle level, technology optimized design strategies need to be explored on the procedural level, and content-oriented design strategies need to be focused on the operational level in the future.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Learning-Centered; University Teaching; Effective Teaching; Teaching Approach

猜你喜欢

大学教学有效教学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探析
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E—learning在美国大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与借鉴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