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病媒生物的防控方法与思考

2020-10-09石之驎黄敏何清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防控

石之驎 黄敏 何清

[摘要] 目的 结合医院业务特点,做好医院病媒生物的防控,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减少院内感染风险。方法 监测、收集、分析医院各类病媒生物情况,进行根因分析,提出医院综合整治消杀改进措施。结果 医院病媒生物虫害密度得以控制,针对老鼠、蚊蝇、蟑螂为主的四害问题显著减少;院内消杀防治水平、服务质量、职工满意率等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 加强医院病媒生物的防控工作,能有效减少传播风险,保障职工和患者的健康。下一步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生物监测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提高预警水平。

[关键词] 病媒生物;防控;感染风险

[中图分类号] R1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5(c)-0157-03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Vectors and Thinking

SHI Zhi-lin, HUANG Min, HE Qi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Affairs, Shenzhen Third People s Hospit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518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spital business, do a good job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vector organisms, improve the medical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the people, and reduce the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ethods Monitor,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various vector organisms in the hospital, conduct root cause analysis, and propose improved measures f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elimination of the hospital. Results The pest density of vector-borne organisms in the hospital was controlled, and the four pest problems mainly targeting rats, mosquitoes, and cockroach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level of kill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hospitals, quality of service, and staff satisfaction rate were improved to some extent.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vector organisms in hospital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and protect the health of staff and patients. The next step is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data for biological monitoring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early warning.

[Key words] Vector-borne organism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fection risk

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間接传播疾病(一般指人类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具有传播快速、易广泛流行的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的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也不断出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大型现代化“强专科,大综合”的市属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研究型医院,在医院营运过程中,如何防控因病媒生物活动而造成的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原因,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措施是减少传播概率的重要手段[1]。笔者按照“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医院”(GB/T 36786-2018)标准要求,监测、分析医院各类病媒生物情况,并提出工作改进措施。

1  医院病媒生物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医院目前常见的病媒生物主要包括鼠类、蝇类、蚊虫和蜚蠊等。

1.1  鼠类

喜沿墙壁旁边行走,善于攀登,常喜欢在建筑物内/外的电线、管道、灌木层、下水道、堆放来基础及杂物对的附近场所栖息。

1.2  蝇类

成蝇喜粪食或各种腐败物质积存处及有垃圾食品等处停留或觅食,能飞翔,其活动主要受温度和光线(趋光性)两种因素的影响。

1.3  蚊虫

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期,幼虫与蛹在水中生长发育,而成蚊则在陆地生活,喜欢栖息在草丛,低洼积水地段、环流沟渠及室内的阴暗处。

1.4  蜚蠊。

蜚蠊食性杂,可栖息在很小的缝隙(最小1.6 mm),多选择温暖、潮湿、阴暗,食物丰富,多缝隙栖居。

2  医院病媒生物的监测方法及数据收集

过去该院病媒生物防控工作一直不够理想,院区内病媒生物的密度居高不下,为确保病媒生物防控效果,我院开始每月监测病媒生物虫害密度,对监测的方法、数据的收集情况进行跟踪与分析。

根据“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系列国家标准(GB/T 23795、GB/T 23796、GB/T 23797、GB/T 23798)要求,结合医院实际,该院选取的监测数据采集方法如下[2]。

2.1  鼠类

采用诱饵站盗食法与笼捕法相结合方式进行院内鼠类监测,设置若干监测点进行平均计算。监测方法如下:

2.1.1 诱饵站盗食法  在医院的室外區域布放鼠类诱饵站若干,站内布放毒鼠饵剂(杀它仗)。每月定期检查诱饵站的盗食情况,通过计算盗食率来评价院内的鼠密度水平。计算公式为:鼠饵盗食率=盗食诱饵站数量/总诱饵站鼠笼×100%。

2.1.2 笼捕法  每月定期在医院的室外建筑物周边定点布放若干鼠笼,晚放晨收,翌日检查捕获情况,通过计算捕获率评价院内鼠密度水平,计算公式为:捕获率=捕获数量/总布放数量×100%。

2.2  蝇类

采用诱蝇笼法在医院室外区域设置若干监测点进行平均计算。监测方法如下:

每月定期在院内各重点监测区域(垃圾处理区、食堂、门诊区域)定点布放若干诱蝇笼,早放晚收,将捕到的蝇类麻醉后,进行分类计数后计算密度水平。密度计算公式为:蝇密度=捕获蝇数/(诱蝇笼数量×监测时间)× 100%。

2.3  蚊虫

采用诱蚊灯法在医院室外区域设置若干监测点进行平均计算。监测方法如下:

每月定期在重要蚊虫监测区域定点(污水处理区、地下室、室外周边绿化带等处)布放若干诱蚊灯,每次诱蚊于天黑后进行,1 h/次,进行计数后计算密度水平。密度计算公式为:成蚊密度=捕获成蚊数/(诱蚊灯数×监测时间)×100%。

2.4  蜚蠊

采用粘蟑屋法在医院病区监测蜚蠊的密度进行平均计算。监测方法如下:

每月定期在若干病区,每个病区定点布放固定数量粘蟑屋,连续放置2 d,晚放晨收,计数后计算密度水平。计算公式为:蜚蠊密度=捕获蜚蠊数/(粘蟑屋数×监测时间)×100%。

将监测数据经过计算,比对“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系列国家标准(GB/T 27770、GB/T 27771、GB/T 27772、GB/T 27773)的要求,可得出医院病媒生物防控是否达到国家标准。

3  从监测数据上进行根因分析

为了降低病媒生物虫害密度率,医院组织与第三方公司开展头脑风暴,收集可能因素,并将讨论意见整理为鱼骨图如下:

为确定主要原因,医院通过安排专人院内现场调查,包括对监测场地合理性的调查、监测数据收集准确性的核实及走访收集职工及患者的意见反馈等。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及监测数据,对分析出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整改计划和可实现的改进目标。

4  改进措施

对病媒生物的防控改进措施,应充分考虑医院当地气候、病媒生物生活习性、监测防控体系等,改进措施分三类进行,一是针对数据收集合理性进行改进;二是针对分析出的主要原因进行改进;三是针对硬件设备等一次性问题进行改进。

4.1  对监测点位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准确性。

对病媒生物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应根据病媒生物的生活习性调整监测点位,合理增大监测基数,尽可能准确监测病媒生物的密度水平。

4.2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改进监测方法。

我国已经认识到病媒生物的危害性,并提出了远离病媒生物,保障身体健康的相关内容[3],进而不断完善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明确病媒生物的防控方法及监测数据收集方式,应根据医院实际选取合适的监测方法。

4.3  根据分析主要原因,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病媒生物防控工作是否能做好与人员管理、客观环境、防控制度建设、防控设备等方面息息相关。落实项目研究,通过对问题分析及管理工具的应用,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持续改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

4.4  减少院区环境死角,解决一次性问题

对有相关法规要求及有明确管理要求的区域,增加对应设施设备是解决病媒生物入侵的一大手段,包括对感染病房增加防蚊纱窗,对垃圾站等区域增加挡鼠板等。

对布雷图指数(BI)高的区域,进行积水容器的排查和清理,通过制度与管理,可有效减少蚊虫孳生源,降低蚊虫密度。

5  改进效果

通过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实行,该院的病媒生物虫害密度得以控制,针对老鼠、蚊蝇、蟑螂为主的四害问题显著减少;院内消杀防治水平、服务质量、职工满意率等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监测数据基数较少、误差偏大,以及现有设备比较常规,防制效果一般等。下一阶段目标将增加监测点,减少数据误差范围,并探索和引进新型防制设备,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进一步完善我院病媒生物的防治体系。

6  分析和思考

因病媒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4],狠抓医院病媒生物的防控工作,减少传播风险,是一个长期不懈且十分重要的事项。防控过程中,需对国家标准进行解读[5],综合考虑当地气象因素、医院环境现状等,及时调整防控方法,获得有效监测数据是防控工作的基础。

现绝大多数病媒生物的防控工作及监测数据收集工作均通过人力解决,数据的准确性受多方面影响,未来对监测方法投入信息化设备,值得相关人员进行研究和尝试。目前,宏基因组学与二代测序技术、各种生物技术和大数据等信息手段的丰富,能够为生物监测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从而有效地减少病媒生物大范围传播病原体的现象出现,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进步,为病媒生物的生长和死亡现象提供了依据,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病媒生物的预警水平。

同时,做好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大人民群众对病媒生物的监测和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全民共同行动,强化预警,提升监测与控制质量,是有效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冷培恩.重视病媒生物控制切断疾病传播途径[J].上海预防医学,2019(8):615-616.

[2]  张勇,刘美德,钱坤,等.爱国卫生运动中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标准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8(4):212-218.

[3]  王春莲.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的相关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8):51.

[4]  程时秀,龚丽丽,吕均,等.湖北省十堰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前后病媒生物密度监测与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9(10):1009-1011.

[5]  曾晓芃.标准推动病媒生物控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9):12-13.

(收稿日期:2020-02-26)

猜你喜欢

防控
持续提升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猪常见呼吸道疾病综合防控技术探讨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各区人大和人大代表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疫情防控常态化,上班族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