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
2020-10-09赵仓龙任云烨陈婷婷
赵仓龙 任云烨 陈婷婷
摘 要: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培养工匠就需要有工匠之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于人才强国战略有着重大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其关键在教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問题,需要探索出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1 背景分析
2020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持续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按要求开齐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确保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结合扩招生源的经历特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统筹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强化专业技能的积累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将职业精神、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到科技人才培养全过程。
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其中都是在各行各业的精英,属于最顶尖的匠人,他们是普通员工在各自的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这就是大国工匠,体现出从业者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的工匠精神。培养从业者的工匠精神离不开学校专业的学习以及社会实践和自身的刻苦努力等多重作用。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工匠最初的地方,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教师的作用非常大。2020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持续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按要求开齐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确保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结合扩招生源的经历特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统筹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强化职业素养养成和技术技能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重视高职院校教师自身在工匠方面的打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授课水平。因此,对高职院校教师在工匠精神这一特质方面的培养就是对老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素养进行升华及重构,进而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背景发展下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2 “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我们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是有一些优秀的品质,有一些精神的特质。走到今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构成当下这个时代语境,我们所具有的精神特质,还有一个特质就是匠人精神,或者叫做工匠精神。中国工业现在迅猛发展,到2025奔向工业4.0。在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的匠人们首先需要的是创新,另一个特质是需要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去山西的华翔集团考察工作,他惊奇地发现,这家企业的匠人们年收入高达几百万。华翔集团的匠人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程师、手工艺者或者是打磨零件的人,年收入高达几百万,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就是这些大师级工匠在一件事情上做到极致。所以我理解什么是工匠精神,并不是说我们传统的手艺人打磨一件产品,而是说一种精神特质,一种状态,要把一个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
在首都博物馆戏剧专场展厅,亲眼见到了几件戏服。据说上面的花纹图案都是手工缝制而成,且不说锦缎金线价值连城,单看绣工,已经让人叹为观止。隔着玻璃细细观赏几幅关于龙的刺绣图案,尽管都是绣的龙,造型配色表情鳞片甚至镶边,竟没有完全相同的。在看惯了流水线下批量生产的服饰之后,见到这样独一无二的设计,只觉得那不仅仅只是大师的一件戏服,分明就是流光溢彩的艺术品。想象着绣娘捻针牵线,一针一线地精心缝制的情景,若是同等的耐心与精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也不会有做不好的教育。缺的只是精神、执着、坚守与责任,还有教育的理想和情怀。
时代需要一种“匠人精神”,教育也需要“匠人精神”,以一种做人做事敬天畏人的态度,远离日渐炽热的浮躁之风,它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坚持,它能让国力更强盛,让中华文明走得更久远。
3 当前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高职院校在工匠文化及工匠制度建设滞后,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2)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
(3)高职院校教师培养的方向存在偏差。
(4)高职院校教师准入门槛不够严格。
(5)高职院校工匠培养机制落后,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结构矛盾突出。
4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工匠精神的培养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及“工匠精神”氛围的营造,对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的“工匠精神”环境进行熏陶。高职院校应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解读和宣传,通过大国工匠人物以及劳动模范等事迹的宣传,弘扬工匠精神是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因为目前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人才作为发展的源泉。因此,造就一支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进而以满足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21世纪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重视工匠精神,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在当今全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急需建立一批具有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提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对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3)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以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以“专业带头人工程”“骨干教师工程”“能工巧匠工程”“教学名师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为抓手,以“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以“校企互动,双向交流”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积极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4)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应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以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制定和完善了《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办法(试行)》《学院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学院教职工上船工作与实习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各专业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好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事业挂职实践的计划,尤其是对新进校的教师,在三年以内,都要安排不少于6个月(累计时间)的实验室、实训中心工作与半年左右(累计时间)的企业生产实践。三年来,共选派390人次下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教师利用在企业实践机会学习最新操作技术和管理经验,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获取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同时学院积极搭建业务提升平台,先后选派1680人次教师赴国内外院校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开阔教师的视野,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院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增加到93.3%。
(5)加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补充教师数量,优化高职院校师资结构,提高教育教學发展水平的重要力量。以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从行业企业聘请(聘用)一批有良好工程背景、科研背景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聘请(聘用)一批在交通运输行业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把教师请进来,还带着学生走出去,到生产实践第一线开展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6)在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过程中,重建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师资培训体系,构建多元化的高职院校教育师资队伍培训补充机制这一措施变得非常有必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精、尖等科技人才的需求加大,必将对院校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进而对高职教师的专业以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高职院校急需一批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高水平人才的加入。
总之,通过积极改革,转变观念,积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教师,进而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这样的思路应该成为各个高职院校努力的方向。以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本校以“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以“校企互动,双向交流”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积极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经过学院的建设,学院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能适应学院改革和发展需要,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需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连续三次荣获江苏省师资队伍先进高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匠须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多方面要求下不断突破自我等优良品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至理箴言,教师行业本身既关乎着国家人才的培养,也关乎着城市经济发展后续力量的储备,责任重于泰山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时时都要铭刻于心。我国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多途径、多方式培育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的“工匠精神”,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东辉,琚东升,高淑红.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2019-9.
[2]朱宁波.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品质提升的要素和路径选择[J].教育科学,2018-12.
[3]刘东海,吴全全,闫智勇,徐纯.工匠精神视阈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和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1514)
作者简介:赵仓龙(1983—),男,江苏盐城人,硕士,从事高职航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