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0-10-09杨璐
杨璐
摘 要:学前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幼师,现在幼师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幼师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转变,需要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的幼师专业技术人才。五年制学前教育是专科层次教育,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希望为研究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五年制学前教育是专科层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幼儿教师,现在幼儿教师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断在转变,现在幼儿园需要复合型的高级幼师,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为幼儿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现在国家、社会、家长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这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专业技能,同时需要幼儿教师有较强的心理,有爱心,自身喜欢幼师的行业。传统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模式进行创新,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
1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现状
五年制学前教育是培养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通过调查研究,现在各个高校培养出来的幼师理论基础雄厚,学习能力较强,但实践能力较弱。根据幼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转变,各个高校都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幼儿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但在整个教育阶段起到重要作用,这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兴趣爱好等培养都有一定的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岗位能力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转变,在新形势下,高校在学前教育中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进行超前预判培养,不要等5年学生毕业了,幼师的职业岗位能力再改变,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创新的改革,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
2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
2.1 “引园入校,校园交融”促行业发展
高校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引园入校,校园交融”促行业发展这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方法。学前教育专业采用幼儿园进入校园模式,由幼儿园提供实训基地,基地就是幼儿园本身。幼儿园出资,学校出地,大家共同进行建设。“引园入校,校园交融”促行业发展在高校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高校建设幼儿园,能让学生在真正的幼师岗位上进行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起到重要作用。基地的共同建设能将幼儿园最新的设备引进,能将幼儿园最新理念引进,更能将幼儿园的文化与学校的文化相互交融。学生能更好地熟悉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让校内教育与幼儿园的职业教育相结合,能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零距离就业,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校内实训基地坚持树立为幼儿园服务的理念: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幼儿园专项技能提升服务、工学结合为幼儿园提供“园丁”服务。幼儿园将自身对员工的培训放入校园内,学校利用基地自身对学生培训,基地共建,“校园”共用。
2.2 两园共育,在“校园共同体”中促学生发展
2.2.1 两园教师交叉共育
高校加强与幼儿园合作,互相派教师这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有效方式。学前教育专业在授课的过程中,有些课程让幼儿园教师给学生上,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熟悉幼儿园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高校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让部分教师去幼儿园实习,充当幼儿园教师,这对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起到重要作用,提高教师的职业岗位能力是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根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幼儿园真实的教学案例,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符合现代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2.2.2 校园联手,共同开发课程
课程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学前教育所开设的课程必须能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起到发展作用,尤其对学生职业岗位要求,没门课程对应的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明确,符合现代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需要,采用校园联手,共同开发课程是符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符合现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学前教育课程开发。首先通过校园联手共建精品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聘请幼儿园教师给学生授课,同时派部分教师去幼儿园实现,根据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精品课程开发,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参与,让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实现精品课程开发,课程开发对培养幼儿园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起到保障作用。其次协议置换课程,现在高校基本都采用协议置换课程形式,学生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比如一学期相当于完成多少课程,同时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同时也可以置换一定的课程,置换课程是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企业、高校、教师、学生多方面盈利的局面,符合现代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灵活置换课程,学生到企业中,幼儿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讲解并且按照课程要求,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折合一定的学分,纳入对学生的考核,这样学生对职业类课程就会更好地学习,并且此类课程的学习会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实现了更多互惠共赢。
3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与成效
3.1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基础
五年制学前教育是培养专科层次人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根本,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主要途径,其一是每学期有计划的委派教师去幼儿园等相关部门去实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其二是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双师型教师,能有效改善教师的师资队伍结构,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起到保障作用。其三是部分课程聘请企业的教师任课,让部分教师听课,学习企业教师上课的方式,尤其对涉及职业岗位能力的讲解,怎样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岗位中的要求,对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起到帮助作用。
3.2 建设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是保障
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基本要素,高校都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有目标的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是全程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核心,以自主发展、资源共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培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遵循实用性、适度性、开放性、突出性和软硬件匹配五原则,规划和建设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3.3 实行“校园”共育“双导师”负责是重点
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通常实行双导师培养制度,每名学生都有校内教师,校外导师共同监管。“校园合作共同体”的师资是由学校教学指导教师和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的“双导师”队伍,学校保证学生遵守幼儿园管理制度,为合作园的幼儿园老师提供理论指导,合作园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见习的机会,同时可为学校教师提供教学研究实践资源。
3.4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是重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选择不同教学方法,有时候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科学有效的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要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按照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思想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学思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考试方式是检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必须根据教学改革的形式积极进行考核方式改革,这是保障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有效依据。
总之,五年制学前教育现在报考的学生挺多,社会的需要人才数量也在增加,但现在高职院校培养出來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五年制学前教育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转变,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一种新型的五年制学前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根据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让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贾蕾.高校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
[2]傅晨.高校学前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探究——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9(21).
[3]夏志鹏.创客教育理念下学前教育师范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35).
[4]周晴晴.“需求导向型”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建构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4).
[5]杨培,潘熠龙.河北省学前教育类高校毕业生京津冀地区就业现状研究——以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9(19).
课题: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普惠性需下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8GB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