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焊接结构与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2020-10-09张先菊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焊接结构与设计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由于内容晦涩难懂,传统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意。“雨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智慧教育工具,赋予师生课前、课上、课后全新的教学体验。将“雨课堂”引入焊接结构与设计课堂教学中,加强了学生课前预习效果,简化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及教师给定平时成绩,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雨课堂;焊接结构与设计;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双一流建设”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2018CLY-JG-001)
[作者简介] 张先菊(1978—),女,重庆荣昌人,硕士,讲师(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的制备及加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184-02 [收稿日期] 2019-11-05
一、焊接结构与设计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1.课程特点。焊接结构与设计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其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门课程涉及材料学科、机械学科、计算机学科等学科,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焊接结构的力学特性,了解焊接结构的各种力学行为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一般规律,为焊接结构设计、制造、安全运行管理提供必要依据,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基本知识,进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及实践技能的目的。
2.教学现状。目前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焊接结构与设计课程理论教学36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上课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通过启发或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潜力,同时结合实验教学,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种传统面对面教学时,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局限于课堂上,学生往往也是被动的回答问题,缺少主动的提问,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得课堂教学缺少针对性,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也会因此而降低。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们人手一机,手机的功能非常强大并且可以无线上网,很多学生沉迷于手机,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与学习对立的状态,虽然教师三令五申禁止学生课堂玩手机,但效果甚微。如果能够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学生上课用手机,将教学和手机进行有效的结合,把手机转变为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势必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二、雨课堂引入焊接结构与设计课程的思考
1.雨课堂简介。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一种新型智慧教学工具[1-3],它把复杂的信息技术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将多媒体课件推送到学生智能手机上,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听讲以及课后复习等教学活动的进展及完成情况进行数据化分析,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动态,实现师生多元化互动,给予整个教学过程全新的体验。雨课堂的推出为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4]。
2.加强课前预习效果。课前预习对课程学习相当重要,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对接下来要学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找出难以理解的内容,在正式上课时能够带着目的和问题参与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如果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只能通过教材或者提前给他们的课件预习下一节课要讲述的内容,这种方式内容不精练,学习起来也比较枯燥,而且需要学生有个人电脑,因此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并且他们是否预习,预习效果如何也不好把控。使用“雨课堂”智慧教学软件可将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打开手机查看相关教学内容,这种预习随时随地均可进行,灵活性强,充分利用学生的零散时间,遇到不懂的地方还可应用“报告老师”的功能向老师提问。通过“雨课堂”智慧教学软件,老师可以查看学生预习的情况,清楚地知道哪些学生预习了,预习到哪一页,甚至花了多长时间去预习,也可以督促还没完成的学生及时完成。同时告诉学生预习也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内容,学生也就更加重视预习了。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授课老师难以掌握每位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一学期“雨课堂”的使用,80%以上的学生能够完成预习要求,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的学生明显增加,使得上课效果大大提高。
3.简化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考勤往往通过名单点名获知,这种方式烦琐、时间长,还不能避免学生相互应答,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软件在课前展示出二维码,学生进教室即可进行扫码签到,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考勤情况一目了然。上课过程中针对某一知识点可进行多种方式的练习,巩固学习效果。焊接结构与设计课程知识点众多,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记住的知识点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是由于上课课时不够,教师在课堂上更多是单方面灌输,课堂上采用提问或者讨论式教学,这种方式能对知识点进行巩固,但参与讨论或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学生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部分学生参与性不高,老师也无法清楚地知道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只能通过课后习题进行了解,因此多数学生学完之后对知识点没有形成深刻记忆,一段时间后又忘了,没有形成专业知识能力。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软件,可以在上课过程中针对某一知识点实时发送选择题、填空题、主观题等,督促所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答题结束后立即展示正确答案,并对该知识点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会显示出学生答题情况的统计结果,并告之学生这也是平时成绩给定的依据,学生必定积极答题,为了能正确答题,更加认真听讲,关注课堂上随时而来的小测验。这种穿插于PPT中的小测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知识点的学习,又增加了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减少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比如在讲述横向残余应力的分布时,由于焊接顺序、焊接方向对横向应力的影响,可以设置一个选择题:哪种焊接顺序有利于减小残余应力?(A)直通焊,(B)从中间往两边焊,(C)从两边往中间焊。学生根据才讲过的知识点马上做出选择,根据答题结果统计,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再对该知识点进行讲解,加深巩固。
学生还可以用手机接连到弹幕系统发送弹幕,可以使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提问或者是提出一些讨论,老师能及时看到消息,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及时给予解答,这样消除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及时消除了学生的疑问,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4.课后复习便捷。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课后复习通常结合笔记看教材,但往往在上课时笔记记得不够详细甚至搞不清楚笔记表达的意思,而教材知识点往往又非常多,学生难以准确掌握课程重要知识点,因此学生复习存在较大的难度。利用“雨课堂”及时地将教学知识点发送到学生手中,学生打开“雨课堂”就可以查看相关知识点,非常方便快捷地获取想要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5、便于给定平时成绩。“雨课堂”强大的数据记录、统计功能给予了教师给定平时成绩的便利。学生在课前预习情况、上课考勤、课程中的表现、答题情况以后课后的测试结果都记录在“雨课堂”中,结课后教师直接根据这些结果给出平时成绩,与传统手动记录统分相比更加准确便利。
三、结束语
焊接结构与设计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雨课堂”智慧教学软件的引入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程预习效果,活跃课堂,简化了教师的工作,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便捷,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雨课堂”由于其灵活、新颖性受到了学生的青睐,引入高校教学逐步形成一种趋势,为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宋丽.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雨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26-28.
[2]臧晶晶,郭丽文.滴水成雨——走进雨课堂[J].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6(8):235-236.
[3]黃燕芬,陆海锋.基于雨课堂的移动学习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软件,2017(02):56-60.
[4]杨桂松,梁听听.对混合式在线智慧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8(3):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