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0-10-09赵嘉路安哲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赵嘉路 安哲锋

[摘 要] 心理健康课程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普及的重要阵地。北京工业大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以大学生心理适应指导必修课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基础餐。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面向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面向特殊学生群体心理需求的团体辅导课,面向全校心理委员的心理援助技能课,面向各个学院不同学生特点的菜单式讲座课“一个核心,四个特色”辐射状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完成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普及性教育,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支持系统,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带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工委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引导对策研究(BJSZ2019ZL02)

[作者简介] 赵嘉路(1986—),女(白族),云南大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安哲锋(1976—),男,河北藁城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学生心理发展與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009-04    [收稿日期] 2019-11-12

一、引言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文件要求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课堂成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普及的重要阵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 centered)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1]。而大学生心理课程是以培养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增进学生心理素质为主体的课程,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创设了合理情境,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最终达成教育的目的。笔者结合北京工业大学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二、构建“1+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Carroll,1981)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认知教学法。认知教学法强调人类大脑的智能作用,把语言学习看作智力活动,主张语言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语言规律,掌握语言知识[2]。国内的一些学者,如李观仪、高远、盛炎和王才仁等都主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李观仪说:“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而不能在课堂上包办一切。”王才仁认为要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物质情境和心理情境,使学生主动地接收信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需求,通过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就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心理需求,在具体建设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工作中,要立足于三个工作重点:

(一)保证心理素质教育的全覆盖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针对解决心理问题,还应该面对广大正常学生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幸福感。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一定要保证在校全体大学生都了解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学会解决自身简单心理情绪困扰的方法和技巧。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学习方式和校园环境发生很多变化,对新生设置心理必修课既可以帮助他们较快适应大学生活,又可以实现心理素质教育的全覆盖。

(二)重点关注学生心理需求

基于学校工科为主的特殊性,学生在心理上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和特点。特点一:理工科为主、男生较多。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学业困难、网络成瘾、研究生师生关系问题。特点二:学校本科生以北京生源为主。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北京生源学生社会支持较多、外地生适应北京大环境的问题以及二志愿学生的心理落差问题。特点三:由于学校北京生源较多,因此,经济困难学生较少,承受的同辈压力更大。对于学校进行个体咨询的情况分析,以人际困扰、学业发展、个性与成长问题为主的发展性问题占到总来访人次的60%以上。基于学生发展性问题多、同质性高以及对个体咨询存在疑虑的特点,以学生的需求为本,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

(三)结合学校学生主要工作

把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纳入学校主体工作里,结合学校的新生引航工程、就业促进工作等一系列主要学生工作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既有针对性,又能帮助学生确实解决实际困难。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1+4”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构建

(一)一个核心:着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建设,提供学生心理基础餐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是高校开展广泛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途径,北京工业大学从2009年起,开始对心理健康工作团队授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准备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等工作。

首先,心理素质教育中心联合学生处、教务处、各学院学生科等多个部门,商讨课程开设事宜,确定课程性质和授课方式。响应高校发挥第二课堂灵活性、实用性、补充性的号召,将大学生心理适应指导开设为第二课堂必修课。

其次,深入研讨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课程建设。大学生心理适应指导这门第二课堂的必修课程突出的是对大一新生的适应指导作用,因此,在设定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时,紧紧围绕“适应”这一中心,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主题,如学业适应、健全人格、人际交往、亲密关系、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生命教育等;同时,为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在授课中加入相关音像短片播放、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集体讨论,并注意及时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进行授课内容的调整。

最后,依托心理健康工作团队,提高授课教师的心理健康育人技能和授课水平。心理健康工作团队的组建是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工作系统的特色,我们利用本校优势,充分依托心理健康工作团队,发挥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的带动和协调作用,凭借《北京工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大学生心理适应指导听课、备课制度,老教师“一对一传帮带”新教师引导规则,同时,积极为授课教师提供参加校内外培训、研讨、提高业务水平的机会,发挥“以写代读”的优势,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心理咨询经验的授课教师编写了课程的配套教材《大学生心理适应指南》。

(二)四个特色: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四个维度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体系,增添学生心理营养餐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可以满足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需要,但是无法满足不同学生对于不同侧面主题的深层需要。因此,除了着力开展心理健康必修课建设之外,也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体系的建设。鼓励心理健康工作团队的教师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尝试和开展多学科,立体式,分层式选修课体系。逐渐形成了面对全校心理感兴趣的学生群体的校公选课课程体系,面对不同心理需求的学生群体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体系,面对班级心理委员骨干开始的心理援助技能提升课程体系,面对各个学院不同学生特点的菜单式讲座课程体系。从四个方面满足学校不同学生的对于心理健康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支持系统,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生活。

第一,以興趣为基础,推进心理健康全校公共选修课建设。在学生中间,有一部分学生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可以更深入的学习相关内容。目前开设了全校选修课有人际交往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爱情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逐渐形成了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群。

第二,以发展为导向,形成“三位一体”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实践体系。对于学校进行个体咨询的情况分析,以人际困扰、学业发展、个性与成长问题为主的发展性问题是占到总来访人次的60%以上。同时,在学校开设的全校必修课大学生心理适应指导课堂上对于学校开展哪些心理辅导的调查中,个人成长,人际适应,恋爱指导,压力管理、情绪管理成了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方向。为此,针对学生的普遍需求,学校调配师资开展了40余个团体心理辅导实践课程。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性需求,解决学生的发展性问题”作为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体系的主要导向,不断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发展性心理问题为基础,以解决特殊心理问题为特色,以学校重点学生工作为优势”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实践体系。

第三,以培养为目标,完善心理委员心理援助技能课程体系心理委员作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最基础的支持力量,在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和普及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弥补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不足。但是,我们学校是以工科为主的学校,大部分心理委员缺乏相应的心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自我成长的有限性,这些因素制约了心理委员工作的开展。为此,中心以培养心理委员为主要目标,采取逐级培养、递进发展的方式,从知识——技能——自我成长三个层次完善了心理委员心理援助技能课程体系。初级课程的对象是第一层级的心理委员,主要是知识性课程,包括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知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用的助人技巧等。中级课程的对象是第二层级的心理委员,对其进行助人技能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助人关系、倾听、共情、沟通、基本的改变技巧、团体训练技术等。高级课程的对象是第三层的心理委员,重点在于帮助心理委员个人成长,提高其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人格。

第四,以需求为重点,搭建校院联动的菜单式讲座课程体系中心提供针对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可供学院选择的菜单式讲座课程方案,由各个学院根据班级学生和专业学生普遍的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由学院牵头,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和讲师配置,开展专题讲座课程。心理素质教育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具体运行,实施“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横向、纵向相结合的系统化工作方针,以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为点,院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和心理健康团队教师为线,校级、院级心理健康协会的学生骨干、班级心理委员为面,在学校、学院、学生层面上,以制度落实和工作内容支持为基础,有效地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点、线、面”相结合的联动机制。

(三)三个支持:建设条件保障,过程监控,效果评价体系,保证心理健康课程顺利开展

第一,落实条件,为心理健康课程提供科学有力保障为保证心理健康课程的顺利开展,中心从管理制度和备课制度、课程大纲制定、教师团队建设和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工作,为心理健康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第二,过程监控,为心理健康课程搭建多元互动平台。《大学生心理适应指导》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召开集体备课会,大家一起根据课程大纲进行研讨。要求每位新授课教师需要完成至少一个学期的随堂听课的制度,与老教师结对子,到课堂听课,填写听课记录,参加课程讨论会,跟班一学期后,将举办新教师试讲活动,通过试讲的老师,可以在新学年负责正式教学工作。在课程讲授方式上,使用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轻松教学氛围创设和角色扮演法进行教授,提高课程参与程度。

第三,效果评价,为心理健康课程建立长效反馈机制。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或公共基础课,不能单单依靠出勤率、考试成绩来评价课程的效果。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与效果评价在时间上并非并行统一的,往往具有很明显的迟滞性,其效果的体现又需要借助其他生活事件,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因此,要客观科学公正去评价心理健康课程的效果,是相当困难的。但通过多年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实践,完美可以总结出一系列的经验,力求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为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立长效反馈机制。通过心理普查的数据评价来反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强化和延续课程的效果。本课程体系的最后一个目标是培养心理技能。心理技能不仅仅需要传授和讲解,更需要实践。例如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出实践平台——树洞,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倾听学生的苦恼,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心”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广泛宣传心理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了解心理知识的途径,在日常繁忙的学业生活中,为学生提供一片宁静与温馨,引导学生走进心灵的绿洲。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经过5年的实践探索,通过反思与凝练,构建起了“1个核心,4个特色”的“1+4”心理健康课程体系(见下图),即在相关政策、人员、经费、教材等条件保障的情况下,以着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建设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基础餐,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面向全校对心理学感兴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面向特殊学生群体心理需求的团体辅导课,面向全校心理委员的心理援助技能课,面向各个学院不同学生特点的菜单式讲座课,通过4大特色课程,增添学生心理营养餐。并通过多元互动的课程过程监控方式,最大效用的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提升心理素质的主要阵地,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

四、结语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以学生为中心的1+4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同期国内大学生、北京市大学生和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量表SCL-90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北京工业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国内大学生和北京市大学生。该体系即完成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普及性教育,帮助学生解决现有的心理困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支持系统,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生活,带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怀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问题与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4):43.

[2]吴瑞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思考和实践[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1):35.

[3]甘恢玲.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2(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例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去学科化”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如何上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