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高校古代文学大德育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0-10-09王纱纱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6期
关键词:本科古代文学调查分析

[摘 要] 通过对泰山学院本科生进行古代文学大德育实施调查发现,学生已经意识到古代文学大德育在纵向与横向上的联系,认同古代文学作品对德育发展的积极意义,但是也存在资源有限、方法老套、媒体陈旧等局限。可以从明确高校古代文学大德育目标,梳理古代文学德育资源,探索古代文学大德育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以期获得更佳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 本科;古代文学;大德育;调查分析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德育视阈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研究与实践”(Z2016M060)

[作者简介] 王纱纱(1982—),女,辽宁盘锦人,博士,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理论与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126-03    [收稿日期] 2020-04-08

重视德育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加强德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是当前德育改革的迫切要求。2016年6月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研究出台了《山东高校德育综合改革指导纲要》,提出构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纵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联动的大德育格局的改革目标。[1]这对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来说,既是刻不容缓的要求,同时也是改革創新的契机。本文以泰山学院为例,对当前古代文学大德育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本科高校古代文学大德育有效性的建设思路。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泰山学院本科生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当前古代文学大德育实施的具体情况,掌握学生对当前古代文学大德育教学的认知和诉求,明晰古代文学大德育教学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在与学生的接触讨论中,获取了学生们的想法和需求,也加深了对古代文学大德育教学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访谈活动,启迪了学生对古代文学大德育教学的思考,提高了他们对古代文学大德育教学的关注度,从而对古代文学大德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调查方式。本次调查是对学生开展问卷和访谈调查,通过调查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到翔实可信的数据,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3.调查对象。此次问卷选择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艺术学院进行了大德育视阈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问卷调查,并在问卷结束后进行随机访谈。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级的学生,涉及的专业也比较多样。学生态度端正,填写认真。本次问卷调查内容的真实程度较高,可以作为课程改革的依据。

4.问卷设计。为了了解本科生大德育视阈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各方面的现状,笔者请教了有关的研究专家,并参考了相关的学术论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次问卷的文本。问卷主要了解本科生有关大德育视阈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整体状况,包括他们对古代文学与大德育关系的了解程度、对古代文学大德育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态度。最终回收调查问卷976份。

二、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

问题1:“您觉得目前大学古代文学德育与中学古代文学德育关系(单选)”,52%的学生选择“紧密”,45%的学生选择“一般”,3%的学生选择“分离”。

问题2:“您觉得目前大学古代文学德育与家庭、社会古代文学德育关系(单选)”,46%的学生选择“紧密”,51%的学生选择“一般”,3%的学生选择“分离”。

问题3:“您觉得大学古代文学德育与中学古代文学德育关系的有效途径是(主观题)”,无效回答占33%,在有效回答中,出现频率由高到低的前四类依次是阅读书籍、课堂讲授、加强中学大学德育对接、课程设置。

问题4:“您觉得大学古代文学德育与家庭、社会古代文学德育关系的有效途径是(主观题)”,无效回答占37%,在有效回答中,出现频率由高到低的前四类依次是阅读书籍、宣传(多媒体网络、电视节目)、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营造社会氛围。以上问题设计主要调查学生对目前古代文学大德育在纵向(中学与大学之间)、横向(高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关联的总体认识。

从问题1与问题2数据看,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高校古代文学大德育纵向与横向联系都比较紧密。问题3、问题4无效回答较多,其中主要是空白,也有直接写“不会填”的。对于那些此处没填的学生,笔者利用课间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并没有很深入地思考大德育的途径,这方面了解不多。在有效回答中,古代文学大德育纵向联系途径中,学生认为应以阅读书籍和依靠老师课堂讲授为主;古代文学大德育横向联系途径中,学生认为社会、媒体等外部宣传应承担更多责任。

问题5:“您觉得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对大学生德育发展有多大的指导意义(单选)”,59%的学生选择“大有益处”,35%的学生选择“有益”,5%的学生选择“还行”,1%的学生选择“无益”。

问题6:“日常生活中,您主要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取古代文学德育思想的(多选)”,选“古代文学书籍阅读与感悟”的占65%,选“课堂老师讲授”的占74%,选“电视节目”的占32%,选“QQ、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平台”的占28%,选“其他”的占2%。可见学生已认识到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对大学生德育发展的指导意义;获取古代文学德育思想的途径主要依靠自己阅读感悟与老师讲授,而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没有被好好利用,换言之,古代文学德育新媒体资源尚未被充分开发。

问题7:“您觉得中国古代哪一时期德育思想最为深刻丰富(单选)”31%的学生选“先秦”,20%的学生选“秦汉”,5%的学生选“魏晋南北朝”,36%的学生选“唐宋”,8%的学生选“元明清”。

问题8:“在所接触到的古代文学德育作品中,您偏爱哪种文学体裁(多选)”,选择“诗词曲”的占52%,选“文”的占24%,选“小说”的占71%。

问题9:“在阅读有关古代文学德育作品时,您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多选)”,选择“文字艰涩难懂”的占61%,“历史典故繁多”的占57%,“句法词法陌生”的占49%,“其他”占1%。

问题10:“您对目前大学古代文学德育教学满意吗(单选)”,选择“满意”占50%,选择“一般”占46%,选择“不满意”占4%。以上四个问题是对目前德育教学内容的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先秦、唐宋的德育思想最为深刻丰富;偏愛的体裁是诗词曲、小说;文字艰涩难懂、历史典故繁多、句法词法陌生造成了阅读古代文学德育作品的困难;对目前大学古代文学德育教学总体满意。

问题11:“您认为目前影响古代文学德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多选)”,选择“课时不够”占34%,“内容与现实脱节”占31%,“讲解不够生动,像政治课”占22%,“多媒体使用太少”占5%,“学生课堂参与不够”占56%,“其他”占1%。

问题12:“您觉得古代文学德育哪种考核方式更为合理(多选)”,选择“背诵古代文学有关德育思想的文学作品”占27%,“阅读古代文学有关德育思想的文学作品并写出思想感受”占66%,“观看纪录片并写出观后感”占49%,“排演情景剧”占28%,“其他”占1%。以上两个问题是对古代文学大德育教学质量的调查。从问题1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课堂参与不够、课时不够、内容与现实脱节是最突出问题。考核方式中,阅读作品、观看纪录片写感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问题13:“您周围古代文学德育思想的学习氛围如何(单选)”,5%的同学选择“浓厚”,76%的同学选择“还可以”,19%的同学选择“很差”。

问题14:“您经常参加校园内有关古代文学德育的学生活动吗(单选)”,3%的同学选择“经常”,65%的同学选择“偶尔”,32%的同学选择“不”。以上两个问题是对古代文学大德育高校环境的调查,可以看出学校古代文学德育思想的学习氛围还是不错的,但学生只是偶尔参加校园内有关古代文学德育活动。对于那些在13题选了“还可以”,但问题14选了“偶尔”的学生,笔者利用课间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其主要原因是活动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觉得非己所长,不想去凑热闹。

问题15:“请推荐几种富含德育思想的古代文学著作(主观题)”,有效回答占89%,提及次数由高到低的依次是《论语》《孟子》《大学》《道德经》《中庸》《弟子规》《大学》《三字经》《庄子》《红楼梦》,可见学生荐书以儒家经典为主。无效回答主要是空白,通过与学生交流得知,其原因多出于学生对荐书不知道如何回答。

综上,从调研结果看,学生已经意识到古代文学德育在纵向与横向联系存在着比较紧密的联系,认同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对德育发展的积极意义,对高校的古代文学德育环境较为满意,但是也存在资源有限、方法老套、媒体陈旧等不足等问题。

三、本科高校古代文学大德育实施思路

结合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和实际的调研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升本科高校古代文学大德育的有效性。

1.确立高校古代文学大德育目标,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公民;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示范者和传播者,努力学习掌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人,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2.明确高校古代文学大德育内容,梳理古代文学德育资源。古代文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古代文学课程的德育资源并进行分类整理。

3.构建古代文学大德育网络,打通古代文学德育纵向与横向的关隘,将高校古代文学德育与中学教育,高校古代文学德育与家庭德育、社会德育有效整合。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特点,将古代文学德育内容深化细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作品具体、形象地传递给学生,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微媒体方兴未艾,越来越受到大学生青睐。高校教师也应适时提高媒介素养,充分利用微媒体为古代文学大德育服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通过发布喜闻乐见的古代文学德育文章或资讯,加强学生、家庭、社会三方的互动。

4.探索古代文学大德育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古代文学是一种隐性德育,不仅有利于内化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更有助于践履道德行为,积淀道德习惯,养成道德意志。[2]要使德育内容深入内心,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可采用讨论法、专题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同时为了提高德育教学质量,应改革以知识考核为重点的评价方式,建立科学多元的、课堂考核与日常行为考核相结合的德育评价体系;建设能够反映学生价值取向和思辨能力的试题库等。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生,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弥补课时不足。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甄选古代文学德育内容,在全校范围内增开公共素质课,一方面可以增加古代文学课时,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古代文学德育的辐射面。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3]古代文学教师当心怀此念,在不违背文学课程本质的前提下,灵活结合德育内容,努力把古代文学打造成受学生欢迎且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山东高校德育综合改革指导纲要(试行)[EB/OL].http://fgc.tsu.edu.cn/2016/0912/c957a14325/page.htm,2016-09-12.

[2]李克.大德育视野下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07-210.

[3]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4/0225/c64094-24463023.html,2014-2-25.

猜你喜欢

本科古代文学调查分析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