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觉、自信与自强
2020-10-09钱国平
[摘 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努力走向自觉、自信、自强。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信;自强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加强高校思政课2018版教材新知识的研究”(19SZB-035)
[作者简介] 钱国平(1964—),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市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0-0037-02 [收稿日期] 2020-03-23
一、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自觉
(一)自觉认识思政课教育教学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
从人的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的基本要求出发,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都能认识到任何社会办教育的最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应于本社会需要的人才。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与学生知识素质、道德素质、法治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有所认识,但对思政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认识不足、“不可替代”的地位更是认识不清。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关系到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的提升,关系到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而且关系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
(二)自觉引导学生所“思”所“想”与“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有多方面,但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与人生航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学生有“思”有“想”,也有一些“思维弱项”与“思维空白”,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所“思”所“想”中增强“家国联系”“家国情怀”,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基础上把“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自觉衔接、有机统一起来。
(三)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内容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向,把握教学内容也至关重要。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明确了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根本要求,而且提出了“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总任务[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中的思想与理论也只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中政治与学理也必须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否则就与“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不相符,就不是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自信
(一)在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条件下有利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社会环境中确立自信
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特殊性表现在它随社会实践环境的律动非常明显,即老师课堂上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要在现实社会中得到体现与呼应才有说服力,思政课教师才能做到“理直气壮”。曾在一个阶段,面对我国经济落后状况,我们思政课教师在讲思政课时有“理直”而“气不壮”的感觉;也有一个时期我们思政课教师有思政课教学被“边缘化”的感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民幸福、民族自信力提升、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2]。
(二)在努力成为可信、可敬、可靠的思政课教师中树立自信
亲和力是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中亲和力形成依赖于教师能否成为可信、可敬、可靠的人。成为可信、可敬、可靠的思政课教师,学生才愿意与其交往、听其教诲。课堂上的精彩固然很重要,功夫在诗外,思政课教师应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教室内外、学校内外热情关心与关注学生、努力做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知心人、热心人与引路人,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在学生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中发现学生的亮点与困惑。“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3]也应在帮助学生解决人生困惑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
(三)在努力成为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中提升自信
有所作为是人生应有行为与境界。“德”不是自然形成需要“立”,“人”不是自发成才需要“树”。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在思政课教师“乐为、敢为、有为”的一系列行为中才能实现。思政课教师应乐于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敢于为真理与正道发声,为感染学生、赢得学生与做让学生喜爱的人而努力。这些是思政课教师的本分,也是提升自信前提。
三、思政课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自强
(一)在培养“六个要”自身素养的架构中走向自强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多年来,我们一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政治素质纯、业务能力强、育人水平高作为思政课教师素养的要求。现在思政课教师有了“六个要”素养新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应该說相关课程的理论功底深、业务能力强与育人水平高是教师的共性要求,但“六个要”素养新要求,是思政课教师真善美的体现,也才能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六个要”素养新要求不仅是思政课教师为人之需要,而且也是为学之前提。符合“六个要”素养新要求的思政课教师才能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形成底气、赋予勇气、授课有生气,真正做到“理直气壮”。
(二)在落实“八个相统一”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具体行为中走向自强
改革创新是思政课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说,多年来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注意思政课改革的形式、为创新而创新、为吸引学生眼球而“改”、而“创”。现在思政课教师要在落实“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总要求基础上按照“八个相统一”进行思政课改革创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总路径。这些是对多年来思政课改革创新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政课建设规律的揭示,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建设中应以此作为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落实八个相统一”具体行为中走向自强。
(三)在针对学生的青春之问的科学解答中、针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不利影响的有力回击中走向自强
“青年要顺利成长成才,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思政课教育教学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明确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应该“坚持什么”,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思想基础、提供价值引领。思政课教育教学一定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中要“反对什么”,特别是面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要勇于用马克思主义的道理与道义、用真理与情理去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思政课教师要在“乱云飞渡”仍从容、在帮助学生“东西南北风”中仍能确定正确方向中走向自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应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自觉、自信与自強基础上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而努力、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J].求是,2019(14):1-2.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