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来华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2020-10-09张巍
张巍
[摘 要] 来华留学生辅导员是留学生管理的组织者、思想教育的实施者、认识中国的引领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上海市30所高校的调研发现,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在招聘选拔、培训、考核、职业发展渠道等方面均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因此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从顶层设计、培训体系、能力提升等方面着力推进留学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 上海市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新形势下来华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2019-D-014)
[作者简介] 张 巍(1981—),女,黑龙江伊春人,博士,讲师,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服务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023-02 [收稿日期] 2019-12-16
新形势下来华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实现来华留学生教育功能、管理规范、提升教育质量和品质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认同感,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留学生的制度选择。加强来华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新时代留学生辅导员职业素养及其构建路径,才能适应新时代来华留学生培养的需要。
一、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价值意义
2017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颁布《学校招收和培养留学生管理办法》指出:要设立来华留学生辅导员岗位。[1]来华留学生辅导员队伍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体现,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留学生辅导员是留学生管理的组织者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2]来华留学生辅导员是辅导员队伍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留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及时做好信息、咨询、文体活动等方面服务工作,是留学生管理的组织者。
(二)留学生辅导员是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施者
留学生作为一名世界公民,在华留学期间需要有人引导他们树立更远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留学生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针对留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留学生的思想教育通常包含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国情教育、校史校情教育,中国文化教育等“各项塑造人的思想、道德和公民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教育。”[3]留学生辅导员应该研究和总结适合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方式,把握留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动性,成为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实施者。
(三)留学生辅导员是留学生认识中国的引领者
留学生辅导员应主动引导留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培养留学生的正向积极的对华态度,成为知华友华的留学生,成为会讲中国故事,能讲好中国故事的留学生。留学生辅导员的要帮助留学生融入校园,结交中国朋友,通过跟中国同学的朋辈学习,更加了解中国。留学生辅导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跨文化交流、班会、讨论、社团等形式帮助留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在交流中读懂中国,在发展中认同中国。
二、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审视
笔者对上海市是30所高校的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目前上海各高校在留学生辅导员的招聘选拔、培训、考核、职业发展渠道等方面,均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制度。
(一)未形成系统的培训体系
留学生辅导员相较于中国学生辅导员,还需要语言技能、跨文化沟通、涉外事件处理等能力。但目前缺乏针对留学生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参与调研的30所高校中,仅有3所高校留学生辅导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校级培训。这支队伍的专业化素养和职业化能力亟待提高。
(二)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
现行的辅导员考核标准和考核机制无法科学衡量留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成效。调研发现:在某种程度上,留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效不能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极大挫伤了留学生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调研发现,这支队伍工资人均收入5—10万元的占44%,10—15万的占51%,达到15万元以上的仅占4%。新入职的辅导员薪资相对偏低,心理落差较大,往往选择离职。
(三)职业晋升渠道不畅
从职业发展渠道来说,留学生辅导员没有职业发展的可预期路径和可供参考的职业规划。73%的专职留学生辅导员工作经验在3年以下,这意味着留学生辅导员很难在职业发展渠道及未来职业规划方面找到可供参考的先例。76%的留学生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为初级或以下,队伍职称结构有待改善,职称评定机制、晋升机制不顺。部分高校未能落实辅导员“双线晋升”的待遇,更加导致了留学生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出口狭窄、职业晋升渠道不畅。
(四)管理体系和归口部门不明晰
目前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学工部门、留学生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都可能成为留学生辅导员的管理部门和考核部门,由此必然导致不同程度的工作效率下降。另外,多头管理还容易造成留学生辅导员被不同领导委派非相关工作,导致主责工作受影响。
三、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分析
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从顶层设计、培训体系、能力提升等方面着力推动留学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保证辅导员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留学生教育管理、文化传播和日常事务管理之中,提高育人实效。
(一)制定选聘机制,提高队伍素质
教育部43号令规定了辅导员应当具备的政治素质、学历要求、知识储备、语言能力和教育能力、纪律观念等五方面要求。留学生辅导员还应当包括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外事件敏感度等方面的要求。留学生辅导员选拔招聘时,应同时设置以上几个方面的笔试或面试环节,确保将一批符合留学生辅导员岗位职责要求的人才纳入这支队伍中。
(二)开展立体式培训,增强队伍能力
逐步建立留学生辅导员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包含上海市级专题培训和各高校的岗前培训及日常培训相结合的立体化培训体系。上海市可以组织海外进修和海外交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留学生辅导员通过培训系统地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留学生专职辅导员迅速适应角色、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留学生专职辅导员自身成长创造条件。
(三)形成有效激励,拓宽职业路径
首先确保留学生辅导员享受跟中国学生辅导员同等待遇。其次应当对留学生辅导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估。再次保障队伍职称、职级晋升渠道通畅。最后上海市可以开展“市级优秀留学生辅导员”评选,表彰优秀,典型引领。应拓宽留学生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提高辅导员队伍视野,开展各类研究课题申报,敦促高校把这支队伍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梯队,优化队伍出口。
(四)统筹组织架构,改善管理模式
高校应明确留学生辅导员归口管理部门,各部门统筹协调,明确留学生辅导员各条块工作的指导部门和考核部门,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统筹整合,实现队伍整体优化、形成关心和支持留學生辅导员工作的有利环境和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42号令.学校招收和培养留学生管理办法[Z].2017
[2]教育部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17
[3]何正英.趋同管理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78-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