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包衣技术研究概述
2020-10-09赵栋王春莲
赵栋 王春莲
摘 要:玉米种子包衣技术可以提高种子活力,改善种子质量,防治病虫害,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该文结合玉米种子的自身特性以及种植区域特点,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不同功能的种子包衣技术和种衣剂的有效组成成分,以期为玉米种子包衣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子;包衣技术;包衣材料
中图分类号 S5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7-0099-02
种子是植物体生命的承载物,是重要的农业资料。大力推广应用种子包衣技术,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现代化农业规划(2016—2020)”,提出了战略重点,明确说明玉米减少种植面积,同时要做到确保产能。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从2016年以来,每年都在减少。一方面,当前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以及其他化学品大量使用,使得土壤中残留许多有害的物质,导致种子活力降低。在一些地区受环境影响,如盐碱地、冷害、干旱,种子发芽力低。另一方面,在种子加工过程中常常使用的药剂拌种、浸种等方法,存在着药剂黏着性不强、附着不均匀和易扩撒在水中等严重缺陷,导致种子活力的提高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种活力,改进与发展种子包衣技术非常必要。种子包衣技术是把具有特殊作用的种衣剂匀称的包裹在种子表面,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种子包衣能够增加种子的价值,促进种子商品化、种子的精量播种以及科学管理。
1 玉米种子包衣技术
种子包衣具有药效期长、成苗率高和节约用种等优点。我国种子包衣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大面积推广。1996年,农业部提出实施“种子工程”,促使种子包衣技术快速发展。最近几年,种子包衣技术更是日新月异。种子包衣技术在发展的早期就大面积应用在玉米生产上,明显提高了玉米产量。种衣剂是由相关药剂、营养元素、成膜剂、分散剂和辅助剂加工而成的,其成分分为活性部分和非活性部分。玉米种子包衣剂要求有良好的成膜性、附着性、稳定性和缓释性。种子包衣的方法有人功包衣和机械包衣2种,而其包衣技术根据种子本身的体积和形状又分为种子包膜和种子丸化2种类型[1]。
20世纪90年代,玉米种子包衣技术不太成熟,但是据试验表明,不论受灾与否,各种剂型的包衣剂都比未包衣的增产4%~15.3%,平均增产玉米564kg/hm2[2]。到2005年左右,随着包衣技术的改进,玉米增产提高到15%~20%[3]。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2013年,包衣种子比未包衣的出苗率提高22%,增产13.7%[4]。产量、出苗率和抗病率的增加,是与技术的改进,种衣剂不断的优化有关。种衣剂的作用是增加出苗率、产量、抗逆性、抗虫害等,同时还要注意环保、经济和生态效益。沙洪林[5]等使用的6.9%甲柳酮戊唑玉米种衣剂,米青荣[6]等使用的18%克·福种衣剂,以及高洁[7]等研制的16%FKJ种衣剂,都对玉米种子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赵康平[3]玉米种子包衣效果的研究中,分别使用“西农”牌种衣剂,和“北农”牌种衣剂处理良种豫玉22号玉米种子种,结果表明,2种种衣剂处理过的种子壮苗率达到93.3%、92.7%,并且畸形苗率低于对照,依次是0.09%、1.3%,未处理的种子畸形率为2.7%。杨克泽[8]等研究表明,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后,对玉米瘤黑粉病有一定的防效,其中28%灭菌唑0.2%+福亮0.2%和24%噻呋酰胺0.05%+福亮0.2%的防效超过50%。包衣剂能够明显提高抗病性、产量以及抗逆性等。
2 玉米种子包衣面临的问题
2.1 未形成系统规范的管理与研究 当前,由于尚未完全形成专门的监管机构和研究机构,导致种子市场包衣种子鱼目混珠,农户难以辨别商品种子的真假以及质量,或者生产商没有说清楚种子的使用情况等,从而严重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最终产量。
2.2 缺少针对性的包衣剂 种子包衣剂过于单一,市场大多数是对病虫害防治的种衣剂,面对冻害、涝害和盐碱地等情况,尤其是面对种衣剂遇碱分解的情况,则包衣种子不能应用于碱性较大的土地或者不能和碱性杀虫剂同时使用,因而种子的正常发芽和产量缺少了保障。
2.3 种子机械包衣的种植效果差 由于种子机械包衣技术不够完善,导致种子包衣后出现瑕疵。比如,在运输过程中包衣剂容易掉落、包衣过程中导致种子破损或包衣不均匀等问题,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和抗逆性。
2.4 包衣劑残留,不能尽快降解,以至于污染土地或水体 包衣剂残留在土壤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或者自行降解,导致土地或者水体污染,一方面影响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则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包衣剂的残留问题是现如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今后要深入研究改进包衣技术,采用新型可自行降解的包衣材料,形成种子包衣管理与研究体系,推动自动化包衣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3 玉米种子包衣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3.1 建立智能化种子包衣系统 面对常规机械包衣种植效果差,包衣合格率底下,为实现高产能以及包衣机械的智能化,杨婉霞[9]在研究中提出用专家系统思想完成了包衣过程中的智能化控制,提高包衣的合格率,减少损失,保证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3.2 建立全面系统的包衣技术体系 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政策,研究人员和部门严格按照要求去生产。并且让国家有关部门监督,确保玉米种子包衣过程符合标准。定时举办包衣技术学术讨论会,以便种子包衣技术全面、安全、快速发展。
3.3 研究专用型包衣剂 我国地域广,玉米种植区域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应该按照当地气候条件以及该地区常发病虫害等特点,制备出地域化、专一化的种衣剂。使用后及时追踪调查,进行查漏补缺,保证生产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晓勇,杨今胜.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8(12):230-232.
[2]傅振祥,傅萌华.玉米种子包衣应用效果[J].作物杂志,1993(03):24.
[3]赵康平.玉米种子包衣效果的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5.
[4]李海林.玉米种子包衣技术应用效果初探[J].现代农业,2013(03):69.
[5]沙洪林,沙洪珍,方淑琴,等.甲柳酮戊唑玉米种衣剂防治玉米地下害虫、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04):438-440,444.
[6]米青荣,林海萍,单文荣.18%克·福种衣剂包衣处理玉米药效试验[J].植物医生,2000(04):37-38.
[7]高洁,蔚荣海,迟力佳,等.16%FKJ玉米种衣剂配方筛选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01):24-28.
[8]杨克泽,马金慧,任宝仓.种子包衣防治玉米瘤黑粉病药效试验[J].农药,2016,55(10):764-766.
[9]杨婉霞,赵武云,杨梅.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化种子包衣机控制系统研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01):216-219,248.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