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10-09朱守凤
朱守凤
摘 要:该文阐述了凤台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县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参考。该文
关键词: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凤台县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7-0012-03
凤台县位于安徽中部、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现辖1个开发区、16个乡镇,下设213个行政村、38个社区,总面积1100km2,耕地面积46100hm2,总人口73万,其中农业人口61万,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县。年均降雨量800~1000mm,无霜期216d,平均气温15.1℃,年平均日照1696.5h,气候适宜,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境内有西淝河、港河、架河、永幸河和茨淮新河5条骨干河流,全长161.6km;有城北湖、花家湖和姬沟湖3大水面,面积3000hm2,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农业基础好,以小麦、水稻种植为主。自2006年凤台县就提出加快推进由传统农业县向现代农业县跨越转型,凤台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1 农业发展现状
1.1 粮食生产情况 近年来,凤台县紧紧围绕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题,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大力推进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常年粮食播种面积在10.67万hm2以上,年均总产60万t左右,实现14连丰;9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3次被评为安徽省粮食生产3大行动先进县。
1.1.1 落实惠农政策 凤台县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用于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秸秆综合利用、农业科技培训和农民技能培训、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稻麦高产攻关和农业“三新”示范推广,扶持粮食生产,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1.2 打造高标准农业县 凤台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村级泵站改造列入县级民生工程,实施大型水利工程和“千亿斤粮食增产能力”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平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等项目,逐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部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安徽省绿色增效示范县、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县、安徽省专用品牌建设示范县等创建,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1.1.3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将购机补贴政策对大型旋耕机、免耕播种机、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和秸秆综合利用机具(捡拾机、打捆機、66.19kW以上深翻机、粉碎机等)倾斜。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90.738万kW,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
1.1.4 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按照“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要求,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依靠技术、提升品质。全县小麦主推品种由2003年的30多个减少到2016年的9个,水稻主推品种由2003年的40多个减少到2016年的12个,稻麦主推品种优质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位率达100%。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180个、无人机飞防培训中心1个,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6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县域机械插秧基本实现全覆盖。
1.2 其他产业发展情况 2005年凤台县提出农业产业化“51169”工程,围绕优质粮、蔬菜、畜牧、水产和经济作物5大主导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截至2016年底,建设了瓜菜生产基地6666.67hm2;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2.6%,建成部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家、省级5家;水产业重点推进名特优水产品发展,积极探索试点示范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逐步形成了稻鱼、稻蟹等9种典型新技术模式,稻虾模式生产的绿色有机大米获得全国最佳绿色生态金奖。
1.3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 “用工业理念抓农业”是凤台县发展高效农业的“一剂良方”。创建了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凤台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将建成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全程服务化为引领、以农产品加工为先导、以三产联动发展为特色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入驻农业企业8家、各类经营组织50余家;园区内智慧农业温室、苗木花卉培育工厂等入园项目已投产,初步形成了农业科技探索、苗木花卉、观光采摘3大特色园区;已形成现代粮食、蔬菜、观光园艺3大主导产业,以及1个关联产业——涉农现代服务业,“3+1”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1.4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凤台县现有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企业近10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58家。20家农业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26家农业企业年产值亿元以上。拥有各类农产品品牌65个,其中绿色食品16个、无公害农产品23个、农产品地理保护标识2个。依托“邮乐购”、“乐村淘”、“淘实惠”,建成村级电子商务网点,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规模化粮食种植1200余户、蔬菜生产500余户、水产畜禽养殖700余户。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三品一标”认证基地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2%。建设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糯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个、部级标准化养殖场2个,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迅速。
1.5 农业经营机制创新情况 凤台县加大农业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1.5.1 大力开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工作 凤台县从2010年开始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工作,2013年被列为试点县。目前,全县合作社、家庭农场共1000家以上,其中创建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15家,组建了2家合作联社。创立了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抵押金,与县级合作社星级评定挂钩,实施资金、技术、人员等多方扶持做大做强。
1.5.2 大力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 凤台县是全省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首批试点县,全县确权工作已基本完成,累计发证超过12万户。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目前主要是以农地抵押为补充形式贷款、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及流转协议为补充抵押方式贷款和以承包土地经营权为补充贷款3种形式放贷,累计发放7000多万元。安徽省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凤台分所已挂牌营业。
1.5.3 创新开展“粮食银行” 2013年凤台县在安徽省率先创建了“粮食银行”,主要是按照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思路,吸纳农户存粮,存粮户凭在粮行和农业银行办理的“存粮折”与银联卡,自由选择“消费”的一种新型粮食经营模式。4年累计经营粮食6万t,较好地解决了农户晒粮难、存粮难、卖粮难和粮食加工企业用粮难、融资难等问题,既增加了种粮农民收入,又很好地实现了“三产融合”。 与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定点供应商合作,实现了“凤粮入川”的良好开端。
1.6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凤台县有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6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28个,对乡镇人员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
1.6.1 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 成立农技推广服务专家组,从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中公开选聘技术指导员,每个技术员联系1个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指导10个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至少辐射带动5户,形成了技术服务单位、专家组、技术指导员、合作社、示范户、辐射户层层延伸的农技推广工作网络。
1.6.2 加强基层农技站所基础设施建设 每个乡镇农技站都配备了电动车、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数码相机、农技和气象信息村村通智能无线广播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办公设备。在全县16个农业乡镇、200多个村建立了农技推广视频广播信息平台,实现了县、乡、村3级农技信息平台建设全覆盖。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稻、麦等粮食种植面积仍偏大,供求结构上有效供给不足和结构性过剩并存。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滞后。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和渠系水利用率还比较低,基本农田改造比例不高。采煤沉陷区不断扩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破坏依然持续存在。三是科技支撑功能不强。农业科技发展总体能力不强,科研成果整体水平不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较低,“产、学、研、用”连接不够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小、产业链短。四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基层农技、农经人员现在正处于青黄不接时期,在职人员大多是40岁以上的大中专生,专业人才缺乏,缺编严重,即将出现专业断层。五是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低,小农经济意识较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服务水平差,农业专业社会化服务进程推进缓慢。六是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大、有效抵押担保少,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3 发展对策
3.1 优化农业产业
3.1.1 区域化布局 围绕优质粮、精细菜、畜牧、水产和经济作物5大主导产业,推进相近产业乡镇形成同一农产品、同一品牌产业集群,做强优质粮,做大精细菜,做优鱼肉禽,突出打造绿色可持续的规划布局和完善绿色发展的推进机制,逐步完成粮食种植、蔬菜种植、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布局。
3.1.2 推进标准化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更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标准的制定、宣传推广和使用指导,推进规模经营主体按标生产,把是否按标生产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条件。加快现有农产品地理保护标识、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拳头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县域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3.1.3 推进品牌化建设 品牌强农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提升品牌聚合度,改变现有农产品品牌层出不穷的乱象,改“乱拳”为“组合拳”,培育壮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力争1个产业形成1~2个主打品牌。提高品牌含金量,发挥同一农产品合作社或合作联社宏观协调作用,建立完善县域农产品品牌目录和县域公用品牌准入和标准制度,加快品牌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把生产、品牌、市场贯穿起来,从源头上提升,从市场上支撑。
3.1.4 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围绕基地建市场,通过市场带基地,规划建设米面大市场、粮油交易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和畜禽大市场等农产品专业市场,有力带动生产基地的发展。
3.2 强化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五大平台”
3.2.1 信息支撑平台 把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搭建“互联网+农业”平台。以农业信息主体网站、手机短信、微信等为基础,建设网络服务平台。整合全县涉农网站,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服务系统,使其成为信息发布、专家在线咨询、会员自主建站、数据汇总分析、电子交易、本地“三农”发展集中展示的中心,为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政策、科技、市场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务,实现远程指导、智能作业、网上交易等智慧农业模式。
3.2.2 服务支撑平台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缓解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和满足规模化经营需要的有效办法,也是农业发展的新动力。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贴近需求,把“凤台县植保专业社会化服务”模式逐步扩大到农业生产发展各个服务领域。培养多元主体,重点扶持由以前的规模经营主体逐步扩大服务而形成的服务主体,使其发挥当地农业资源禀赋,立足不同功能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创新组织形式,推进联合融合发展。
3.2.3 教育支撑平台 重点抓科技培训工程这一惠农工程。强化全县农业技术人员专业和市场培训,要“走出去、推出去、引进来、推下去”。组织各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大农民学历教育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电子商务培训等,每年培训各类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民5万人次以上,基本实现了1户1位科技明白人。
3.2.4 产学研支撑平台 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和“孵化器”工程建设, 强化县域农村现代化技术模式研究,推动科技成果与新型经营主体直接对接,探索“创新团队+新型经营主体”的科技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行动,改变农业科研与生产应用“两张皮”现象。
3.2.5 农业项目支撑平台 全面落实粮食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等强农惠农政策,在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国家、省、市政策动向,瞄准产业政策导向,着力抓好对上项目争取工作。加强全国“千亿斤粮食增产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等项目管理,切實发挥项目建设效益。
3.3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加强农产品生产全程可追溯制度试点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将农业生产各环节纳入监管系统,全方位发挥监督、鼓励、鞭策和推动作用。加快组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提升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推行农产品产地合格证试点,提升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为强化品牌建设和提升县域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3.4 以“三变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资源变资产,要将集体拥有的资源要素和闲置的房屋、设备等作为入股资产,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开发经营,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农村集体资源的经营管理,鼓励各村自行成立企业、合作社等组织,按法定程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资金变股金,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业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民持有的资金,入股经营主体,获得股份收益。支持将村级光伏电站收益等集体积累的资金、收入投入到企业、合作社。制定出台更多支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劝耕贷”等金融产品作用,加大农业企业金融扶持力度,提高社会资本投入吸引力,变“输血”为“造血”。农民变股东,要充分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权益不受损、生态环境不破坏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实现生产经营规模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