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杏鲍菇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及背最长肌中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2020-10-09王吉峰牛力斌庄桂玉

养殖与饲料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尾寒羊麸皮粗饲料

王吉峰 牛力斌 庄桂玉 李 俊*

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100081;2.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山东青岛,266400

随着我国集约化养羊模式的发展,羊肉品质和风味较放牧模式下有所改变[1],舍饲条件下改善羊肉品质与风味的研究备受关注。杏鲍菇碳水化合物8.3%、蛋白质1.3%,脂肪含量1%,膳食纤维2.1%,富含矿物质元素、维生素,是一种颇受大家青睐的营养食品。杏鲍菇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随着杏鲍菇大量栽培及产业的快速发展,源源不断产生的废弃料菌糠的开发利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为缓减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对菌糠合理开发利用的问题亟待解决。脂肪酸组成包括短链脂肪酸、硬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物,与羊肉风味具有潜在的联系[2-3]。羊肉中脂肪酸的组成是影响羊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分辨羊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前体物之一。本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杏鲍菇菌糠对小尾寒羊背最长肌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期为舍饲肉羊饲料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选用平泉县当地杏鲍菇种植场杏鲍菇菌糠经太阳晒干(或烘干),粉碎待用。选取3月龄小尾寒羊公羊80只,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饲喂精料+粗饲料(传统饲养)、基础日粮中5%杏鲍菇菌糠替代麸皮+精料+粗饲料、10%杏鲍菇菌糠替代麸皮+精料+粗饲料、15%杏鲍菇菌糠替代麸皮+精料+粗饲料。饲养试验期10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测定体重、干物质、采食量等指标。

1.2 试验地点与时间

平泉养殖场,2019年4月5日-10月25日期间进行试验。供试羊只及分组:选择健康无病、体况良好、体重约为20 kg、3月龄左右的小尾寒羊,随机分组。

1.3 日粮组成

按照平泉当地养羊实际情况,以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粗饲料为主,精料为辅,开展小尾寒羊育肥试验。本试验日粮参照NRC(2007)肉羊营养需要中代谢能(ME)和粗蛋白(CP)的推荐量,各种营养水平除ME 外均按饲料原料实际测定数据计算(表1)。

表1 基础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

1.4 饲养管理

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根据体重将羊只随机分组,正试期开始前试验羊称重。每天分2次在07:00和18:00进行饲喂,每天测定自由采食量(采集日粮样和剩料样、称重),自由饮水,试验中期、结束时称量体重。

1.5 样品采集

在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4只体重相近的羊只(每个重复选1只羊),经检疫合格之后,参照刘志芳等[4]的方式进行屠宰(宰前24 h 禁食、2 h 禁水)。宰后取背最长肌样品去除筋膜,用锡纸包裹,-20℃冰箱保存。

1.6 指标测定

对羊肉样品中背最长肌样品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取样:取背最长肌组织样品,将筋膜和脂肪组织修剪去除,手工切成0.3 cm×0.3 cm 小肉丁,用液氮进行速冻,取出后将样品迅速放入加入冷冻混合振荡研磨仪中研磨至粉末状。称取1 g 粉末,加入2 mL 氢氧化钠和甲醇混合溶液,并加入100 μL 内标液十九烷酸甲酯,将样品于85℃恒温水浴30 min,再加入3 mL三氟化硼甲醇混合溶液,于85℃恒温水浴30 min,冷却至室温后,取1 mL 正己烷加入试管,振荡、萃取、静置后,取100 μL 上清液,用正己烷定容至1 mL,上机测试。制备好的脂肪酸甲酯用气相色谱(GC-2010)分析,毛细管色谱柱TG-5MS(100 m×0.25 mm×0.25 μm)。柱温箱温度:起始温度80℃,保持1 min,以10℃/min的速率升至200℃,再以5℃/min的速率升至250℃,最后以2℃/min的速率升至280℃,保持3 min。载气:氦气;载气流速:1.2 mL/min;进样口温度:290℃,不分流进样;离子源温度:280℃;传输线温度:280℃;进样量:1.0 μL。脂肪酸按照已知质量浓度的脂肪酸甲酯混标的峰面积定量。

表2 菌糠对小尾寒羊增重的影响

1.7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对各处理组采用SAS 10.3 软件中的ANOVA 程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处理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各处理组羊肉背最长肌样品中主要风味物质含量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时用Duncan′s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杏鲍菇菌糠对肉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传统饲养小尾寒羊试验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10%、15%杏鲍菇菌糠替代麸皮的4个试验组日均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间肉羊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

2.2 杏鲍菇菌糠对肉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4个试验组肉羊背最长肌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个别不饱和脂肪酸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Ⅳ组中油酸、肉豆蔻油酸的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Ⅳ组PUFA/SFA值显著低于Ⅰ组(P<0.05)。

3 讨 论

3.1 杏鲍菇菌糠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杏鲍菇菌糠各处理组小尾寒羊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平均日采食量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酸组成作为评价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2个重要指标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PUFA/SFA)。如果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且PUFA/SFA值高于0.4时,一般被认为肉品质量较高。本试验中,在小尾寒羊日粮中添加适量杏鲍菇菌糠,结果表明小尾寒羊背最长肌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降低,尤其是硬脂酸(羊肉膻味相关脂肪酸)的含量,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所增加,尤其是油酸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对羊肉脂肪酸组成有所改善[5]。杏鲍菇菌糠中的活性成分(如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的生物学活性功能,能够降低瘤胃微生物的氢化作用,促进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肉羊肌肉中的沉积,同时这也可能是试验Ⅳ组PUFA/SFA值升高的原因之一。PUFA/SFA值作为衡量肉品脂肪酸组成重要的指标之一,当其值大于0.4时会降低机体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6]。本试验结果表明,饲喂15%杏鲍菇菌糠的肉羊,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背最长肌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提高PUFA/SFA 比值,从而改善羊肉脂肪酸组成。菌糠作为肉羊饲料使用,可以有利于拓展肉羊饲料来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延长食用菌产业链,为循环经济发展开拓新途径[7]。

3.2 杏鲍菇菌糠资源利用及前景

由于杏鲍菇菌糠一定程度上影响羊只的食欲和采食量,杏鲍菇菌糠取代麸皮也不宜过多,经过加工和对羊进行适口性锻炼,可替代部分麸皮,菌糠取代15%麸皮进行绵羊全舍饲育肥是可行的。推广菌糠饲喂反刍动物的模式,发展节粮型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在养菇区和农区开发菌糠作为新的饲料资源,使菌糠的潜在价值得以体现,做到原料的循环利用并提高产业效益。提高菌糠的利用程度,促进资源再利用,提升经济价值,增加农牧民收入,扩展食用菌栽培产业链,保障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形成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促进发展生态效益型农业和循环农业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猜你喜欢

小尾寒羊麸皮粗饲料
麸皮掺假咋识别
如何降低乌骨羊养殖成本?
绒山羊怎样合理搭配饲喂粗饲料
绒山羊怎样合理搭配饲喂粗饲料
粗饲料分级指数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小尾寒羊什么季节配种最好
麸皮价格后期涨幅不大
黑米麸皮中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
麸皮价格为何再次上涨?
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繁育生产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