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的诗意文采
2020-10-02刘永加
□ 刘永加
关注传统文化楹联
1953 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赵九章等20 多人。期间,他们常谈到学术与传统文化楹联。
华罗庚说,说到学术楹联,当推北宋的一副。宋仁宗时,辽使出上联“三光日月星”要宋廷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对出了“四德元亨利”的下联。中国古代提倡的“四德”是元、亨、利、贞。苏轼对以“四德”之所以省了个“贞”字,是因为当时宋仁宗名“祯”,“贞”“祯”同音,是要避讳的。以人间的“四德”对大自然的“三光”也很工整的。辽使不得不服其才思敏捷而又恪守大礼。华罗庚又罗列了后代人给出的下联,有“三代夏商周”“四诗风雅颂”等。
说到这里,华罗庚也出了个上联:“三强韩赵魏。”这里的“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个强国,又正好是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使上联嵌入了代表团一个科学家的名字,难度不小。过了一会儿,在众人一再催促下,华罗庚给出下联“九章勾股弦”。这里的“九章”除了指《九章算术》,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新解《龟虽寿》
唐代诗人卢纶有诗《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华罗庚读了此诗,认为大雪纷飞之时不可能看见大雁的踪影,提出质疑:“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华罗庚却屡次借其原理,翻出新意。
1976 年,华罗庚在《自勉》中写道:“与其伏枥而空怀千里。何如奋勉而追骐骥!”华罗庚还曾借此诗奉答香港作家梁羽生:“老骥耻伏枥,傍随千里驹。壮士垂暮年,实干永不虚。”华罗庚解释说:“老马应当把伏枥作为羞耻。为什么伏枥呢?人家千里马、年轻人日跑一千里固然好,我们老马跑一里、两里、三里、八里,有什么不好?所以,我说‘老骥耻伏枥’。”
以数字入诗
1984 年8 月,华罗庚在74 岁高龄时,写了首《述怀》,用数字总结人生真谛,别有情趣:
即使能活一百年,36524 日而已。
而今已过四分之三,怎能胡乱轻抛。
何况还有,老病无能为计。
若细算,有效工作日,在2000 天以内矣!
搬弄是非者是催命鬼,谈空话者非真知己。
少说闲话,休生闲气。
争地位,惠得失,更无道理。
学术权威似浮云,百万富翁若敝屣。
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