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0-09-30冯惠芬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积极推行开放式历史教学模式,将对创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开放式教学模式运用中,初中老师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开放式的问题,积极引导和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开放式教学氛围下,以开放式的教学评价,积极鼓励和推动学生更加独立地思考和探索研究历史知识和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
一、 引言
历史知识是鲜活的,也是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也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为了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培养,推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实现提升,让学生具有正确的历史观念,以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时空范围得以拓展,学生在具体化、真实性的课程教学情境中来更好地感受和学习历史知识。
二、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推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价值意义
我国是一个历史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传统。历史知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背景,能组成十分丰富的历史知识。如果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重心是让学生记忆和背诵历史知识,这是和历史课程教学的价值意义是相违背的。如果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推行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和体验历史知识,这样就能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
比如,在初中七年级历史中“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课学习的时候,这里面就涉及戚继光抗倭的内容,福建莆田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在明朝时期抗击倭寇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地正月十九有着“爬刀梯”“做大岁”等系列民俗活动,开展这些民族
活动基于明朝时期纪念抗倭英雄的目的,这就是一种活生生的历史。具体地在这一课教学中,初中历史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莆禧古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通过对古城墙等历史遗迹的观察,了解抗倭英雄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话的具体含义,聆听历史故事,这样的历史教学将是丰满的。在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的时候,初中老师可以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在课前就向學生布置一些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历史问题。比如,明朝时期的倭寇是怎样出现的?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构成了哪些危害?中国抗倭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里面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什么历史启示意义?以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推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将变得更加具有兴趣,学生将对历史知识有更加具体和真实的感受。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推行开放式教学模式,是符合历史课程教学趋势,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将推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 初中历史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具体举措
(一)开放式的引导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下,初中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很少遇到开放式的问题,很多历史问题都是知识性的。虽然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是十分熟悉的,但是很少会利用所学习的历史知识来分析和回答问题。同时因为初中历史课程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初中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对于正确答案是过于强调和追求,这样学生就很难形成具有发散性的历史思维。
当前新课程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应对历史核心素养的高度重视。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老师开始慢慢地重视对学生开放式思维方式的培养,这些都从最近几年历史教材的编写以及中考历史试题中可以看出。比如,在初中八年级历史“戊戌变法”这一课学习的时候,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就会让学生对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教训等做到全面地了解。以往的历史课程教学模式,老师对知识性过于重视和强调,但是对思考探索重视不足,导致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果不好。对此,初中老师可以换一种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戊戌变法如果最终成功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会怎样发展呢?”对于这样的开放式问题,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最终得到合理性的答案。但是这需要学生对当时的世界发展潮流和格局、中国基本发展现状都有全面的了解,清晰地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情况,只有这样学生得出来的答案才具有合理性。学生只要在回答的时候能够做到言之有物,初中历史老师就应该给学生予以肯定和鼓励。此外,初中历史老师要给学生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正确地评价,这样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努力将历史知识和现实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构建开放式课堂
构建开放性课堂,将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历史课程教学方法变得更加灵活和自由。有的初中历史老师从教学任务的角度来考虑,不够重视活动课。但是通过活动课,通常能够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能力。
比如,在初中七年级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学生以“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为主题的活动课。借助于辩论赛,让学生对秦始皇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贡献以及错误的行为具有清楚的认识。同时,在初中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课程学习中,对于隋唐历史,不仅要开展课本上的活动,初中历史老师还以重新设计和组织这样的活动课:“秦始皇和隋炀帝对中国历史进程功过对比辩论”。对此,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让一组代表是秦始皇,以秦始皇的角色来分析对自己的功绩进行陈述,并将隋炀帝的错误行为指出来。另外一组可以代表隋炀帝,以隋炀帝的角色讲述自己的功绩,并将秦始皇的错误行为指出来。借助于对比辩论,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参与度将得到提升。因为是提前告诉了学生教学思路,学生在课前都有相应的准备,有的学生还会提出一些具有思想性的观点。以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推行,学生通过辩论赛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同时还将进行对比和思考,这样就能实现对学生历史思维的良好培养。
(三)构建开放式的课程教学评价制度
评价体系在课程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当前很多的教育学家认识到,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指标的课程教学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是一种扼杀。构建多元性、开放性和科学性的课程教学评价制度,将是初中历史课程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方法。
比如,在对明朝“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知识点学习的时候,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指出,明朝时期在海外战争方面实力很强,很少有失败。即使到了明朝末年,仅靠郑成功的力量就能将当时海上强国荷兰打败,从而成功地收复台湾。但是到了清朝末年,从装备来说清朝海军是很强大的,但是在甲午海战中却遭受了惨败。所以,学生就认为正是因为清朝的统治,造成中国海军战斗力的下降。但是也有学生认为,这不是单一地因为清朝统治的落后,这是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革命的发展,清朝脱离了时代发展的脚步。学生的这种观点其实也具有相应的合理性,初中历史老师就要在课程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学提出不一样的观点,老师对此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四)导入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课程教学环境中。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实践是以丰富的案例来支持的,学生借助于对历史事件以及事件中人物的学习,将能够提升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对此,案例分析导入法就符合了開放性的教学特点。初中历史老师在课程导入环节,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案例分析中,这样就能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多样化的认识。比如,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将历史知识点进行实践导入,将学生更好地融入历史课程教学情境中,从而推动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
以讨论问题的方式进行到课程教学主题,学生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将会实现历史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巩固,师生在有效的互动中构建开放式的课程教学模式。但是要注意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所设置的问题要和历史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此外,初中历史老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要高度重视,对课程教学内容要重视做到深度解读,可以多设置一些具有讨论性、话题性的问题,以此作为课程教学的导入点,这样推动学生对历史课程教学内容感知度的提升。比如,在初中历史《难忘九一八》这一课讨论,老师就可以将具体的教学日期实施调整,以“九一八”这个日期的思考引导学生很好地进入到历史课程教学环境中,以“九一八”事件的发生经过为课程导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化地思考和讨论,最终深化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
四、 结语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推动学生历史课程学习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随着这些年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这里面一个重要的改革成效就是推行开放式教学模式。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推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初中历史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开放式问题的引导、导入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和应用开放式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来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霞.浅谈初中历史的开放式教学[J].学周刊,2018(11):123-124.
[2]王恩科.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开放式教学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113,128.
[3]邱小凤.立足素养培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5):47.
[4]林法煌.探析初中历史课堂引入开放式教学法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78-79.
作者简介:冯惠芬,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