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2020-09-30李海燕乔成亚刘振民梅芳
李海燕,乔成亚,刘振民,梅芳
1.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业研究院华北研究所(北京 101300);2. 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乳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436)
褐色乳酸菌饮料是以生牛乳或脱脂乳粉为原料,添加还原糖经美拉德反应、接种、发酵、调配而制成的一种活性乳酸菌饮料。在制作过程中乳成分中的氨基与还原糖中的羰基发生褐变反应,因此成品颜色呈现浅褐色至深褐色。褐色乳酸菌饮料含有较高数量的活性乳酸菌,甜度与酸度较高,黏度较低,口感清爽,酸甜适口,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但其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一般为10%~15%,且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为蔗糖,长期摄入较高糖分,对人体健康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容易引发儿童龋齿,同时也不适合糖尿病人饮用。因此,为调整其营养结构,开发低糖型褐色乳酸菌饮料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标GB 28050《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低糖”宣称的要求是≤5 g/100 g(固体)或100 mL(液体)。试验以安赛蜜、三氯蔗糖和赤藓糖醇作为甜味剂,与蔗糖复配应用,显著降低蔗糖用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的最优配方;同时控制产品总糖量4.3%,符合国标对于“低糖”产品的要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脱脂乳粉(蛋白质含量32%~34%,新西兰恒天然商贸有限公司);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2W,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可溶性大豆多糖(福建泉州味博食品有限公司);高甲氧基果胶(Y-1,乔富企业有限公司食品配料分公司);复配稳定剂MA316(含CMC、高甲氧基果胶);北京蔗糖(食品级);安赛蜜(上海捷聪贸易有限公司);三氯蔗糖(泰莱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食用葡萄糖(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乳酸FCC80(北京中柏贸易有限公司);孟加拉红培养基、MRS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MS204S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APV-1000均质机(丹麦APV公司);EUROSTAR搅拌器(德国IKA公司);FE20K型精密pH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SPX-150B-Z型恒温培养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Water Baths恒温水浴锅(德国GFL公司);LVDV-1黏度计(美国博勒飞公司);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工艺流程
1.3.1.1 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制备工艺流程
1.3.1.2 操作要点
褐色发酵乳基料的制备:以脱脂乳粉12%、葡萄糖粉11%比例,将其溶解于净化水中水合30 min制成还原乳,经20 MPa、65 ℃均质后升温至95 ℃进入发酵罐,于95 ℃、保温2 h褐变后降温至38~40 ℃,发酵菌种LC2W以1×107CFU/mL添加量按无菌操作添加至还原乳中,混匀后发酵60~72 h,待发酵乳酸度到达200 °T以上时终止发酵,发酵乳经冰水冷却至10 ℃以下后搅拌均匀,于4 ℃冷藏备用。
稳定剂溶液的制备:净化水预热至40~60 ℃,稳定剂与蔗糖混匀后溶解于净化水中,经95 ℃、300 s杀菌后冷却至30 ℃,与褐色发酵乳按照3∶1~4∶1的比例混匀。
调酸、灌装:将乳酸溶解于无菌净化水中,浓度<30%。保持乳饮料为搅拌状态,缓慢加入乳酸溶液,调整饮料成品的酸度在60 °T~70 °T之间。调酸结束后经18 MPa、20 ℃无菌均质、灌装、2~6 ℃冷藏,即得成品。
1.3.2 产品用感官评定
由20位专业品尝人员对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的组织状态、黏度、酸甜度、风味和色泽进行评分,作出综合感官评价,感官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感观评分标准
1.3.3 甜味剂复配试验
绝大多数单一的甜味剂存在一定的风味缺陷。因此,生产上均采用2种或2种以上的甜味剂复配使用,以降低每一种甜味剂的风味缺陷,同时甜味剂复配使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可以增加甜度。试验采用蔗糖、安赛蜜、三氯蔗糖为甜味剂,采用乳酸为酸度调节剂,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的最佳配方,正交试验见表2。主要通过感官评定来判定口味测试结果。
表2 甜味剂复配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设计表
1.3.4 稳定性测验
分别采用可溶性大豆多糖、高甲氧基果胶、复配稳定剂MA316为稳定剂,制成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取30 g饮料样品置于离心管中,经过4 000 r/min离心20 min,缓慢倾倒出离心管中的上层清液,准确称定离心管中沉淀的质量。
1.3.5 黏度测定
分别采用可溶性大豆多糖、高甲氧基果胶、复配稳定剂MA316为稳定剂,添加量均为0.4%,制成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采用黏度计测定褐色乳酸菌饮料的黏度。比较不同稳定剂制成的乳酸菌饮料成品的黏度。
1.3.6 产品理化指标检测
蔗糖的测定:按照GB 5413.5《婴幼儿食品中乳糖、蔗糖的测定》进行测定。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其中蔗糖经盐酸水解为还原糖,再按还原糖测定。水解前后的差值乘以相应的系数即为蔗糖含量。
酸度、乳酸菌活菌数、菌落总数、霉菌、酵母、大肠菌群的检测执行相关国标,产品符合GB/T 217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含乳饮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甜味剂复配效果
经过感官评定人员测评,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知,对于产品口感的影响:安赛蜜>乳酸>三氯蔗糖>蔗糖。主要原因是安赛蜜在饮料产品中,后甜拖尾较为明显,甜味在口腔内滞留时间长且不易散去,后甜感较为强烈,因此安赛蜜的添加量对于产品口感的影响较为显著。而三氯蔗糖后甜不明显,甜味剂在适量的乳酸的作用下,可以抵消一部分后甜,使其口感酸甜适中。蔗糖的甜感最为自然,总体上提高产品的甜度,同时对饮料产品的稳定性也具有重要作用。从不同甜味剂与酸味剂的试验组合结果来看,4号产品与7号产品的口感评分较高,根据各组分对口感的影响效果,得出A2B1C2D3为最优组合。
从图1的极差分析结果来看,安赛蜜和三氯蔗糖随着添加量增加,口感评分逐渐下降,安赛蜜下降更为明显;乳酸FCC80的影响次之,蔗糖的影响最小。
2.2 稳定性试验结果
由图2可知,随着保存时间延长,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的离心沉淀率逐渐升高,以复配稳定剂MA316为稳定剂的产品在保质期内的离心沉淀率最高,第1天为0.9%,第10天为1.1%,第20天为1.87%;以高甲氧基果胶为稳定剂的产品,其离心沉淀率第1天为0.45%,第20天为1.1%;以可溶性大豆多糖为稳定剂的产品,其离心沉淀率第1天为0.56%,第20天为0.9%。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产品为一种混合物体系,内部存在蛋白质颗粒等大分子物质、稳定剂溶解形成的胶体物质等,根据斯托克斯定律,产品的离心沉淀率在保质期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根据离心沉淀率的结果,在保存期初期1~10 d,高甲氧基果胶的稳定效果优于可溶性大豆多糖,在保存期第10~第20天,高甲氧基果胶的离心沉淀率逐渐高于可溶性大豆多糖。
表3 甜味剂复配正交试验结果
图1 甜味剂与酸度剂复配极差趋势图
图2 不同稳定剂在保质期内的离心沉淀率
2.3 不同稳定稳定剂黏度比较
由图3可知,不同稳定剂制备的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的黏度不同。分别以可溶性大豆多糖、高甲氧基果胶和复配稳定剂MA316为稳定剂,添加量0.4%制备饮料产品,其黏度分别为35,56和97 mPa·s。可知复配稳定剂MA316的黏度较大,高甲氧基果胶次之,可溶性大豆多糖制备的产品黏度最低。黏度直接影响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产品的口感,黏度越低,口感更为清爽,因此可溶性大豆多糖更加适宜应用在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产品中。
图3 不同稳定剂的饮料成品黏度比较
3 结论
通过试验,确定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的蔗糖添加量2%、安赛蜜0.012%、三氯蔗糖0.012%、乳酸FCC80 0.24%、稳定剂可溶性大豆多糖添加量0.4%。制得的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酸甜可口,颜色呈褐色,产品在21 d保质期内状态稳定,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菌群<10个/mL,霉菌、酵母、致病菌未检出,乳酸菌活菌数≥1.0×107CFU/mL,酸度为60 °T,总含糖量为4.3%,符合低糖产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