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过程中静脉留置针精细化管理的护理体会
2020-09-30周梦娜龚帅昌
周梦娜 龚帅昌
(江西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南昌330006)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及管理文化,属于现代化管理措施中较为高效的一种,以往经常运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其具有创新性、综合性及高效性等优点[1]。随着这种管理模式的应用推广,现已逐渐渗透到医疗护理中,对于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有较为积极的作用[2]。本研究针对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旨在分析精细化管理对于静脉治疗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8 月肝胆外科收治的213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6 例使用静脉留置针并实施传统管理的患者作为常规组,男59例,女47 例;年龄20~69 岁,平均年龄(42.15±3.62)岁。107 例使用静脉留置针并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男62 例,女45 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2.22±3.6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使用静脉留置针并实施传统管理。主要包括:(1)常规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等基础操作,整个注射过程遵循无菌原则;(2)统一使用22 G型号的静脉留置针;(3)进行统一的健康宣教。
1.2.2 观察组 使用静脉留置针并实施精细化管理。(1)护理人员的精细化管理:对过去使用过静脉留置针,并因各种情况导致患者提前拔管的情况进行总结,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静脉留置针相关护理知识、技能操作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开展相对应的训练及考核,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及素养,要求护士针对病患的疾病及其身体状态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操作,如护理相关人员可使用文字、语言、动作等形式相结合,在床边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相关康复性指导。(2)穿刺流程的精细化管理:针对老年患者应选择23~24G 型号的留置针,最大程度上减少老年多发的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等现象。在穿刺过程中选择患者身体部位容易固定、弹性好、不存在静脉瓣、活动度高、较粗、较直且血流较为丰富的血管进行穿刺。针对能够下床自主活动的患者,尽可能选择上肢静脉进行穿刺,因下肢静脉血管内所含静脉瓣膜丰富,血液回流相对于上肢阻力更大,会导致药物滞留在下肢血管里的时间延长,易刺激并损伤血管壁内膜,引起血栓及渗出,除了特殊情况,一般不建议使用,再者避免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在穿刺完成后,在实施留置针敷贴处理时应将敷贴紧紧贴在患者皮肤上,呈U 字固定,并保证留置针的针尖端在肝素帽之下。采用脉冲式冲封管,推注液体时采用间断式(推一下停一下)的方式,严格控制好推注的速度,冲管时应回抽液体,不能强行推入,以免血凝块进入体内,封管过程中应选择正压封管的方式,由肝素帽的输液针头脉冲式推注2.5 ml 左右再继续推注剩下的液体。在管内液体还剩下1 ml 时应将针头拔除,让管腔内充满封管液,减少堵塞现象的出现。并叮嘱护理人员在输入了刺激性药物、白蛋白等血液制品后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将管道冲洗干净。(3)精细化留置针的护理管理:操作者操作前后均要洗手,戴手套前及脱手套后也需洗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手卫生规范;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3~4 d,避免长时间留置现象的出现,预防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对静脉治疗患者留置针部位进行仔细观察及护理,一旦发现静脉炎,应立即拔出留置针,采用局部湿敷硫酸镁(50%)的方式处理;针对输液不畅、发生血管处痉挛的患者给予对应部位热敷处理;针对小血栓栓塞患者,将留置针拔出后应重新选择穿刺点进行留置;针对套管脱出患者应加强家属的教育,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固定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实施静脉留置针护理后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掌握评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关知识评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与护理效果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相关知识掌握评分 护理管理质量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常规组观察组106 107 t P 65.32±5.49 78.12±3.62 20.11 0.00 82.51±3.47 90.33±3.29 16.88 0.00 83.52±2.96 91.23±2.21 21.55 0.00
2.2 两组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护理服务技术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静脉留置针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其具有操作便利、安全性高等特点,可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治疗,并能减轻由于治疗过程中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伤害,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减轻护理人员的护理压力[3],并可在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为医护人员治疗提供便利的输液通道。在静脉留置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4]中指出留置针可保留3~4 d,但通常由于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的操作失误、宣教不到位等原因,会导致留置管提前脱落及堵塞的现象,人为地缩短了留置时间,影响患者的总体就医体验满意度。因此,护理工作者需改善护理管理措施,加强监督及训练,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精细化管理是以达到更高要求、水准为目的的一种创新型管理模式,管理过程中应坚持实施精细、准确、严格的管理措施,并寻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现已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5~7]。将其应用在静脉留置的护理过程中能显著优化护理管理的操作流程,强化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最大程度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责任意识,提高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促进患者预后[8~9]。精细化管理护理还可以通过健康宣教,调动患者直接参与其中,增进护患沟通,调动医患的协调积极性,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可与入职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及标准化流程培训等多方面结合,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模式,延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提升护理质量[10]。我院肝胆外科也通过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让护理人员不断地进行学习与实践操作培训,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静脉留置针精细化护理的认识,规范和完善了其操作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我科实施了静脉留置针精细化管理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实施传统管理的常规组静脉留置患者,说明使用留置针并给予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11~12]。综上所述,静脉治疗过程中给予精细化管理,能提高患者对静脉留置的认知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综合就医体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