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的创新实践探析
2020-09-29许因会孙爱平
许因会 孙爱平
◆摘 要:在现代教学发展过程中,对德育教学的关注程度逐渐上升,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要素之一。在小学教学中,德育教学被划分为单一的科目对学生进行教导,充分反映出德育教学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德育教学中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给实际德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就将在信息环境下对小学德育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信息环境;挑战和机遇;创新教学策略
在德育教学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本身存在一定的問题。例如小学教育向来重视学生的主课考试成绩,其它副课教学过程则相对被忽视。此外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式存在着较大差异,导致德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存在较大起伏和波动,给学生的德育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最后德育教学需要学校各个科目教学,以及社会家庭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达到较高水准和要求。但在传统教学中,家校合作之间的教育却相对缺失。对此在新的信息环境下,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进行积极修正,同事解决好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促使学生的综合德育水平得到切实有效提升。
一、信息技术给小学德育教学带来的机遇
1.信息技术解除了教材限制。在信息技术教学新时期,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收集海量的信息资料,使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延展。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生活化的教育方向,使学生的德育实践意识得到有效提升。
2.信息技术解除了课堂教学限制。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兴趣。对此信息技术能够对现实生活情境进行有效还原,使学生的想象突破课堂教室的限制,促进学生对德育教学内容的有效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兴趣。
3.信息技术增加了教师的有效教学途径。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教师可以采取多元的课堂、课后教学策略,使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提升德育教学的综合质量。例如话题演讲、微课教学、游戏教学等。此外信息技术也使家校合作教育更有效的开展,使家庭德育教学的作用显著提升。
4.信息技术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效率。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将课本抽象知识进行更具象的展示,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德育教学的综合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二、信息技术给小学德育教学带来的挑战
1.学生对网络有沉迷现象。在小学德育教学中,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态度和管理时间,导致学生对网络的过分沉迷,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对此教师需要在德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用网意识进行积极斧正,发展学生科学用网的习惯。
2.学生的行为和心理愈加封闭。信息网络设备一般是针对单一个体开发的。学生对网络设备的频繁使用,会导致学生的交流意愿降低,语言组织能力下降。导致学生的生活方式更加封闭,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3.网络上的信息五花八门,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当前上网过程中,尚未形成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上网机制。导致学生在网络中能够接触到杂乱多样的信息。而学生的价值观和判断意识尚未有效形成,极易受到网络信息内容的误导,使学生的思维受到误导,行为价值取向趋向混乱。
4.德育教学缺乏针对信息技术的科学教学体系。在当前小学德育教学中,教育部门和教师尚未研究出有效规避学生用网风险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导致德育教学存在严重的缺失,未能有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漏洞。
三、在信息时代促进小学德育教学综合创新实践发展的策略
1.促进德育教学的生活化发展。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有限,缺乏判断常识和能力。同时学习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现实生活更感兴趣。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开展,促使学生的生活实践意识得到提升,增加德育教学的综合质量。例如在教学《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身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陈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提供给学生多样的课余生活活动进行参考,促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减少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情绪。
2.促进德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促进课堂组织方式社会化,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进取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保持和学生家庭的有效联系,促使家庭教育在德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郊游活动,鼓励学生在郊游中互相辅助,注意保护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保持和家长的联想,鼓励家长带领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保持关注和兴趣。
3.利用信息技术展开课堂引导。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积极的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以在课堂中拓展,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意识。例如在教学《魅力文字 文化瑰宝》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更多的诗词资料供学生进行想象和分析,使学生对古人智慧和感情做到多样理解,促进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有效认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4.教师需要树立学习榜样。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为人师表的谨言慎行原则。同时在学生群体中挑选道德模范,使学生拥有追求和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德育实践意识的提升。
5.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展开专业德育教学。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网络信息问题设置课程和微课内容,促使学生对网络技术保持理性看待,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促使学生的用网素养得到科学有效培养。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学整体上更加开放和多元。教师在德育教学中需要保持对学生的调查和分析,制定日常性的针对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出现的问题得到科学分析和校正,使学生的综合德育素养在新时代获得更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陆冰心.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点的实践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0).
[2]李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新模式探讨[J].新作文:教研, 2018(03):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