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20-09-29何德怀
何德怀
【关键词】学习兴趣;开阔视野;诱发共鸣
多媒体技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教师乐教,学生爱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多媒体技术在课堂导入、课堂阅读、课堂教学、课后延伸等方面的恰当使用,对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用多媒体画面导入新课,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方式灵活多样、信息容量大等特点,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生动地呈现于课堂上,恰好迎合了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喜欢直观动态画面的特点,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效果不言而喻。学习新课之前,应用多媒体展示一段有趣的画面,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花费较大的精力,依据所上新课的内容收集信息和资料,制作画面,设计富有启发和概括文章基本内容的问题,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思维的缰绳。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的方式,极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也能丰富学习内容,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实践表明,完善的多媒体技术装备、丰富多彩的教学软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多媒体创建课堂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和参与感,并迅速转化为求知欲望,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与迁移。而营造这种氛围的关键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即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发自内心的学习需要。在课堂上巧用多媒体模拟现实的生活情境,不仅拉近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了使用语言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触景生情,自然激发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及质量,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交际能力。教师要把握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采用看、听、说、做、写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课堂成为真实的言语交际场所。
三、用多媒体配乐朗诵诱发共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俗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寄托的思想和情感,课堂阅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一环节除了可以采取范读、个别读、集体读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配乐阅读,并将阅读方式和配乐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阅读兴趣,增强记忆力,理解作者在文中寄托或表达的情感。特别是语言精练、构思巧妙、意境深远的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课堂教学时,采取多媒体配乐朗读,再配上动态的画面,不仅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記忆,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处境,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真正领悟诗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进入作者的灵魂深处。
四、巧用多媒体化解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
一节课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本节课中教学活动中重难点的突出和突破。巧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易于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教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为形象、逼真的课堂环境,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法,而且多媒体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文字、声音等吸引学生去思考、探求。运用投影、动画、录像、录音等手段辅助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生动,让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教师的恰当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自然而然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五、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及时做好知识的延伸
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增加学生阅读量,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单靠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是一般书籍无法比拟的。每节课后,布置适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培养搜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之,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具备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使语文课堂教学大放异彩,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教学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还具有丰富的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