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020-09-29张丽心
张丽心
【关键词】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心理环境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日臻昌盛,对未来建设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家庭作为幼儿生活和成长的第一场所,承担着幼儿社会化的主要任务。不仅包含重视幼儿的生养问题、保证身体健康成长,还包括重视幼儿教育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对此,只有配合幼儿园教育内容,家园共育,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家庭环境的教育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物质、精神上存在问题。首先,从家庭居住环境看,家长倾向于按成人意愿进行设计,较少考虑到幼儿的需要。比如,卧室书房只放冰冷电器、厚重家具,桌上柜中只摆华丽饰物、生活用品,墙上门廊只贴名人字画、明星剧照……整个空间的布置成人化严重,缺少符合幼儿年纪的物件。其次,许多家庭缺少与孩子的互动。比如,有的家长只顾自己工作、娱乐或健身,全然不与孩子一起行动;有的则要求幼儿超前学习……幼儿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不利于心理健康和良好品格的形成。
孟子曾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居住其中的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个人发展角度看,幼儿时期形成的情操可以影响幼儿一生;从国家角度,新一代幼儿的素质决定了未来的国民素质。因此,营造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家庭教育环境就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启迪幼儿智慧、塑造良好情操,还能为文明国民行为的养成奠定基础。那么,家长应如何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呢?
一、物质环境
(一)规划属于孩子的“小天地”
家长可以根据房间布局,划定一定区域作为孩子的专属天地。比如,仿效幼儿园,设各种区角,如玩具角、自然角等。幼儿在家时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按自己意愿自由选择、做自己爱做的事,最后将玩具、学习用品等按区角归类收纳好。既不影响家长工作和学习,又可培养兴趣,同时还能养成整理东西的好习惯。
(二)提供创设环境的材料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爱好,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材料。在闲暇之余,经常与孩子一起动手布置环境、美化环境。譬如,遵照“勤俭节约”的精神,充分利用废品旧物,如易拉罐、药瓶、旧挂历、糖果纸、蛋壳……通过这些互动引导,让室内每一角落、每一墙面都能与幼儿产生交流感,既美化环境、增进感情,又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动脑动手能力,帮助孩子学会鉴赏美、创造美、保护美。
二、心理环境
(一)家庭和谐是健康心理环境的基本要求
家庭生活中长辈之间的融洽、宽容,互相关心、尊重,能给孩子的心灵播下与人为善、尊重平等的种子,进而帮助孩子学会处理与身边人间的关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言谈举止、精神风貌都会给孩子一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在一个融洽和睦、充满爱的家庭里,父母轻声细语地讲道理,能启迪孩子与人沟通时注意音量。相反,在父母争执打骂不断的环境下,便难以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因此,家长必须不断完善自我,做孩子的楷模,让孩子在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关心、友好、谦让、文明的高尚品格。
(二)民主氛围是健康心理环境的关键要素
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在传统社会中,家长多以长辈身份强加给幼儿种种不合理或过高的要求,是一种管理式教育,不利于培养孩子个性化和自信心。正确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应该是以朋友身份与孩子谈心沟通,在家中营造轻松、愉快、自如的民主氛围,使孩子主动表达内心想法,从而更好地从根源上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三)适时陪伴是健康心理环境的重要保障
父母的陪伴,比任何物质奖励都更能给孩子幸福感。但一部分家长对陪伴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努力赚钱、满足孩子物质需求更为重要,以为给孩子报班等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育资源就足够了;还有一部分家长在社会竞争中工作繁忙,委托父母帮忙照看,与孩子相处的時间极少。殊不知,学校教育、隔代教育都无法替代父母亲身的陪伴教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和父母一起搭积木、踢踢球、过家家……是最幸福快乐的事;与父母的相处中也能更好、更快地学到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和生活的态度,传承优良的家风。
孩子最初认识社会知识、经验及人际关系来源于家庭环境。幼儿园教育发展,必然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微信、公众号、家访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家长广泛宣传家庭环境教育功能。家园一致,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完整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