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的运用
2020-09-29乔冰
乔冰
摘 要:当前,在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小学音乐教学融入音乐游戏,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和自主创造力,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表演,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化其参与感、集体感;开展类比游戏,提高其音准;利用音乐游戏的律动性,提高其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游戏;情境表演;素质教育
一、前言
作为学生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音乐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
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对游戏具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将音乐游戏与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运用音乐游戏打造趣味性音乐教学课程,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游戏,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又能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二、音乐游戏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新课程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从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中挣脱出来,积极转变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将音乐游戏与音乐课程有效融合,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小学音乐教学融入音乐游戏,在改善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了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而爱玩和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一教学方式限制了他们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不仅降低了实际的教学质量,而且不利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小学音乐课程引入音乐游戏,满足学生好动天性的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二)提高了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
目前,小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而且普遍在溺爱中成长,这使他们的自我意识、集体责任意识较为淡薄。被动式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较强的独立性,削弱了其集体责任意识,这不利于学生充分融入集体环境。引入音乐游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之间有效配合和协作,这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激发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音乐课堂教学与其他文化课堂教学没有太多差别,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对乐理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在当前的素质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的主体发生了较大转变——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融入音乐游戏,寓教于乐,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乐理知识,这既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四)提高了小学生的自主创造力
音乐游戏与小学生音乐课程相结合,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这不仅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符,而且有利于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自主创造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音乐游戏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对策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考虑到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需要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融入音乐游戏,具体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宜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具体的课堂知识,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一步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使音乐游戏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全面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情境表演,激发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音乐游戏时,教师可以把情境表演作为音乐游戏具体应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趣味性的情境表演,不仅能活跃音乐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音乐知识,这有利于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在讲授《小花猫和小老鼠》的内容时,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扮演小花猫,一组学生扮演小老鼠,表演时,学生们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参与;表演后,学生们意犹未尽,学习兴致高昂,这种边表演边唱的方式,对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对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时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再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音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枯燥的音符知识变得有趣。总之,情境表演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投入,可以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效率。
(二)激发主体作用,强化积极参与
教师要重视小学生在音乐课堂的主体地位,并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增强师生的课堂互动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同时,提升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如在小学意识课堂上学习《两只懒乌鸦》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两只懒乌鸦》的具体内容来设计游戏情节,将学生分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演唱歌曲,并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可以从旁进行指导。这样学生不仅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且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来完成演唱,并在讨论中明确歌词的具体意义。教师还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前向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针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了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开展类比游戏,提高音准
音准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重视这节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类比游戏就是方法之一。例如,教师可以借鉴小猫爬楼梯的游戏,把楼梯当音阶,小袋鼠当音符,通过这种学生熟悉的游戏,让学生轻松学习、掌握音乐知识,进而提升小学音乐的教學质量。
(四)利用音乐游戏律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游戏的律动性可以满足小学生爱动、爱玩的天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律动性能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程内容,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选择具有较强律动性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下学习音乐。
四、结语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游戏教学已经应用于各个学科,并且效果显著。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合理设计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的游戏,将课程教学内容融于游戏,寓教于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素养,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琳.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21,25.
[2]王超.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202.
[3]赵静.浅析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和实践[J].北方音乐,2019(1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