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三分钟,精彩你我他
2020-09-29魏兴芳
魏兴芳
【摘 要】言语作为一种思维和交际工具始终伴随着小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也是小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减弱,发言质量不高,为此在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言语表达,逐步培养学生逻辑表达能力,培养人际交往中辩别是非的能力和创新求异的能力。
【关键词】面向全体;启发引导;有效评价
口头语言的表达是人与人交际的首要方式,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叶圣陶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儿童是学习语言表达的最佳时期,进行言语表达和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和最终目标。
在低年级的课堂,一个问题问出,立马能看到学生高举的小手争先恐后,永远不失热情和热闹,老师上得也活泼有劲。可是在中高年级课堂上,情况就有所改变,大部分学生选择旁听者,老师唱“独角戏”。为什么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学生口语发展理应在进步,而实际口语表达却存在倒退的现象呢?除了与学生心理成长特点有关,我想更重要的与教师息息相关——教学中教师总是遵照教案“行云流水”讲课,力求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忽视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敢说或是不会说,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了语言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工具性。再者,教师的语言霸权使得学生口语能力得不到发挥,自信心逐渐下降。
从三年级开始我不再急于完成授课任务,放慢脚步,鼓励学生,尊重差异,给予学生自主表达的时间和机会,每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让一个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一、面向全体,鼓励敢于表达
(一)提供空间,促进参与
课堂是每个学生的阵地,在口语训练中,老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能得到锻炼。特别是对那些胆怯、害羞、缺乏自信的学生,要给予尊重与关注,帮助克服胆怯与害羞,树立自信,让学生积极参与。每堂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专门的“口语训练”,安排一名学生上台微演讲,学生按照座位顺序轮流上台,采取“开火车”的形式轮流参与,让懒惰被动的学生无机可逃;让胆怯害羞的学生强行上阵。也可以同桌两人或四人一小组合作上台,团体展示。营造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参与口语表达,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内容自选,尊重喜好
为了尊重差异,调动积极性,上台微演讲的内容不拘一格,说新闻,说短小的故事,说笑话,介绍某物品,朗诵诗词,推荐阅读,甚至说说自己班级或学校的“花”与“刺”等等。只要你能站在讲台上清楚、响亮地说出来就行,这是最基础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内容,好多同学做起了ppt,生动美焕的图片增强了感染力和表达效果。汽车、动物、花卉、人物传记、读书推荐、新闻故事、生活常识等等成了学生演讲的话题,丰富多彩的内容也开阔了大家的视野,获取了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
(三)适当鼓励,推动进步
学生最信赖、最在乎的是老师,有时老师的一个动作、甚至一句话,都会令他们终身难忘,甚至能改变他们的现状,乃至一生。如学生说话不流畅时,我不批评指责,而是说:“你不要紧张,慢慢说。”如果学生声音不够大,我鼓励他:“你讲得真好,只是还有的同学听不到,能再大声吗?”尤其对于后进生和内向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极力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鼓励,如“你能大胆走向讲台真让老师高兴!”“你的声音比以前大了”,“你讲得较有礼貌”“你表现得很大方。”等等。讲得好的为他竖起大拇指,为他鼓掌,从不挫伤学生的说话积极性。通过适当的鼓励评价,更能推动学生的进步,让他们变得大胆,找到自信,获得成功的喜悦,练习说话有了劲头,氛围越来越浓,他们在口语训练中勇敢起来、自信起来、活跃起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了。
二、启发引导,教会善于表达
(一)说得明白
在言语表达的训练中,要求学生首先要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紧扣中心来“说”。然后想一想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不重复,语言连贯,没有口头禅,说出来的话要条理清晰、通顺流畅。
(二)说得生动
鼓励学生要有意识地运用语音、语调、停顿、节奏、重音等抑扬顿挫来加强表达的效果。尤其讲故事时,想象人物的对话、心理、神态、语气等,可以配上生动的动作表演,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可感。朗诵诗文时可以配上音乐,增强效果。介绍动植物时,配上直观的图片,让人认识深刻。
(三)说得深入
鼓励学生在口语训练时可以设计问题和同学互动,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如交流自己读的一本书时,倡导同样读过此书的同学分享心得。同样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感受看法是不同的,但它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口语训练中,我提点学生尽量打开思路,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想、去说、去听,在意见分歧和遇到矛盾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友好地与他人商讨乃至辩论,做到有创新。这样,学生也能在口语交际中认识到自己看事物的单一局限性,同时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辩证看待事物,使学生做到善于表达。
如诵读诗词的,还要说出诗词的意思或作者创作的背景、过程等。背诵描写春天古诗的同学也可以提问:还有谁会背其它描写春天的故事?或者这位诗人还写过什么诗?调动参与面,使口语表达更加深入。有时“生生互动”比“师生互动”更轻松自由,原生态的口语交际活动更能促成智慧和精彩的生成。
如果上台给大家猜谜语,還要解释清楚谜面和谜底的内涵联系,让大家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如果介绍小制作,不仅讲清制作的材料、步骤和注意事项,还要边说,边演示,教会他人……
总之,教师结合每次学生上台交流的内容,不失时机地给予指点,教给说精彩的方法,让学生在锻炼中练说、在练说中提升。
三、有效评价,激励乐于表达
“课前3分钟口语训练”也需要反复强化,热情激励,久而久之才能交流自如。人人都是参赛者,人人都是评判者。
(一)自我评判
每个人上台交流结束后,自己给自己打分,对自己有个评价,更好地了解自己,看清自己,给自己一个肯定,也便于发自内心的自省与自纠。
(二)互动评价
我将全班同学的名册打印下来,发给每个同学,每个同学都是裁判,给每天口语训练的同学进行打分,大家事先商讨好评比细则。每周5天就有5个同学进行口语交际,一周下来给这5个同学进行评比,评出一名“一周之星”并给予奖励;一个月下来评出“月之星”;一个学期结束了评出“小小演说家”;一学期有的同学轮到2到3次,学期结束后将评出“进步之星”;一学期下来哪小组被表扬的同学多,这小组将被评为“优胜组”。所有奖励的同学的照片都张贴在教室的光荣墙上。当然,每个学生微演讲结束,其他同学也可以及时给予简单的评价。
两年下来,学生在每日的课前3分钟口语历练中,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胆量、自信、语言在练习中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也拓展了学生的阅读,增大了各种信息量。现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同学多起来了,“我给他补充”“我帮他纠正”“我有方法记住这个字”“我是这样理解的……”这样的发言成了课堂上美妙的音符,课堂充满了活力和热情,参与面广了,发言质量提高了。课前三分钟,成为学生快乐的“点心”,精彩了“你我他”。
【参考文献】
[1]杨谊.课前三分钟,精彩又轻松[J].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9(06):P.34
[2]刘慧忻.课前三分钟,精彩大不同——探索小学低段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利用[J].新教育,2017(02):57
[3]张燕.巧用“课前三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J].学苑教育,2011(11):13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江苏 南京 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