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与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预后的关系研究

2020-09-29王会敏朱争艳李春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主动免疫活产复发性

王会敏,李 春,王 丹,朱争艳,李春燕,杨 菁

(1.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医院妇产科,湖北武汉 420000;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武汉 430000;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湖北武汉 430000)

复发性流产主要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流产次数在3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主要与免疫失衡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为1%~3%[1]。研究显示,维生素D可作为胚胎种植过程中的调节因子,在生殖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2]。复发性流产患者体外受精的相关研究发现,通过对患者进行维生素D治疗,可明显提升再次妊娠成功率[3]。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PD-L1)是免疫抑制类受体之一,通过活化T细胞表达,诱导保护性免疫及免疫耐受[4]。目前,关于sPD-L1在复发性流产中的作用尚不明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调控激素水平,在患者受孕及早期妊娠中具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通过探讨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联合检测在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预后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2例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0~35岁,平均(26.33±2.33)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3.18±1.39)kg/m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9例,中学或中专27例,大专及以上36例。纳入标准:(1)符合流产诊断标准[6];(2)夫妻双方染色体正常;(3)宫颈分泌物检查排除生殖道感染。排除标准:(1)3个月内使用过内分泌激素或维生素D;(2)配偶精液异常;(3)既往月经周期异常。根据复发性流产的诊断标准,将纳入的92例流产患者分为复发性流产组(46例)和非复发性流产组(46例),另选取同期产前检查的健康妊娠妇女46例作为对照组,3组流产次数、孕次见表1。3组年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武汉市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3组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免疫制剂制备 采集患者配偶的肘静脉血4 mL,抗凝处理后进行淋巴细胞分离,抽吸淋巴细胞,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洗涤,调整淋巴细胞计数为(20~30)×106/mL。

1.2.2主动免疫治疗 复发性流产患者采取主动免疫治疗。在无菌环境下,在患者前臂进行6点皮内注射免疫制剂,治疗频次为3周1次,共治疗4次。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均进行避孕,治疗完成后患者再次妊娠。

1.2.3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水平检测 抽取肘静脉血4 mL,3 500 r/min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罗氏cobas 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水平,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对照组于产前检查当日进行检测,非复发性流产组在治疗前进行检测,复发性流产组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及随访1年后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比较复发性流产组治疗前、非复发性流产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的血清维生素D、sPD-L1、HCG水平;比较复发性流产组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水平;对复发性流产组随访1年,比较再次妊娠活产患者与流产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水平;分析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水平与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2 结 果

2.13组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水平比较 复发性流产组治疗前、非复发性流产组治疗前及对照组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复发性流产组治疗前血清维生素D、HCG水平均低于非复发性流产组治疗前与对照组,sPD-L1水平高于非复发性流产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复发性流产组治疗前血清维生素D、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PD-L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水平比较

2.2复发性流产组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复发性流产组治疗后血清维生素D及HCG水平均明显升高,sPD-L1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复发性流产组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水平比较

2.3主动免疫治疗不同预后患者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水平比较 复发性流产组随访1年后,再次妊娠活产患者有26例,流产患者有20例。活产患者血清维生素D及HCG水平均明显高于流产患者,sPD-L1水平明显低于流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主动免疫治疗不同预后患者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水平比较

2.4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水平与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以复发性流产再次妊娠活产为预后良好,流产为预后不良,分析血清维生素D、sPD-L1及HCG水平与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血清维生素D及HCG水平与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预后呈正相关(P<0.05),sPD-L1水平与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预后呈负相关(P<0.05)。见表5。

表5 相关性分析结果

3 讨 论

流产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根据患者既往流产次数,流产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复发性流产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也给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7]。有研究显示,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的黄体功能不足可影响患者精子和卵子结合后的存活时间,造成患者短期内流产[8]。此外,有研究报道,妊娠期妇女广泛存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且维生素D水平下降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进而引发流产[9]。血清HCG主要在受精卵着床形成合体滋养层细胞后开始分泌,在健康妊娠妇女中,其水平在受孕后9~11 d开始升高,在妊娠8~10周达高峰,从12周开始逐渐下降[10]。HCG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妊娠的预后情况[11]。 sPD-L1作为B7/CD28协同刺激分子的重要成员,主要通过负性协同刺激信号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妊娠过程中免疫耐受机制明显下调,造成流产的发生[12]。

本研究中, 主动免疫治疗前复发性流产组血清维生素D、HCG水平均低于非复发性流产组治疗前与对照组,sPD-L1水平高于非复发性流产组治疗前与对照组;主动免疫治疗后复发性流产组血清维生素D、HC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sPD-L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经过主动免疫治疗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恢复,其负性协同刺激信号明显下调,sPD-L1水平也随之下降。随着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局部细胞的新陈代谢水平也随之改善,患者的HCG及维生素D水平明显升高。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协同刺激分子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调控患者的免疫应答,而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后,可进一步造成胎盘的免疫耐受功能下调,对非机体的免疫反应过强,进而引发流产[12]。有研究显示,在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时,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具有调节作用,能明显提高封闭抗体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封闭因子水平,同时,通过对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调节能够促进抗体的分泌[13-14]。高克非等[15]在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后,患者妊娠相关血清学指标明显改善,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主动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研究中,对复发性流产患者随访1年后,再次妊娠活产患者血清维生素D及HCG水平均明显高于流产患者,sPD-L1水平明显低于流产患者,提示维生素D、HCG及sPD-L1水平可能与复发性流产患者主动免疫治疗预后有关。进一步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维生素D及HCG水平与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预后呈正相关(P<0.05),sPD-L1水平与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预后呈负相关(P<0.05),提示上述3项指标可作为主动免疫治疗预后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4 结 论

综上所述,复发性流产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存在血清维生素D、HCG、sPD-L1水平变化,且维生素D、HCG、sPD-L1水平与患者主动免疫治疗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后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猜你喜欢

主动免疫活产复发性
女性年龄与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累积活产率的影响
IVF/ICSI-ET取卵周期因素与不同移植次数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和传统保胎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对比
滋肾健脾化瘀方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对复发性流产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人口主要指标
人口主要指标
探讨BA,EMAb及ACA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口炎清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观察
俞瑾治疗复发性流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