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与历史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2020-09-28陈良豪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跨学科倡议一带

陈良豪

摘要: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特点,要求对人才的培养要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融合。以“一带一路”主题教学为例,将地理学科与历史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开展主题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整合两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并对知识进行拓展和迁移,可以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地理学科;跨学科教学;“一带一路”;核心素养

现今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对人才的培养要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学科与历史学科在人口与城市的发展、领土与主权、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等方面有很强的关联性。通过主题活动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面对复杂世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多学科综合育人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地理教师要立足学科育人理念,充分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构建更多贴合学生需求与时代发展的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本文以“一带一路”主题教学为例,探索地理学科与历史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整合教学内容,确定主题

在教學实践中,教师要打破原有教材章、节、框的束缚,把握学科之间的联系,把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并结合学情设计主题。“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为适应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而提出的主张,涵盖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对于解决我国和世界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以“一带一路”为主题建构史地跨学科融合课程,能够让学生从历史、地理与现实的视角和跨学科角度正确认识和综合分析“一带一路”的相关问题。(见图1)

在开展“一带一路”主题教学活动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学科中的“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知识及历史学科中的“中国和世界古代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内容,还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对“一带一路”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一带一路”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

在进行主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把大主题分成若干个小主题(话题),并将小主题分解为若干具体问题。如从“一带一路”的内涵出发,确定“一带一路”上的国际贸易小主题,具体为从宏观层面按照时间线索(古代—近代—现代)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变化(贸易政策、对象和商品)、从空间相互作用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从微观层面选取“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新疆或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探讨如何实现贸易畅通,拓展对外经济发展空间,评价新疆“五中心三基地一通道”实施的条件等。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新颖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教师可以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搭建连接历史与地理学科知识的桥梁,增强两个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如教师在进行“一带一路”主题教学活动时,可以引入“古代丝绸之路”和“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视频等历史知识,再结合图文资料,创设“一带一路”的问题情境——为什么在亚欧大陆两端的国家(一个在亚洲东部,一个在遥远的欧洲)经贸合作能够紧密联结?以此引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一带一路”沿线的自然景观、气候差异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感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同自然环境下人文景观的不同。

教师巧妙地将历史知识与区域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和人文等地理要素串联起来,揭示“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学生在融通古今、连接中外的宏伟构想中,梳理“一带一路”的过去,分析“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畅想“一带一路”的未来;从空间分异性(全称空间分层异质性,是指某一属性值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例如气候分带、生态分区、地理区划等)认识“一带一路”沿线事物的分布、关系和发展变化过程,学会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

材料二: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往返于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铁路货运“中欧班列”应运而生。2014年11月18日,由义乌始发至西班牙马德里的“义新欧”中欧班列,几乎横贯欧洲,贯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世界上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国际班列。“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东部沿海与中亚和欧洲地区的联系。(展示“义新欧”铁路通道示意图)

教师可以根据以上材料,从丝绸之路的起源、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现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建设,到区域的差异、区际联系(方式)、区域发展的逻辑顺序设计问题,形成“问题知识链”。例如: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唐宋以来,对外主要贸易通道为什么会由陆上丝绸之路转向海上丝绸之路?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说出中欧班列沿线经过的陆地自然带?比较义乌与马德里的气候特点?根据材料说明中欧班列运输的主要货物以及原因?“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开通对义乌的影响?

在“一带一路”系列课程结构中,教师还可以在适当的小主题下设置几个有梯度的小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如在“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中设置敦煌壁画艺术形成的条件、具有的历史价值、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敦煌文化如何传承与发展等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及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当然,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如有学生对“一带一路”倡导的五个合作重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比较感兴趣,想要分析中巴铁路走廊建设的优势和问题,比较古今丝绸之路的交通方式,并且还提出拓展性问题——分析整个亚欧大陆桥及其通道建设问题。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問题整理归类,与需要探究的主题相结合,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

三、自主合作,探究主题

围绕主题进行探究,学生可以对核心论点进行深入挖掘;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在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辩论,自由表达,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能够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一带一路”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以下主题进行探究:其一,讨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其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因;其三,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等。学生综合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知识,能够从时空视角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发展状况及区域之间的联系;能够从张骞出使西域、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再到马可·波罗中国行及郑和下西洋等相关历史知识出发,充分利用史料,理解“一带一路”中的事件、人物和现象的关联,建立清晰的时空观念,建构历史联系和历史解释;还能够从不同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入手,在认识区域特征与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区域人地关系、探讨区域发展中的问题。

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挖掘“一带一路”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等方面的诸多案例,通过科学探究和客观分析,探索区域协作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想要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学生需综合运用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知识,进而对“开放包容—文明对话”“共建共享—区域联系”“世界空间格局”等历史与地理学科核心概念有深层次的理解。

学生在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时,可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生能够从纵向角度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和明代郑和下西洋对外交往的不同;从横向角度比较近代东西方文明冲突下的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这一学习过程有效解决了为什么古代丝绸之路能够绵延漫长时间、穿越遥远的距离、后来为什么衰落以及它又是如何衰落的、丝绸之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复杂问题,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在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时,由学生自愿分成正反双方,进行小组合作,寻找有利(不利)影响的证据。通过辩论,学生既看到“一带一路”推动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增强了经贸合作和加强区域经济协作等有利影响,也看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挑战及不利影响,能够综合、辩证、客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拓展迁移,深化主题

在话题讨论之后,由教师或学生主讲人对大家的观点进行总结,梳理讨论过程中的闪光点、新颖点,进一步从史地学科视角畅想“一带一路”的发展愿景,对知识进行拓展。如可以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贸易主题进一步分析我国的国际贸易走向,并提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对策;还可以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贸易扩展到我国古代对边疆和海疆的开发与利用,认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冲击与影响。只有将古今史实有效地衔接起来,从时间、空间和发展的维度,才能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一带一路”的现象和相关问题,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性,从而真正理解“一带一路”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同类其他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案例,命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试题(如“一带一路”农业产业合作),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引导学生将已有的抽象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中,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史料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的史料实证素养,增强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对人地关系的科学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从理念和价值观的角度,帮助学生深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感悟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立志为祖国、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助力学生素养的提升。加强史地学科之间的整合,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同时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跨学科教学技能;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使其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优化学习思维方式,学会从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朱俊彬,姜君轶.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地理——历史跨学科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地理教学,2017(11).

[2]董瑞杰.基于“一带一路”的地理核心素养构成内容和培养途径[J].地理教学,2018(13).

[3]周兆海,邬志辉.教师激励的理念转向与策略优化[J].教育科学,2019,(1).

[4]陆启威.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和思考[J].辽宁教育,2017(5).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跨学科倡议一带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