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音系学视阈下音系特征研究新视野
——《音系特征理论》评介

2020-09-28天津外国语大学郭中子

外文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音位辅音元音

天津外国语大学 郭中子

区别特征是音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如何构建最简特征体系以区分所有语音的对立一直是音系学的研究热点。针对该问题,密歇根大学语言学系端木三教授著述的《音系特征理论》(ATheoryofPhonologicalFeatures)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诠释。该书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全书178页,共8章,是第一本结合音位数据库构建音系特征体系的专著。以下择要介绍该书内容,然后做简评。

1. 内容简介

第一章简介。本章首先就语音和特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4个问题,然后回顾前人在音位和音位变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双元音和长元音组构。指出特征的3个主要功用:1) 区别对立;2) 代表自然类;3) 表示语音的发音特性。对立用于确定音位和音位变体。最后本章指出以往特征理论中的常见问题,如术语的重复、特征的类型定义等。作者认为进行跨语言比较时,任何两个音A、B区分与否,关键在于它们是否有可能在某个语言中存在对立。因此必须通过分析音位数据库(UPSID和P-base),对所有语言的音位对立有全面了解后,才能确定某个语言中的音位对立数。

第二章研究方法,本章介绍研究的理论框架。首先讨论音位数据库收录方法,然后基于研究目标提出对立原则(Principle of Contrast)、最大数目优先(Maxima First)和已知特征优先(Known Feature First)3个原则。

1)对立原则

a. 如果A、B两个音对立,至少有一个特征可以区别它们。

b. 如果A、B两个音在任何语言中都无对立,不必用特征区别它们。

2)最大数目优先

a. 首先就每个特征,逐一对每种语言进行搜索,以确定特征体系的最大对立数。

b. 根据特征体系的最大对立数,验证每种语言的音位。

3)已知特征优先

除非有证据表明可以提出新特征区分对立,否则仍需沿用已知特征。

原则1是音系学的基本假设,原则2和3的运用应基于原则1。例如存在两种语言L1和L2,L1中有[i]没有[i];L2中有[i]没有[i]。那么[i]和[i]是否形成对立,需利用音位数据库对每种语言进行搜索,发现是否有某种语言同时具有[i]和[i],且两个音形成对立。若找到该语言,那么[i]和[i]就是不同的音。但是[i]和[]的舌位都比[i]靠后,那么[i]和[]是否形成对立?基于对立原则,搜索音位数据库来检验是否有某种语言存在[i]-[i]-[]三级对立。因此可运用最大数目优先原则,以确定基本元音[前后]维度特征的对立数。已知特征优先原则可避免出现音系表达式的羡余特征。本章最后讨论确定特征体系的最大对立数的分析方法。

确定特征体系的最大对立数的研究步骤:

a. 排表:按不同的音标符号穷尽排表;

b. 分组:根据语音类型对音类分组;

c. 搜索:对每个特征,逐一检查每种语言,确定特征的最大对立数;

d. 验证:对于对立数过高的“例外”语言(如特征的三级对立或低频特征),逐一验证其音位系统。

基于以上步骤,作者指出UPSID对Woisika语言的分析有误,该语言元音[a]-[a]-[ɑ]在[后位性]上不存在三级对立。

第三章元音对立,本章对音位数据库中的元音对立进行分析。元音分为基本元音和其他元音,基本元音只包括3个维度: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和圆唇性。其他元音分为基本元音加“鼻化、嘎裂、气声、咽化”等以及双元音。首先排表UPSID的38个基本元音,搜索数据库内基本元音的三级对立组(前央后/高中低/圆唇性),对例外进行验证,发现所有语言中元音特征都只有两级对立。然后分析其他元音的特征对立。接着对P-base的36个基本元音进行分析,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发现所有语言中的特征都只有两级对立。最后指出,分析UPSID和P-base后可知元音在[后位性]上不存在三级对立。高元音和中元音在高度(或紧音或ATR)上存在两级对立,低元音之间不存在对立,进而简化元音特征数量。

第四章元音高度,本章对音位数据库的元音高度对立进行分析。以往的区别特征理论认为元音高度特征上存在高中低三级对立,本章通过分析土耳其语、意大利语指出中元音和低元音在高度特征上无对立。接着分析验证UPSID和P-base中元音高度特征的三级对立组,发现高度特征的两级对立已足以区分各语言的基本元音。然后指出传统特征理论中的[紧音性]和[低位性]存在问题,只需4对两级对立特征([后位性]、[高度性]、[圆唇性]和[ATR])即可区分UPSID和P-base中的所有基本元音。最后以西班牙语元音高度提升为例验证元音高度的两级对立。

第五章辅音对立,本章对音位数据库的辅音对立进行分析。辅音分为基本辅音和其他辅音。基本辅音为国际音标列出的辅音,其他辅音为基本辅音伴有次要发音“圆唇化、腭化、软腭化”等。首先排表搜索UPSID的基本辅音对立组并验证,如齿音-齿音/齿龈音-齿龈音,发现很多辅音对立并不存在。接着排表搜索P-base的基本辅音,对出现的发音部位四级对立组(齿间音-齿音-齿龈音-卷舌音)和发音部位三级对立组(齿龈腭音-硬腭前音-腭音)验证,发现这些对立并不存在。此外发现很多其他辅音需要重新归类。本章最后合并UPSID和P-base的辅音表,去除不必要的辅音对立组后,简化辅音特征数量。

第六章特征体系,本章是全书的核心,提出新的特征体系。首先回顾前人的7种音系特征理论,尽管他们符合语言事实,但这些理论假设都没有经过音位数据库的验证,且没有预测性。作者认为发音动作足以区分所有特征,因此基于7个主动发音器官的发音动作提出特征体系,重新界定辅音的发音方式特征、发音部位特征。然后以该特征体系为框架,分析元音特征、辅音特征、声调特征和不充分赋值;并解释特征在每种语言的语音层面上出现变异的原因。

第七章复杂音,本章基于第六章的特征体系分析复杂音(complex sounds)结构。首先界定复杂音的性质,即复杂音通常由两个特征构成。非屈折原则(The No Contour Principle)能确定两个特征是否可以兼容(feature compatibility)。复杂音的两个特征如果可以兼容,那它即为单音;反之就不是单音。然后分析特征兼容的复杂音,如塞擦音、辅音-流音和辅音-滑音等均为单音。屈折调、前鼻化塞音、后鼻化塞音等复杂音不是单音,而是双音丛(two-sound clusters)。

第八章结语,对全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2. 简评

该书有以下几点鲜明特征。

1) 突出对特征概念和特征建立问题的探索。作为音系学核心概念之一,区别特征表达的是语音系统中的对立关系。该书全面介绍了音系学关于特征概念的研究历程,详述7种音系特征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就语音和特征的关系提出4个问题:1) 何为语音?2) 何为语音特征?3) 如何决定语音特征?4) 能否做到对语音和特征进行跨语言的研究?针对以上问题,该书基于音位数据库(UPSID和P-base)进行实证研究。

2) 建立特征普遍性的理论和判断标准。作者指出其界定的特征体系的用途主要有4类:区别对立、分析语音发音动作的异同、定义自然音类和定义语音。对立指区别词义,是音系学的核心;语音的异同可以通过发音动作考虑;可以用特征来定义每个自然音类;特征通过表示发音动作的矩阵定义语音,即准确地将每个语音同其他语音区别开来。因此该书认为特征理论应以对立为基础,以主动发音器官和发音动作来定义,建立一套主要从发音角度来定义的偶值特征体系,用最少的特征数量即足以区分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元音和辅音。该理论可以通过音位数据库得以验证,这也是所有特征理论都需要考虑到的客观结果。

3) 重视特征体系的普遍性和最简性。该书对UPSID和P-base中所有语言的语音进行分组、搜索、验证,基于对立原则、最大数目优先和已知特征优先确定出所有语言的音位对立数。所提出的特征数要远远少于前人研究,更简单经济,且新特征体系足以区分UPSID和P-base中所有语言的元音和辅音对立。通过跨语言的语音细节描写,用最少的特征数量(4个偶值特征)即可充分区别语言中的16个基本元音。

表1 基本元音特征

以往的区别特征理论通过[高位性]和[低位性]分析元音高度,导致元音在高度性上形成三级对立。由表1可知通过结合[高位性]和[ATR](舌根前伸)特征,可说明基本元音在高度性上只形成两级对立。

与元音特征分析一样,该书用最少的特征数量区别语言中的辅音,指出发音动作足够区别所有特征,基于7个主动发音器官的动作提出辅音特征体系,重新界定辅音的发音方式特征和发音部位特征。

表2 发音动作特征

由表2可知,发音器官和特征的匹配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如唇只能和[塞音]、[擦音]、[前后]、[圆唇性]特征组合。舌尖在口腔中的运动对气流形成阻碍,因此舌尖能和[塞音]、[擦音]、[前后]、[窄]特征组合。舌根在口腔既可前伸,亦可后缩,所以舌根能和[前伸]特征组合。

根据该体系,发音方式可以用[塞音]和[擦音]两个特征表示,如下页表3所示。塞音特征是[+塞音, -擦音];擦音特征是[-塞音, +擦音];塞擦音特征是[+塞音, +擦音];通音特征是[-塞音, -擦音]。软腭和[塞音]的不同组合能区分口鼻音,口腔音特征是软腭-[+塞音],鼻音特征是软腭-[-塞音]。

表3 发音方式特征

就发音部位特征而言,如果发音器官能在口腔内前后移动,就具有[前后](location)特征。[前后]特征具有3个对立值:[前]-[央]-[后]([front]-[central]-[back])。例如舌尖和[前]、[央]、[后]组合,构成齿间音、齿龈音和卷舌音。和舌尖不同,舌体只和[前]、[后]两个特征值组合,构成硬腭音和软腭音如表4。

表4 发音部位特征

4) 该书在论证上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未重点关注作为音系范畴的特征在建立、归纳自然音类中所起到的作用。该书对此不足进行了解释(Duanmu 2016: 145):“首先,基于对立的特性体系是一个独立的课题,这本书中所有特征对立都必须被确定区分,不管它们是否在建立自然音类中发挥作用。其次,关于自然音类的系统研究刚刚开始,还需进行更多探索。例如直到Mielke(2008)才对自然音类的类型进行全面汇集。此外,自然音类牵涉到语音规则,而语音规则有时相当复杂。”作者最后寄望予在未来的研究中,基于对立的特征体系能够更好地解释作为音系范畴的特征在音系过程中和建立自然音类中所起到的作用。

第二,作为音系范畴的特征,其在音系概念系统中的地位最近成为语言学界争论的话题。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特征理论:天赋论和浮现论(emergentism)。前者认为区别特征是由跨语言事实概括而得的表征,音系模式由特征构建而成。后者认为特征归因于语音效应,语音效应的音系化形成音系模式,特征的存在受制于由语音驱动的音系模式。该书并没有论及这一论题。

第三,界定音系特征的方式是否足够。该书根据7个主动发音器官的动作提出特征体系,所有特征都通过发音方式界定,简单经济。这一观点可能会引起异议,即该特征体系用于区别音系和语音的对立时是否足够。如果今后研究能找到证据表明还有其他声学特征或感知特征存在且可区别音系和语音的对立,则该特征体系还需修订。此外,若对该理论的适用性进行充分论证,还需分析更多语言的音位系统和音变现象,如元音和谐现象等。

猜你喜欢

音位辅音元音
从铭文标音出发进行曾侯乙编钟律制研究的路径是否可行?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BR Sounds
英语的辅音连缀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第二讲 元音和辅音(下)
浙江省正常青年人汉语普通话各音位SRS的研究
Playing with “ar”
The song o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