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国内外粮食市场供需形势与价格走势展望

2020-09-28

中国粮食经济 2020年9期
关键词:稻谷大豆年度

2019/2020年度全球粮食市场供应总体宽松,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部分大米出口国限制出口等影响,上半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上涨,小麦、玉米、大豆市场供应充裕,出口基本正常,价格呈下降态势。2020/2021年度全球谷物和大豆产量大幅增加,预计国际市场三大谷物和大豆价格维持震荡运行的可能性较大。上半年国内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小麦、稻谷市场产需过剩,价格维持震荡运行;玉米和国产大豆市场供需偏紧,价格明显上涨。今年我国夏粮再获丰收,秋粮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如果后期不出现严重灾害性天气,秋粮产量有望继续增加,国内粮食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小麦稻谷维持合理区间震荡,大豆价格震荡回落,玉米价格保持高位运行。

一、稻米市场供需形势及价格走势展望

(一)国际市场大米供需宽松,市场价格震荡回落

2019/2020 年度泰国因旱情导致大米减产234 万吨,减幅11.5%;加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越南、柬埔寨等主要大米出口国短期限制大米出口,引发国际市场恐慌,叠加部分国家短期加大进口采购力度,上半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强势上涨。6 月30日,泰国和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 报价(下同)分别为518 美元/吨、465 美元/吨,较1 月初分别上涨16%、28%。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需求疲软,2020 年1-5 月泰国大米出口量同比下降32%,加上新年度泰国大米将恢复性增产,为提高出口竞争力,6 月份以来,泰国大米出口报价持续下调。同时,越南、柬埔寨为抢占出口市场,5 月份相继取消大米出口限制,国际大米出口市场秩序逐步恢复,近两个月国际市场大米价格震荡回落。7 月20 日,泰国和越南5%破碎率大米出口报价分别比6 月同期回落69 美元/吨、10 美元/吨,同比仍上涨47 美元/吨和85 美元/吨。目前,国际大米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大米供给充裕,泰国、越南新稻开始收获上市,出口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大米价格仍有下降空间。

美国农业部7 月份预计,2020/2021年度全球大米产量5.03亿吨,同比增加740 万吨,创历史新高。其中,泰国大米将恢复性增产240 万吨至2040 万吨,美国稻谷在播种面积和单产双增情况下,大米产量将比上年度增加114 万吨。因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大米消费增加,预计2020/2021年度全球大米消费量将达到4.96亿吨,同比增加678 万吨。由于2020/2021 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增加超过消费增量,全球大米期末库存将达到1.86 亿吨,同比增加416 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总体来看,2020/2021年度全球大米市场供需较为宽松,后期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呈震荡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二)国内稻谷产大于需,价格维持低位运行

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大米出口国禁运、国际大米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引发国内部分消费者担忧,短期出现不理性采购,春节后大米需求集中增加。同时,国内大米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库存普遍偏低,采购积极性高,稻谷需求集中增长,带动国内稻谷价格上涨。据监测,6月底全国中晚籼稻和粳稻收购均价分别为2578 元/吨、2739 元/吨,较1 月初分别上涨59 元/吨、140元/吨。为保障市场有效供给,2020 年4 月中旬国家全面启动政策性稻谷拍卖,较上年提前1 个多月。同时,由于居民采购透支后期消费,6 月以来稻谷终端需求走弱,国内稻谷价格震荡回落。目前国内稻谷库存水平高,产量超过消费量,稻谷市场供需宽松,且超期储存稻谷拍卖底价明显低于新稻价格,拉低市场销售价格,预计后期国内稻谷价格仍将保持弱势运行。考虑到2019 年产政策性稻谷顺价销售,2020 年产籼稻最低收购价比上年提高20元/吨,且2020 年拍卖的政策性稻谷均溢价成交,大米加工成本增加,对国内稻谷和大米价格形成了底部支撑。

2018-2019 年因南方稻谷产区“双改单”及东北产区种植结构调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连续2 年下降。2020 年2 月1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鼓励有条件地区恢复双季稻。国家加大对水稻生产扶持力度,提高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早稻主产区强化落实各项奖补措施,鼓励支持早稻生产,今年早稻播种面积明显扩大,扭转了连续7 年下降的局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 月预计,2020 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3000万公顷,同比增长1%,其中,早稻播种面积增长5.6%。因播种面积增加,预计2020 年我国稻谷总产量将达到2.114 亿吨,同比增长0.8%。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口粮消费一直呈下降趋势,但考虑到我国人口保持净增长,稻谷食用消费基本稳定。国内稻谷市场连续多年产大于需,政策性库存大,尤其是超期储存稻谷亟需加大去库存力度,部分不宜食用的稻谷将进入饲料和工业消费领域,饲用消费量将会增加。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国内稻谷用于加工医用消毒酒精的数量可能下降,稻谷工业消费相应减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 月预计,2020/2021 年度我国稻谷消费量1.94亿吨,年度结余量1654万吨,国内稻谷继续保持产需宽松格局,去库存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国内稻谷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二、小麦市场供需形势及价格走势展望

(一)全球小麦供应充裕,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由于全球小麦供给充足,上半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总体呈下降走势。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加重,国际市场一度担忧小麦出口供给出现问题,3 月下旬至4 月初,国际市场小麦价格短暂上涨,4 月6 日CBOT 小麦主力合约收盘价比3 月16 日上涨11.6%。在全球小麦供应充裕,主产国出口大幅增加的情况下,5-6月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呈震荡回落走势。6 月30 日CBOT 小麦主力合约收盘价492.25 美分/蒲式耳,比1 月初下跌12%;美国2 号软红冬小麦出口我国的C&F 报价250 美元/吨,比1 月初下降27美元/吨。

美国农业部7 月预计,2020/2021 年度全球小麦产量将达到7.69 亿吨,同比增加419 万吨,创历史新高。其中,澳大利亚在连续2 年遭受干旱减产后,新年度小麦产量大幅增加1080 万吨,增至2600 万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均不同幅度增产,只有欧盟由于在小麦播种期遭遇强降雨、生长期遭遇干旱,产量出现下降。预计2020/2021年度全球小麦消费7.47 亿吨,同比增加371 万吨。由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小麦饲用消费竞争力减弱,欧盟和美国饲用小麦消费减少,导致全球小麦饲用消费减少523 万吨。美国农业部7 月预计,2020/2021 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将达到3.14 亿吨,同比增加1764万吨,创历史新高。受欧盟小麦减产、美国冬小麦产量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7 月以来国际市场小麦价格震荡上行,7 月20 日CBOT 小麦主力合约收盘价521.25 美分/蒲式耳,比7月初上涨4.6%。考虑到国际市场小麦供给充裕,期末库存创历史最高,澳大利亚小麦恢复性增产,出口量将大幅增加,加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小麦出口预计增加,国际小麦出口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后期国际市场小麦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二)国内小麦产需过剩,价格维持区间震荡

上半年,国内小麦价格呈震荡走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小麦价格一度出现短期集中上涨情况,但政策性小麦拍卖持续进行,国内供应充裕抑制价格涨幅,国内小麦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2020 年新季小麦正处于收购旺季,湖北、安徽、江苏、河南相继启动了小麦收购预案,小麦市场价格稳定在最低收购价以上。由于今年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小麦生长期内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较好,麦田墒情适宜,总体利于小麦生长和单产的提高,特别是小麦收获期没有出现高温干熟和持续阴雨,今年冬小麦亩穗数普遍多于上年,质量整体较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 年夏粮产量数据显示,今年夏收小麦单产386.5公斤/亩,较上年增加6.8 公斤/亩,增长1.8%;产量1.32 亿吨,比2019 年增加75.6 万吨,增长0.6%。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 月预计,2020 年国内小麦消费1.25 亿吨,继续维持产大于需格局。

新麦上市以来,因市场收购主体增加,农户惜售,新麦价格高开高走。进入7 月后,农户和贸易商惜售心理较重,部分面粉企业在中旬下调价格后,到货量下降明显,加之玉米价格持续走高,利多小麦价格,7 月中下旬面粉企业重新上调小麦进厂价,7月20 日主产区新麦进厂价较月初上涨10~20 元/吨。随着后期学校开学以及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面粉企业开机率将会提高,小麦需求有望逐步好转。同时,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小麦饲用替代优势显现,小麦主产区饲料企业收购新麦意愿较强,推动小麦价格继续上涨。但在政策性小麦库存较大、新麦增产、进口增加、市场供给充裕等情况下,国内小麦供需保持宽松格局,价格继续上涨空间不大。总体看,国内小麦价格上有顶、下有底,后期将维持区间震荡。

三、玉米市场供需形势及价格走势展望

(一)全球玉米供应充裕,价格维持低位震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叠加原油价格下跌,2019/2020年度国际玉米需求量明显减少。美国农业部7 月预计,2019/2020 年度全球玉米产量11.14 亿吨,同比减少973 万吨,其中美国玉米减产1837 万吨,其他国家增产863 万吨;年度需求量11.22 亿吨,同比减少2267 万吨,其中美国玉米需求减少919 万吨,其他国家减少1348万吨;期末库存3.12亿吨,同比减少816 万吨,比2016/2017年度最高库存3.52亿吨减少4031万吨;其中美国库存增加69 万吨,其他国家库存减少886 万吨。国际玉米市场自2017/2018 年度以来处于持续去库存时期,但目前库存水平依然保持高位,国际市场玉米供应总体充足。

美国农业部7 月预测,2020/2021 年度全球玉米产量11.63 亿吨,同比增加4966 万吨;出口1.82 亿吨,同比增加1126万吨;需求11.6 亿吨,同比增加3840 万吨;期末库存3.15 亿吨,同比增加3090 万吨。预计2020/2021年度美国农场玉米均价3.35 美元/蒲式耳,比2019/2020年度下降0.25 美元/蒲式耳,降幅6.94%。总体看,2020/2021 年度全球玉米供需有余,期末库存大幅增加。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总体呈下降态势。以CBOT 玉米09 合约为例,1月2日收盘价403美分/蒲式耳,4 月27 日降至318.5 美分/蒲式耳的最低价,此后稳中小幅上涨,但总体保持低位。随着疫情形势逐步趋缓,后期玉米需求有望增加,预计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将会小幅上涨,但国际玉米供应充足,将抑制价格上涨,后期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保持低位震荡运行的可能性较大。

(二)国内玉米产需有缺口,价格维持高位运行

国内玉米市场连续四年出现产需缺口,为消化库存腾出了市场空间。2019 年我国玉米产量止降回升,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2019/2020年度玉米需求减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 月预测,2019/2020 年度玉米产量2.61 亿吨,同比增加360 万吨,但仍比2015/2016 年度2.65 亿吨的最高产量减少422 万吨;国内玉米消费2.94 亿吨,同比减少498 万吨;年度产需缺口2718 万吨,同比减少1009 万吨,比2017/2018 年度最大缺口4037万吨减少1319 万吨,国内玉米市场供需总体呈偏紧趋势。如考虑今年临储玉米和一次性储备玉米拍卖量、进口玉米及替代品的补充,加上小麦稻谷饲用量的增加,2019/2020年度玉米市场供应有保障。预计2020/2021 年度玉米产需缺口将会扩大,导致玉米及替代品进口量和小麦、稻谷饲用量增加,我国能量饲料原料的使用逐步多元化。

自2019 年新玉米上市以来,国内玉米价格一直呈震荡上行态势,累计超过250 元/吨,贸易商囤粮积极性较高。5 月28 日临储玉米竞价销售启动以来,玉米价格“连拍连涨”,多元主体竞买积极性高,第三方资金大量进入,叠加利息降低,贸易商“有钱拍粮、有仓存粮”。2020 年新玉米上市后,预期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性更高,玉米价格将持续保持高位运行。主要原因:一是今年玉米减产预期较强。综合考虑国产大豆种植补贴和价格上涨因素,大豆比玉米种植效益好,市场预期2020 年玉米种植面积减少800 万亩左右,可能影响产量400 万吨左右。二是国内玉米产需缺口继续扩大。由于生猪养殖逐步恢复,饲用玉米需求后期将持续增加,加之前期投资建设的深加工项目陆续投产,产能继续扩大,市场预计2019/2020 年度玉米产需缺口扩大至4000 万吨以上。三是今年临储玉米库存消化完毕,市场预期政府调控能力大大减弱,新玉米上市后可能会出现农户惜售、多元主体抢购局面,玉米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的可能性大。

四、大豆市场供需形势及价格走势展望

(一)全球大豆供应充裕,价格维持震荡运行

2020 年全球大豆市场供应充足,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今年巴西大豆丰收,上半年出口速度为历史最快,出口量为历史最高。巴西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巴西大豆产量达到1.26亿吨,同比增长5.9%,创历史最高纪录。叠加巴西货币雷亚尔大幅贬值,大豆种植收益较好,农民销售积极高,全球大豆出口供应充裕。据巴西外贸部统计,2020年上半年巴西出口大豆6382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6.3%。二是美国大豆出口受到南美压制,出口疲软。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截至7 月9 日,2019/2020 年度(9月至次年8 月)美国大豆出口装运量3834 万吨,同比减少2.6%。三是全球大豆供应链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主要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加强疫情防控,未对大豆生产和出口装运造成实质性影响,物流总体顺畅。四是部分出口国政策有变化,但全球大豆贸易基本未受影响。阿根廷继2019 年12月将大豆出口关税由25%上调至30%后,2020 年3 月大豆出口关税进一步上调至33%;4 月俄罗斯等国一度暂停大豆等农产品出口。由于阿根廷、俄罗斯大豆出口份额较小,政策变化并未改变全球供应充足格局。五是我国大豆消费需求率先恢复,带动全球大豆需求增加。2020 年上半年我国装运巴西大豆4454 万吨,同比增长32.2%,占其出口总量的70%。截至7 月9 日,2019/2020 年度我国装运美国大豆1318 万吨,同比增长43.4%,占其出口量的34%。

由于全球大豆供应充足,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总体维持弱势运行。7 月20 日CBOT 大豆主力合约收盘价900 美分/蒲式耳,比年初下降5.8%。美国农业部7 月预计,2020/2021 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到3.63 亿吨,同比增加2540 万吨,其中美国大豆产量达到1.13 亿吨,同比增加1590 万吨。由于消费需求增加,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将下降,预计2020/2021年度全球大豆消费3.64亿吨,同比增加1515 万吨;全球大豆期末库存9510 万吨,同比下降460 万吨,连续第2 年下降。下半年是美国大豆集中上市供应期,鉴于主要出口国巴西大豆库存大幅下降,可供出口大豆数量减少,后期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可能呈现震荡回升走势。但在全球大豆产量大幅增加、供应相对充裕的背景下,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二)国产大豆供应有保障,进口大豆存潜在风险

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年国产大豆价格走势明显强于进口大豆。7 月20 日,黑龙江地区食用大豆价格集中在5500~5600 元/吨,比年初的3600~3700 元/吨上涨1900 元/吨左右,涨幅超过50%。一是去年四季度新大豆集中上市期间,市场价格较低,企业和贸易商收购积极性高,农民存粮大幅减少,价格持续上涨后农民惜售心理加重,市场供应偏紧。二是去年主产区因灾导致高品质大豆数量减少,大连商品交易所修改一号大豆期货交割标准,增加大豆蛋白含量指标,资金炒作大豆期货力度加大。三是市场反映去年黑龙江和安徽等大豆主产区受灾较重,单产下降,大豆实际产量可能低于官方公布的1810 万吨。四是2019 年临储大豆基本消耗完毕,今年没有临储大豆供应市场。同时,4 月以来因俄罗斯加强疫情防控,非转基因大豆进口受到较大影响。五是相关部门监管力度加大,基本堵住了进口转基因大豆进入国内食用市场通道。

上半年国产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加上生产者补贴,农户收益增加,种植大豆积极性较高。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对东北主产区农户、合作社、研究机构进行了调研,大家普遍反映今年东北大豆种植面积明显增加。预计2020 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47 亿亩,同比增加700 万亩。如果后期不出现严重灾害性天气,今年大豆产量将达到1900 万吨,加上从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口的非转基因大豆80~100 万吨,国内食用大豆供应有保障。预计9 月份新季大豆上市后,国产大豆价格回落概率较大。

今年前7 个月国内进口大豆价格呈低位振荡态势。监测显示,7 月20 日,沿海地区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在3200~3220 元/吨,与年初基本持平。国际市场大豆供应充裕,价格维持低位运行,进口大豆明显增加是抑制国内进口大豆价格难以上涨的主要原因。上半年我国进口大豆4504 万吨,同比增长17.9%。其中6 月份大豆单月进口量首次超过1100 万吨至1116 万吨,创单月进口历史纪录。根据装船监测,7-9 月份南美大豆仍将集中到港,预计三季度进口大豆供应继续保持充裕局面。但需要密切关注巴西和阿根廷疫情发展对大豆运输和出口装运的影响。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南美大豆集中出口期结束后,我国进口大豆供应主要依靠美国。考虑到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如果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不能正常履行,可能导致后期进口大豆数量大幅减少或进口成本增加,进而带动国内豆粕和豆油价格大幅上涨,不利于饲料养殖业恢复和油粕市场价格的稳定。

猜你喜欢

稻谷大豆年度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谦卑的稻谷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年度仿古大戏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稻谷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