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实施策略
2020-09-27黄金莲
黄金莲
摘 要:现如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多,除了纸质书籍,存有海量数据的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都显得便捷高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融合是实现优质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152-01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优势众多。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理所应当与时俱进,把先进的智能手段引进课堂,融入教学之中,借助网络,把整个世界当作教科书,引领教育教学的新格局。
1.“小课件”为理解打开一扇窗
我们知道多媒体“小课件”能通过对图形的动态、色彩等技术手段精准有效地表达教学内容,让难以理解的内容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在探寻“周长与面积关系”时,我制作了个小课件,先出示课件图1,让学生思考:这三组图形里,每组中哪个图形大?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受到“周长越长,面积就会越大”。真是这样吗?接着出示课件图2,继续引导观察,学生感受到“周长变长,面积就会变大”,当出示课件图3时,学生感受到“周长变长,面积却会变小”,出示课件图4时,学生感受到“周长不变,面积却会变小”。
以上的教学,巧用课件的动态演示,借助四组图形的探讨,不仅厘清了周长与面积存在的几种关系,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关系的认识”这一难点。小课件的运用,使枯燥的形体知识趣味化,静态的空间动态化,抽象知识具体化,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理解之门。
2.“小视频”为想象打开一道门
“小视频”的方式能集文字、图像、音频于一体、成功营造立体的情境,使用“小视频”演示,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关键信息,理解重要知识,悟透基本方法,培育学习素养。
例如“求不规则土豆的体积”的教学,教师在课前准备了“水槽、水、土豆”。聪明的学生一看到教具,立即就猜到了“土豆放进水槽里”求土豆体积的方法。真实的演示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小,实验现象的变化不易让每个学生看清,实验过程费时,实验效果也不明显,少数学生情绪激动、爱起哄,教师很难把控班级氛围,导致数学课堂上深度思考氛围很难形成,影响教学效果。而运用小视频的教法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讲课时,教师出示一个不规则的大土豆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求出土豆的体积呢?由于学生没看到水槽,思维没受到暗示,从而激发学生多种创新思考,思维更宽广、拓展性更强。我先肯定了孩子的想法,并追问:都想到了变形,如果要保持土豆原来的形状,这些方法看来就不行了。这下该怎么办呢?于是适时借助小视频呈现“水槽”,学生继续思考,很快想到“土豆放进水槽里”求土豆体积的方法,接着组织学生观看小视频的“虚拟实验”,视频显示通俗易懂,获得的数据清晰,教师也能很轻松地把握课堂节奏,并引领学生深度思考、交流想法,学好课堂知识。借助小视频的教学过程省时高效、具体直观,为孩子的想象打开一道门,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记忆理解的质量,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的融合,能把生活或某个生活场面搬到教室里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利于教材重点知识的理解、难点知识的突破 、拓展点的延伸;近两学年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小视频”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经过检验比对,我班优生率也由原来的第六名提高到第二名,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3.“智能技术”为教学辟开一新路
前阶段,我有幸在“智慧教室”聆听了一堂课,感受到科技与教育结合的魅力。比如,在智慧教室的课堂中,学生们分别采用拍照上传、音频、视频、平板书写等多种方式完成并提交预习作业,令听课老师耳目一新。
智能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效果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生课后的作业、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成为确实可行,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渠道,为教学辟开了一条新路。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后,让学生动手做个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并让学生拍照上传班级群共享。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动手操作的作业,更喜欢在微信群里互评、交流观点和看法,学习热情高涨。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学生未来的学习将打破时空,把整个世界当作孩子的教科书,已是世界的趋势。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我们要以“智能”为抓手,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让它更好服务于教学。我们要为未知而教,把世界當成教科书,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想象、创新、实践、可持续形成一种大格局,为教育事业添光焕彩。
参考文献
[1]高锦霞.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J].名师在线,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