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陪读生”家庭教育的方法研究

2020-09-27李晓霞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方法

李晓霞

摘  要:农村”陪读生”的家庭教育,是当前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家长学校、社区等要做好“陪读生”家长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学习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方面,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农村“陪读生”;家庭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3-0008-02

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学习。本文所写的“陪读”是指农村家长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到城区租房陪孩子生活、学习的教育现象。当前,农村家长陪读的现象在西北地区特别普遍,除了中小学,许多农村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到城镇租房陪读。对于陪读现象,虽然许多专家学者及管理部门在想办法解决,但收效甚微。当前城区与农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师资力量的差距,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陪读。研究“陪读生”的家庭教育,让“陪读生”孩子的家长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家庭教育,让孩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深远。

1.学校、社区等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陪读生”家长的培训工作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三字经》中写道:“养不教,父之过。”家庭是孩子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教育。国家领导人在多次会议上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论述,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在“树立良好家风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等。2019年,甘肃省教科院课题规划所,还专门设了家庭教育专项课题,让广大教师进行专项研究。做好“陪读生”的家庭教育,已经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做好“陪读生”的家庭教育,各个家长学校、社区服务机构,首先要从做好“陪读生”家长的教育入手。要较为系统地对家长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人才观的培训。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让改变家长的育人观念。

要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要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的辅导方法的培训。通过这些教学、培训,提高“陪读生”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正确的教育方法,为孩子的教育奠定基础。

2.要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习惯是如何重要,学生一旦形成不良生活习惯,在学习中,在生活中,甚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很难让他人接受,从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但是,绝大多数“陪读生”家長,只是注重孩子文化课的学习,关心孩子作业是否完成,期中期末考了多少分,很少关心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更有一大部分家长,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一直坐在旁边盯着,一会热牛奶,一会送水果,可谓呵护备至,从来不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不注意孩子生活习惯培养。

教育不单是文化课的学习,是写几道作业,考几个优异成绩,更多的是孩子生活能力、自理能力,自已解决事情的能力的培养。家长除了看孩子写作业,还要让他们学习力所能及的家务知识,培养孩子生活的能力。

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打扰,也不要一有问题就去给孩子解决。要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有许多陪读家长,就想着快速地让孩子完成作业,然后去做她的事,所以不停地催孩子,甚至把答案给孩子。这样的陪读,不但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依赖家长。

(1)“陪读生”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在家庭的教育,更多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除了孩子的文化课的学习,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要带孩子尽可能多的参加活动,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要教给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孩子的成长,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家里,要教给孩子扫地、洗衣、做饭等简单的生活技能,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学会检查作业的习惯。

3.“陪读生”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给他们阳光的心态,快乐的心灵

曾有一个陪孩子读高中的母亲对笔者说,她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差,有时她刚张嘴,孩子就生气。她觉得不知道怎么做,甚至怀疑她是不是多余的。经了解,该母亲总是叮嘱孩子要认真学习,要认真写作业,一回到家中除了作业,便没有事做。久而久之,孩子就心生怨恨。人都是有情感的,除了学习,还需要更多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和孩子沟通,学会倾听,不是去评价对错,或者提出质疑,而是朋友一般地听,让孩子敞开心扉。孩子无所顾忌地说出来了,心结也就打开了。对错就在家长的眼神中,“不经意”间的谈话中得到了解决。

“陪读”不是监管,而是理解和包容,更是默默地陪伴。有这样一个孩子,复读了两年。孩子的爷爷去陪读。爷爷说,孩子有时晚上出去和朋友喝酒,有时偷偷抽烟,他装作不知道,只是偶尔叮嘱要好好学习。正是因为有了爷爷这样的宽容,孩子才把心思回到了教室,成绩也有了提高。给孩子阳光心态,快乐的心灵,健康的生活,这是“陪读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

特别提醒的是,对于大孩子的陪伴,家长要注意沟通方式,沟通技巧,要学会“察言观色”,要把对孩子的关心、呵护,默默地装在心里,不动声色地表达出来。而不能像对待小孩子一样,不停地催促,呵斥,否则,好心换来的是尴尬的结果。

4.“陪读生”家长要教给孩子尊敬长辈,关爱家人,和睦邻里的美德教育

“陪读生”因为只和母亲或爷爷奶奶在城区租房生活,相对正常的家庭而言,他们的生活比较孤单,比较枯燥。他们缺乏正常家庭生活的自由、亲切、温暖。特别是农村到城里读书的孩子,因为少了农村牛羊猫狗,少了小伙伴的玩耍,少了和亲戚、邻居的交流,他们的内心也变得敏感而脆弱,久而久之,对传统的美德都淡忘了。特别是他们面对着城镇邻里的冷漠,他们的内心也变得冷漠起来。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回老家,回乡下,看看老人,走走亲戚,让他们千万不能把尊敬长辈、关爱家人和睦邻里的道德丢掉。让他们明白,在城区求学,是为了长本领,更好的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事实证明,在与家人的相处,与伙伴的交流中,一个孩子的人格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他的人生观也会得到正确的的确立,否则孩子在成长中总会缺少一部分东西。

5.“陪读生”的家长要学一些心理学,要给孩子适时的心理疏导

从农村到城区求学,租住着十几个平米的房子,不论是居住条件还是生活条件,相比其他孩子就稍差了很多。加上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熟悉的老师和伙伴,孩子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担心。面对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孩子的适应能力得到了考验。作为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克服恐惧心理。

首先,家长要学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给予解决。家长可以和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邀请孩子的同学来家里作客,让孩子熟悉新的环境;可以带孩子到新的环境走走转转,让孩子对新的生活环境多一份了解。

许多孩子,在农村的时候,他的成绩很好,但是一到新的新校,成绩就会有所下降。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做心理疏导工作,让他们正确的分析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6.“陪读生”的家长要做好自我管理工作,要给孩子一个舒适温馨的学习环境

调查“陪读生”家庭,大多数家庭是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孩子的母亲去陪孩子学习,也就是给孩子做饭。一般说这些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也没有较为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文化辅导能力。学校、家长学校、社区要做好“陪读生”家长的调查登记工作。要结合家长会、家长学校等给家长做一些科学的家庭辅导的知识讲座,要加强对这些家长的监管工作,只有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的做好孩子的辅导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漫.社会行动视角下家长进城陪读研究—基于河南D村的调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7:04-01

[2]田丽梅.“陪读生”家庭教育误区探究及校正策略的研究[J].情感读本,2019(23)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农村方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用对方法才能瘦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