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三品一标”认证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2020-09-27路林艳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尖椒三品一标绿色食品

路林艳

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是重要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近年,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部开始全面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工作。经过多年发展,“三品一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安阳市为例,就“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作简要分析。

一、“三品一标”认证登记情况

2019年,安阳市无公害农产品换证26个,其中,林州市2个、内黄县17个、安阳县2个、殷都区2个、北关区1个;绿色食品内黄县黄桃新认证1个,通过审核3个,包括林州市1个和安阳县2个;完成现场检查、材料提交的共5个,包括林州市2个和内黄县3个;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共2个,分别是内黄县的尖椒与桃。2020年,安阳市“三品一标”工作目标是申报50个绿色食品及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

二、“三品一标”认证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一)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贫困户精准脱贫

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市场上农产品总的商品量很大,但具有优质、特色品牌的农产品很少。因此,发展优质、特色的“三品一标”农产品,是调优产业产品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内黄县原是安阳市的贫困县,但地势平坦、土质较好,县域面积1161 km2,辖8镇9乡1个街道办事处532个行政村,耕地面积7.11万hm2,总人口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人。2017年,内黄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目前,全县已形成蔬菜技术推广、生产、检测、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和“瓜菜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瓜菜专业化生产格局。内黄县依托“互联网+”,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平台,覆盖全县18个乡镇,以内黄果蔬城为龙头的蔬菜批发和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超过百亿元。全县种植有4万hm2蔬菜、2.73万hm2花生、2万hm2尖椒,是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十大品牌生产基地县、品牌农业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尖椒、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尖椒之乡、中国花生之乡。目前,内黄县成功申报的无公害农产品有37个、绿色食品9个,还有内黄尖椒、内黄桃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据悉,内黄尖椒在重庆火锅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内黄县持续推进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壮大了特色产业规模、提升了农业质量效益、加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了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农产品供给结构合理、保障有力,对贫困户的精准脱贫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促进企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品牌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林州市是建筑之乡,农民大都外出务工,出现了土地闲置浪费的现象。近年,随着政府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内黄县出台了相关的土地流转政策,林州市的种养殖业开始蓬勃发展,全市现有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1个。林州市太行益友菊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高端茶饮品制作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所产的太行菊是绿色食品,公司采用“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培育种植太行菊420多hm2,通过培训指导、技术管理、优质服务的形式,从源头保障太行菊产品供应的优质产品,菊花茶产品远销国内各地和东南亚市场,同时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三)加快农业标准化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品牌化发展

现代农业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思路,提质、增效、转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三品一标”通过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建设、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引领,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经营主体的素质、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快了农业标准化发展步伐、促进了农业品牌化发展。

(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农业效益

林州市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包括的种类众多,有菊花、小米、红薯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带动了林州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几大基地,如姚村鎮蔬菜基地、桂林镇辣椒基地、东姚镇小米基地、茶店镇菊花基地、横水镇小米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升级,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当地的农业效益。

猜你喜欢

尖椒三品一标绿色食品
什么是绿色食品
肉末藕丁
福州“三品一标”建设收获理想成绩单
2016年2月国内三大蔬菜批发市场主要蔬菜品种价格分析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
“三品一标”助力品牌农业
尖椒牛肉饼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