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儿童书法教育的提升路径
2020-09-27卜晨晨
卜晨晨
摘要:根据2013年我国教育部门出台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对中小学生开展书法教育主要以识字和写字为基础,以提高中小学生书写能力为基本教学目标,同时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也需适当的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因此,各个中小学校加大了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然而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书法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有针对性地解决策略和提升路径。
关键词:书法教育;低年级儿童特殊性;书法教育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5-0247-03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但汉字书写不等于书法,书法是汉字在几千年漫长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门艺术。学习书法应当从儿童开始,在儿童书法教学中,儿童的心理决定了书法课程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书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此,如何提升低年级儿童书法教育已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1 “书法”与“写字”的区别与联系。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书法的第一个字是“书”,这里的“书”是“写”的意思。现在所说的就是汉字,用一个名词代替的话就是一部作品,而好的作品就可以称作是法书。所以叫做“书法”。“‘写字以传达书写内容为主,以审美为辅;书法以审美为主,以传达书写内容为辅。”“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写字的发展和升华。[5]对于小学生来讲,规范汉字的书写,仅仅是个最低标准。
1.2 低年级儿童书法教育的特殊性。
书法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我强调的儿童书法教育指的是小学书法教育。本文侧重于农村低年级儿童书法教育的提升路径的研究。儿童的心理决定了书法教育在教学和内容上特殊性。儿童处于成熟期,好玩、注意力往往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差。[3]这一阶段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够完全,因此我们在进行书法指导的时候就要采用特殊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
儿童书法教育能够提升孩子的审美素养,有助于儿童手型、动作、姿势的定型等生理发育。审美素养是一个人人文素质,从小养成辨别美丑的审美习惯和能力,对儿童个人美好、健康心理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书法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耐心和自信心,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关注力。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2.1 国内研究现状。
如今信息化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无纸、少纸的时代,小学生渐渐习惯用键盘代替手写,没有扎实的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通过调查发现:“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着学科定位不明确、学校教育重视不够、专业师资不足、教育观念落后以及教育目的不明确等问题。”章凯在《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分析》中指出现阶段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对书法课性质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书法教育观念落后、书法教材不正规以及书法师资匮乏。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书法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之一。根据2013年我国教育部门出台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对中小学生开展书法教育主要以识字和写字为基础,以提高中小学生书写能力为基本教学目标,同时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也需适当的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这也促使各个中小学加大了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大幅度地进行了书法教学改革。[2]现阶段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相关文件、政策后,各地方学校也相继开设了书法课程。各地方相关政府部门要在美术或语文等学科的教学大纲中,针对书法教育部分提出更加清晰且可行的教学要求,便于课程的施行与教师的正常教学以及对应的教学考核。
2.2 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强盛,中国的文化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各国开始研究书法教育,在国外掀起“书法热”。其中日本和韩国的书法进行的火热,分别把书法称为“书道”和“书艺”,出现专门研究书法的理论,与中国有相同之处。其他国家主要是开设孔子书院学习写中国字,对理论的研究较少,主要涉及写字方面的研究,比如写字教学现状研究,写字姿势研究。相对来说,国外研究书法理论较为匮乏,但日本韩国针对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研究可以对本文的开展提供借鉴的东西。
(1)理论意义。
书法教育是艺术教育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书法教育,是创建优秀校园文化的一种途径。作为学校,不仅需要专业系统地传授知识,也要注重道德建设,创设艺术氛围。通过调查、观察、研究与思考,学习更多地书法教学理论。提出书法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丰富儿童书法教育理论。
(2)实践意义。
有利于教师的高素质培养与发展。使教师更加专业化,以严格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及引领学生。使教师的模范作用更加突出,道德修养更加高尚。
培养孩子能否“坐得住”板凳。因为书法本身的特性,需要你花时间去专注地练习,久而久之你的专注力会大大提升。书法教育既是基础教育、爱国情怀培养的重要途经,也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往往重视孩子的书写能力,而忽视了对书法教育的培养。新课程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宗旨。书法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能夠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审美能力和坚持不懈的品格。
3.书法教育的病态
3.1 信息时代。
如今,互联网时代来临,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和手机的全面普及,大家的学习方式以及表达方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儿童对于汉字的书写能力也逐步减弱。[1]
3.2 乡村专业师资匮乏,教材选择随意。
师资严重短缺,大部分的教师没有受过专业书法培训。书法课程大多数是由语文老师担任,由于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对书法教材选择随意。甚至是直接不购买教材,直接选用语文课本,这完全成为语文课的附属。因此在教授时会存在指导有误,以此恶性循环。
3.3 书法课程边缘化。
本校每周开设两节书法课,但教授形式很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儿童自我表达缺乏。长此以往,儿童自然就会对此感到枯燥无味。
3.4 低年级儿童的特殊性。
本校一二年级主要是以硬笔为主,由于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心智不成熟。他们无法规规矩矩地听教师细致讲解,儿童的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师在开设课程中面对低年级儿童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设计自己的本节书法课。呈现孩子能够接受的模式。
3.5 书法教学评价单一。
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评价。虽然形式上以“书法工程”为特色教育,但是实质上并没有书法的业余活动,只是单纯地完成书法课堂的任务。致使书法课程边缘化,无法提升。
3.6 儿童自身对书法教育认识不足。
很多儿童对写字好的同学很钦佩和羡慕,对写字好的教师认可度也比较高。但是自己也表示如果在家长教师不逼迫的状态下是不愿意练习书法的。对书法教育的意义无法深有体会。
4.书法教育的提升路径
4.1 落实教育部书法相关文件的精神。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专题文件,明确了书法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由于现阶段书法作为不考察的课程,迫于升学压力,大部分学校书法课形同虚设,书法教学重视严重不足。地方教育部门极少给予书法教师的独立编制。而且,书法专业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缺乏保障。因此儿童的书法教育差强人意。
4.1.1 配置书法专业的师资队伍。
教师资格证是教师从事教育行业的前提,但是目前只有美术教师资格证并没有书法教师资格证的设立。高校书法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必须考取美术教师资格证或者其他专业的教师资格证才可以进行相关教师编制的报考。然而高等院校书法专业的教育,是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师资支持的重要力量。[4]目前乡村小学专业的书法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语文教师包办代替,失去了书法课程的开设意义。也毋庸置疑地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负担。因此,中小学书法教育只有引进专业的书法师资队伍,才能保障教育书法的规范。
4.1.2 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出发点。
(1)制定书法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书法教育要以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出发点,教学大纲以书法基础知识、书法鉴赏、书法实践为基本实施目标。确定各个层次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统一的书法教学考核机制,这将有利于课程的实行与教师的常态化教学。[4]
(2)购买(编写)适合本校的书法教材。
每个学校都应根据本年级本班的实际情况购买(编写)相对应的书法教材,而不是像只无头苍蝇一味地照本宣科。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对字的结构把握不是很到位,因此书法教材多以简单的基本笔画和字形入手。
4.1.3 培养低年级儿童对汉字的基本认知和美学欣赏能力。
低年级儿童的模仿能力较强,在初期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临帖模仿,对汉字有一个基本笔画的了解。慢慢地对他们进行美学训练,结合视频和课件展示感受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培养其对书法的欣赏和思考能力。
4.2 整合课程,优化书法课程的教学。
4.2.1 学玩结合,激发兴趣。
课程内容应根据儿童的年龄来确定,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以玩促学”的方式,使儿童在玩中学到知识,在玩中感受书法的乐趣。[3]这样能够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儿童对书法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汉字结构时,可以通过画图形的方式学习书法。这样既不感到枯燥,又充满乐趣。
4.2.2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1)因人而异。
儿童处于成长期,好动、贪玩,注意力往往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教学内容应当因人而异,不能以教师的主观意志为出发点,课堂教学要循序渐进。[3]练习的量要适度,否则会引起儿童的反感。
(2)因材施教。
教学的方法要灵活多变,因材施教。例如:书法教学可以采用练习课和鉴赏课交替进行。使儿童不感到枯燥,保持学习的热情。
4.2.3 实践为主,理论为辅。
由于儿童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比较弱,对于抽象的书法理论,他们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将抽象的理论简单化讲解显得至关重要。书法实践可以将抽象的书法理论简单而形象地表达出来。[3]如:从儿童的视角制作和播放书法小视频,介绍书法家的小故事。教师以实践的方式,加深儿童对书法的理解,激发他们的书法兴趣。从这一点看,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法比较符合儿童的教学实际。
4.3 勇于创新,多种途径开展书法教育。
4.3.1 保障书法课的正常教学和教学质量。
教育部规定,小学每周上一节书法课。本校每周开展两节书法课,每节书法课不低于30分钟。我在调研实践中发现,大部分的书法课变成了儿童的练字课。由于教师的水平有限,也不讲解,更不示范。对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老師只是在好的字上画圈。因此,在每节书法课之前教师应提前做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理清汉字的重点难点。当堂课对儿童的书法进行展示和互评。
4.3.2 多种途经开展书法教育。
每周两节的书法课,无法保持学生练字的习惯,不能巩固书法课的学习成果。仅仅指望书法课去达到提高学生书法素养的目标是不现实的。首先,书法真正进入小学校园,并有所成效。学生每天的练习,老师每天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一日不练手生,学校可以利用大课间和中午的时间,要求学生每天练习,每次时间不少于20分钟。其次,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课下和校外的书法活动,巩固书法学习成果,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学习书法的主动性。[5]最后学校可以定期地开展书法展示或比赛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书法教育活动。
4.4 构建立体的评价体系。
4.4.1 评价主体多元化。
针对每节课儿童的书法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后。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奖励评价制度。例如:书法小状元、优秀书法家、进步之星等。除此之外,学校可实施班级奖励评价制度。比如:双优达标班集体……任课老师也是评价的主体,获得优秀书法的班级的教师,可以直接参评优秀指导教师。
4.4.2 评价内容全面化。
(1)书写质量的评价。
针对儿童每节课的书写完成度的质量进行纵向的评价。对比儿童每次书法的前后质量反馈,对个人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整合班级书写质量的完成度。
(2)书写习惯和书法态度的评价。
对儿童的执笔姿势、坐姿以及平时书法完成情况、书法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3)书法理论知识的评价。
主要是对书法课和书法小课所学书法理论知识的评价。对教师书法水平的评价内容包括:“日常习字练字参与情况、练笔作业的书写质量、板书设计及书写、比赛获奖情况等。[5]
4.4.3 评价方法多样化。
(1)对儿童书写评价。
对儿童书写质量可以采用教师点评、儿童互评及自评相关的评选。每个月评选优秀、进步的书法作品展览会或者个人作品展等各种形式向学校进行宣传。
(2)对教师课堂评价。
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相关的专业书法教师对书法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以保证书法课堂的不断完善。
4.5 加强对教师和家长的书法教育。
书法课堂虽然是以儿童为主体,但是也需要教师和家长提高书法教育的思想意识。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书法学习,创新书法课堂。另一方面,家长每天监督孩子进行15分钟的书法练习。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书法美感。
4.6 改善书法教育的硬性条件,创设墨香的文化环境。
乡村书法硬件设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些学校书法教育的发展。教育部门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加大对一些乡村学校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促进书法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书法教育教学质量;相关小学领导也要积极开拓思路、整合学校内部资源,尽可能改善学校书法教育的硬件。[5]
5.传统文化的力量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方面是汉字的写作艺术,也是中国人的文化表达。另一方面,它的存在形成了独特的塑造艺术。在书法启蒙的小学阶段,开展有质量的书法教育对儿童生命成长的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赣榆区教育局为我们打开了书法特色教育的新格局。书法表达的是情感,呈现的是精神,传递的是文化,孕育的是素养。儿童书法教育指向立德树人,指向儿童生命样态的多元打开,指向兒童核心素养的丰富孕育。[1]
参考文献:
[1]车言宁.从书法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书法特色教育点评[J].江苏教育,2019,(37):75-77.
[2]李宇.浅谈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学研究,2018,(3):38-39.
[3]张梅.浅谈书法课程对儿童书法兴趣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162.
[4]杨阳.乡镇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江西省遂川县、湘东区为例[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9:1-53.
[5]郑云云.小学书法教育状况研究—以北京市T小学为个案[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