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体制下创新型公办幼儿园国际化发展之路
2020-09-27周伟
周伟
摘要:本文以成都霍森斯幼儿园发展现状为例,阐述了成都市高新区创新型公办园的四大优势,结合改革实践,反思了创新型公办园目前的问题和发展瓶颈,根据发展实际提出了关于公办国际幼儿园国际化进程的五点发展建议,希望以此来助推创新型公办园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改革管理模式;创新型公办幼儿园;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35-0249-02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幼有所育”的学前教育发展思路,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使我们看到了学前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作为建设国家级新兴一线大都市的成都,科教兴市势在必行!成都经济飞速发展的高新区也提出了科教兴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的发展目标。2015年,成都高新区推出了“政府出资、品牌办园、街办主管、行业评估”的公办幼儿园创新管理模式(以下简称”创新模式”),催生了一批品牌领办的创新型公办园,以高质量的创新型公办园成为该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火车头,带动了整个区域学前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从实施创新模式以来,我们理性认识到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真正实现高新教育的“优教成都示范区”的宏伟目标,如何持续推动创新型幼儿园的创新、变革,使之优化管理模式并迅速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当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1.研究背景
成都霍森斯幼儿园于2018年11月开园,是由成都高新区政府新办的创新型公办幼儿园,也是成都市首家公办性质的国际幼儿园,办园规模为15个班,由石羊街道办主管、成都艾乐爱智幼教管理公司中标管理幼儿园日常事务。该园作为中丹友谊的象征,秉承成都和丹麦霍森斯市二者幸福城市的共性,搭建起中丹教育交流的平台。园内有一支专业素养高、实践经验丰富、敢于创新、团结向上、有战斗力和执行力的管理运营团队和教师团队,借助爱智教育公司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品牌优势,意图打造国际化精品公办幼儿园。但此办园模式尚属政府改革创新之举,在新体制下如何打造优质公办国际园的特色,如何实现与丹麦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如何有效利用教育品牌管理公司的国际教育资源,形成品牌连锁下的“一园一品一特色”的办园格局,是我们还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2.公办园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势
成都高新区创新型公办幼儿园管理模式经过近四年的改革实践,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发现其管理模式优势明显:
2.1 “政府出资”——促使学前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区政府进行顶层设计,针对幼儿园发展实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财政投入教育经费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营,免除了教育管理公司的后顾之忧,使幼儿园能够更好地实施科学的教育管理,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潜心做教育研究,使幼儿园从服务性质转型为教育性质,回归教育的本质。成都霍森斯幼儿园最初就邀请了丹麦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打造出一所具有北欧风的国际幼儿园,这样的特色建筑更有利于实施国际化的教育模式。
2.2 “品牌办园”——推动幼教发展百花齐放。
幼教知名品牌的植入,能够迅速推动高新区公办幼儿园“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行”,使新建公办园能够快速、有效地步入正轨,规范办园行为,依法科学管理、提升保教质量。不同幼教品牌的引进,使高新区的幼教发展呈现多元化、特色化趋势,不同教育理念的融合、交流,不同管理公司带来更多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海内外高端的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促使高新区学前教育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愿景。
2.3 “街办主管”——落实责任归属有效管理。
发展幼儿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街道、社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街办主管模式明确了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积极落实属地管理职权,基层管理部门更能够深入一线、了解现状,才能迅速、有效地解决办园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工作实效,切实做到为民服务。
2.4 “行业评估”——助力保教质量迅速提升。
由于高新区政府机构、编制等现状制约,专业教育管理人手不足,幼教专业人才极端匮乏,在公办园保教质量考核和评估方面尝试引进了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年一次入园考核指导,解决了政府部门业务指导困惑的难题,规范了管理公司个性化的管理行为,引领公办幼儿园逐年实施达标定级任务,使新办幼儿园向规范化、专业化稳步发展。
3.创新型公办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
3.1 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
(1)高新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主体意识缺位。
(2)区级主管部门没设专门的幼教业务指导部门,与其他区县幼教部门联动较少。
(3)上级部门与教育管理公司沟通较少,品牌资源整合利用度不高。
(4)财政管理比较僵化,不能根据教育现状调整,教职员工薪酬缺乏竞争力,难以吸引优秀教育人才。
(5)前期园所设计幼教专家没有介入,个别建筑存在着安全和设计缺陷;新园筹备时间太短,直接影响办园品质。
3.2 创新型公办园发展中的瓶颈:
(1)引进的教育品牌管理公司良莠不齐,创新型公办园发展不均衡。
(2)薪酬机制使成都其他区县公办园的大力发展影响创新型公办园的人才储备。
(3)区级在职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制约幼师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4)缺乏对各园所特色发展的经费支持和专业指导,特别是公办国际园所的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和资金没有形成管理机制。
4.助推公办国际幼儿园国际化进程的建议
4.1 政府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强化组织领导。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它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高新区的区域优势决定了政府要把辦好高品质公办园、打造特色公办国际园作为当前高新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列入工作计划,摆上重要日程。我们要明确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建议加强区教育处、街道办的组织领导,分清职责职能,完善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4.2 向管理要质量,扩大优质幼教品牌公司的国际教育资源利用。
成都高新区学前教育发展要想后来居上,建议走集团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政府应坚定不移地深化、优化此创新管理模式,并不断完善此模式的管理制度。政府应与教育品牌管理公司积极协商、合作互惠,善于利用幼教品牌公司的国际教育资源,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特色课程、师资培训等内容,打造一批“秉承民族传统文化、开拓国际视野”的国際化幼儿园及教师团队,从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儿童。
4.3 增强办园的自主权,深化国际化项目引进和专项经费的保障机制。
高新学前教育的区位优势,决定应重视国际化园所建设及国际化师资队伍的打造。为了更好地促进幼教国际化、特色化发展,实行“一园一特色”的教育布局,建议增强灵活的幼儿园管理机制,根据需要适当扩大教育管理公司和园长的自主权,特别是在幼儿园环境改造、特色创建、教改教研等方面,实行“两自一包”的管理模式给予比较宽松的政策,以利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政府每年应保证此类学校的国际化专项经费,并多渠道的积极拓宽国际化教育交流的途径,如采取高校协作、国外专家讲学、园长互派互访、教师国际交流、缔结姐妹园所等多种方式,形成学校国际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4.4 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队伍稳定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政府应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保证创新型公办园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多渠道开拓教育国际视野,努力提升专业化水平。一是依托国培、市培、国际间外派交流、互访互学等形式,实施幼儿园园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二是以区级为平台、以赛促训,在各种竞赛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三是成立幼教职训部门或幼教名师工作室,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和园际教研,以国际化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的国际化成长。
4.5 立足本土实际,系统推进幼儿园国际理解教育。
成都霍森斯幼儿园作为成都首家公办国际园所,有着与丹麦VIA大学和缔结丹麦姐妹园所的良好发展交流的平台,教育国际化是我们应承担的教育责任。我园通过国际化教育理念更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培养、课程与教学的国际化尝试、校园文化国际化的打造等方式,再以系列特色活动为载体,尝试开发国际理解教育类的园本课程,如:丹麦游戏在中国、幸福课程等实践研究,并努力寻求家长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支持和认可,充分利用家长的国际资源实施幼儿园的国际化教育,以培养具有“立足本土、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的合格世界小公民为目标,提升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水平,努力创建国际化教育品牌。从而以点带面,从学前教育做起,真正实现“优教成都示范区”的建设目标,为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良好的民生基础和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会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
[4]《成都高新区关于推动高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