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及其当代回响
2020-09-27汤志华赵伟程
汤志华 赵伟程
〔摘要〕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是列宁党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是自我革命的目的,铁的纪律是自我革命的保障,改革国家机关和政治体制是自我革命的现实需要,加强执政党思想文化建设是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这些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
〔中图分类号〕A8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0)05-0076-09
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是列宁党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大危险”、推进自我革命、从严治党管党,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一、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的形成
(一)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初步探索时期,时间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到191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将孟什维克开除出党。这一时期,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如何坚持与运用马克思主义方面。第二个时期为逐步形成时期,时间从十月革命胜利到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这一时期,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探索较为系统,主要集中在打击腐败、加强纪律建设、纯洁党的队伍和提升党员素质等方面。第三个时期是完善发展时期,时间从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到完成《给代表大会的信》的口述。这一时期,列宁着眼于俄共(布)党内出现的问题,就党员质量、无产阶级政党文化建设、反对党的分裂、国家机关和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做了论述。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萌芽到成熟再到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
从世界局势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之1895年恩格斯逝世,第二国际内部分裂倾向和修正主义抬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在这期间,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右派以马克思主义不适应工人运动和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为由,要求“修正”马克思主义,以考茨基为代表的中间派提倡改良主义,这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初衷渐行渐远。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捍卫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地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是列宁不能回避的问题。此外,十月革命拉开了“一球两制”的序幕,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短暂的惶恐和不安后开始对苏俄围追堵截,如何捍卫十月革命成果是摆在列宁面前的难题。
从国内局势看,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较为落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封建残余严重,恶劣的革命环境对革命者的先进性、纯洁性提出了严格要求,俄共(布)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不断自我检视、自我批评、自我反省,这正是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形成的初衷。1917年执掌国家政权后,苏俄去往何处、能走多远,是俄共(布)必须回答和解决好的重大现实问题。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并没有现成答案,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因此,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建设党,建设党就要在党内部进行革命,使党不断完善。
从政党建设看,随着俄共(布)规模不断扩大,党员队伍构成日益复杂,部分领导干部只懂革命、不懂建设,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沙俄时期的立宪民主党和孟什维克在国内仍有一定影响力,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在夺取国家政权之后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在长期执政过程中避免封闭僵化、如何长期保持党的号召力,都是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共(布)不能回避的实际问题。
(二)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的理论渊源
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是列宁科学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继承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学说,批判地吸收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党建的若干论述基础上形成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列宁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阶级性,提出“党是阶级的先进部队,是阶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整个运动及其根本和主要目的的代表”〔1〕。在《进一步,退两步》中,列宁指出:“真正的辩证法并不为个人错误辩护,而是研究不可避免的转变,根据对发展过程的全部具体情况的详尽研究来证明这种转变的不可避免性。”〔2〕说明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有了清晰认识。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中,列宁对革命的产生做了论述:“真正伟大的革命是从旧事物同改造旧事物的意向和追求新事物(要新得连一丁点旧事物也没有)的抽象愿望这种矛盾中产生的。这种革命来得愈猛,许多这样的矛盾就会存在愈久。”〔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纯洁性、革命性和自觉性的论述是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4〕,注重党内思想的净化,坚决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致格尔松·特里尔》等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正式提出无产阶级政党“不斷革命”的口号,并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是“一个自觉的政党”。列宁直接继承了以上思想并将其进一步发展为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的主要内容。
普列汉诺夫、罗莎·卢森堡等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党建的若干论述是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的重要补充。普列汉诺夫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早期传播的代表性人物,其创立的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对列宁等俄国革命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党的建设方面,劳动解放社的组织形式成为列宁党的组织建设直接思想来源。列宁在《怎么办》中用普列汉诺夫提出的“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来阐述工人具有自主革命性。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中对民粹主义的批判直接继承了普列汉诺夫《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中考察社会现象要从经济关系出发等观点。此外,第二国际左派领袖罗莎·卢森堡与列宁围绕“集中”问题的争论深化了列宁对党的组织原则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主集中制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的重要内容。
二、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先进性、纯洁性是自我革命的目的
阶级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内在规定性,是党的世界观、方法论、实践要求和战略指向的统一。无产阶级党政自我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永葆党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阶级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和彰显无产阶级政党政治本色的纯洁性。
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属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5〕共产党人的目标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6〕,使“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7〕。列宁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指出“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的最高表现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实行政治统治,提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8〕,并将其作为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先进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思想上,无产阶级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列宁在《怎么办》中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9〕,“先进的理论”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此外,列宁十分重视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强调“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10〕。组织上,列宁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外,191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列宁提议将党的名称改为“俄国共产党(布)”,在党的名称上对组织先进性做了规范。制度上,列宁提出“目前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挑选人才”〔11〕,组织制定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和培养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干部队伍建设。
纯洁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内在属性。思想上,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列宁指导下,俄共(布)先后开办了各级党校和干部培训学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专门研究机构——社会主义社会科学院,创办刊物《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对马克思主义展开研究和宣传宣讲。组织上,列宁强调“必须把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分子和不坚定的共产党员以及虽然‘改头换面但内心里依然故我的孟什维克从党内清除出去”〔12〕,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纯洁性。作风上,针对领导干部搞特殊化、党员骄傲自满的情况,列宁提出党要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反对官僚主义和特殊化,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和群众利益的一致性。
(二)铁的纪律是自我革命的保障
铁的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永葆阶级性、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是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重要条件,也是增强无产阶级政党战斗力的必然要求。建立在批评自由和行动一致基础上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严肃的政治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战斗力的前提。深入推进自我革命,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团结统一。列宁强调,要“保持党的队伍的统一和团结,保证党员相互之间的完全信任,保证在工作中真正齐心协力,真正体现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意志的统一”〔13〕。为了维护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俄共(布)取缔了党内一切派别,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禁止任何人拉帮结派、自立山头。
严格的组织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战斗力的基础。“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14〕列宁制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纪律的四条原则:一是严格入党条件,“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把“混进党里面的人”驱逐出去,留下“真正忠于共产主义的人”。〔15〕二是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组织服从中央。三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不打折扣、不讲条件,坚决执行中央委员会的决定。四是党员违纪应受到严厉惩罚。在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草案初稿》中,列宁强调:“为了在党内和整个苏维埃工作中执行最严格的纪律,并取缔一切派别活动以求得最大限度的统一,代表大会授权中央委员会,在遇到违反纪律、恢复或进行派别活动的情况时,可以采取党内一切处分办法,直到开除出党。”〔16〕
严明的财经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战斗力的保障。规定薪酬、检查监督与合理支出是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财经纪律的中心内容。首先是规定薪酬,《人民委员会关于高级职员和官员的薪金额决定草案》对人民委员每月的最高薪金做了详细规定,防止高级官员腐化堕落和人民群众对官员高薪的不满。其次是建立检查监督制度,由人民委员会严格监督相关职能部门的经费开支、使用情况,防止铺张浪费和贪污腐败。最后是要准确合理的使用经费:“必须绝对准确地执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所有指示,特别是要准确地执行向俄共中央绝对详尽、迅速和正确地报告每一戈比开支情况的一切必要规定和条件。”〔17〕
(三)改革国家机关和政治体制是自我革命的现实需要
国家机关和政治体制改革是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深入推进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现实需要。针对党政不分、机构庞杂和權力集中等党和国家机关中存在的顽瘴痼疾,列宁领导下的俄共(布)对国家机关和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推动了苏俄经济持续发展。
明确党政关系是改革国家机关和政治体制的首要任务。十月革命和苏俄内战的特殊时期,为保证党的政策得到坚决贯彻执行,顺利推进军事斗争,苏俄采取的是党政合一、以党代政的形式。内战结束后,苏俄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多次指出要处理好党政关系,提出“要十分明确地划分党(及其中央)和苏维埃政权的职权”〔18〕。“党在保持对苏维埃国家的全部政策实施总的领导和指导的同时,应当明确得多地把党的日常工作和苏维埃机关的工作、党的机构和苏维埃的机构划分开来。”〔19〕如何明确俄共(布)和苏维埃国家机关的关系,列宁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党领导国家机关,国家机关执行党的纲领、方针、政策和路线。二是明确党政职能,党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国家机关执行党的意志。三是要避免两种错误倾向,既不能割裂党政,也不能以党代政。
精简国家机关是改革国家机关和政治体制的迫切需求。国家机关臃肿和效率低下是俄共(布)自我革命面临的又一难题,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所做的《俄国革命的五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报告中,列宁指出:“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精简我们国家机关,我们必须尽可能节约。”〔20〕在“七次量,一次裁”和“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高些”的准则指导下,列宁制定并领导实施了一系列精简国家机关的措施:首先将“可以不要、可以长期不要而且应当不要的机构一律撤销”〔21〕;其次,重新改组、合并职能重叠的国家机构;最后,通过精简编制、清除多余的官员和不认真学习的党员来压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数量。
改革监督体制是改革国家机关和政治体制的重要补充。列宁在《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中指出:“我们国家机关及其改善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远未解决同时又亟待解决的问题。”〔22〕针对当时党在行使权力过程中集权严重、缺乏民主机制和有效监督的情况,列宁提出改组工农检查院,扩大中央监察委员会检查权和选举新的中央监察委员等措施。一方面,提高工农检查委员会在国家机关中的地位,使其“获得很高的、至少不亚于我们外交人民委员部的威信”〔23〕,另一方面,使得监察工作“有計划、有目的、有系统”,“做到绝对了解情况并使各项事务严格按照规定办事”。〔24〕
(四)加强执政党文化建设是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
执政党文化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是执政党延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俄共(布)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指出,在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向共产主义过渡“究竟缺少什么呢?缺什么是很清楚的:做管理工作的那些共产党员缺少文化”〔25〕,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成为俄共(布)自我革命刻不容缓的任务。
建设先进的无产阶级文化是加强执政党文化建设的目标。“先进的无产阶级文化”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的是无产阶级文化必须是先进的,不是落后的,是新文化,而不是旧文化。列宁首先明确了“旧文化”的定义:“资产阶级制度以前的糟糕之极的文化,即官僚或农奴制等等的文化”〔26〕,提出要警惕大国沙文主义的影响,严格控制“奥勃洛摩夫习气”,在此基础上对“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加以改造,创造出先进的无产阶级文化。第二层含义指的是先进的文化是无产阶级的文化,不是资产阶级的文化,但应该辩证地看待资产阶级文化。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这个方向,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实际经验的鼓舞下继续进行工作,才能认为是发展真正的无产积极文化。”〔27〕
不断学习是加强执政党文化建设的首要方式。如何建立先进的无产阶级文化,列宁认为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教育工人的党,也就是教育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使它能够夺取政权并引导全体农民走向社会主义,指导并组织新制度,成为所有被剥削劳动者在不要资产阶级并反对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社会生活事业中的导师、领导者和领袖。”〔28〕基于此,列宁提出:“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然后是检查,使我们学到的东西真正深入血肉,真正地完全地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学而不用,或只会讲些时髦的词句。”〔29〕关于如何学习的问题,列宁认为应该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并指出:“把学习和业务结合起来是否合适?我觉得不但合适,而且应该。”〔30〕
尊重文化建设规律是加强执政党文化建设的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到执政党文化建设问题上,列宁首先指出:“文化任务的完成不可能像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那样迅速”。执政党文化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我们应该使自己适应这个较长的时期,据此规划我们的工作,发扬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始终如一的精神。没有这些品质,甚至无法着手做政治教育工作”〔31〕。因此,“在文化问题上,急躁冒进是最有害的”〔32〕,应该充分尊重文化建设本身固有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
三、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的当代回响
(一)过滤杂质、清除毒素,持续提升党的自我净化能力
阶级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是贯穿列宁党建学说的主线之一,同样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重要遵循。十月革命之前,列宁就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提出“真正同资本的一切利益完全断绝关系”来明确无产阶级政党的立场。〔33〕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政治地位发生变化,列宁十分重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远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解决好、回答好的根本问题。在这其中,首先应该明确党的阶级属性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要以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在组织和思想上保持先进和纯洁的论述为借鉴,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先进纯洁,持续不断地提升自我净化能力。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底气所在和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检视自己;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34〕勇于直面问题,主动改正错误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也更有能力和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丧失、精神斗志缺乏、背离初心使命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不能半途而废,这就要求我们党不断进行自我检视、自我修复,始终保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无产阶级政党持续实现自我净化的根本规定。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历史,也是不断纯洁肌体、保持先进的光辉历程。回望历史,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从来就有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20世纪初,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度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人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74年的执政过程中,苏共从先进、纯洁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逐渐蜕变为政治立场动摇、理想信念丧失、贪污腐败盛行、权利缺乏监督的政党,最终导致政党消亡、国家解体。苏共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决克服墨守成规、封闭僵化、不思进取,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过滤杂质、消除毒素,实现持续自我净化。
(二)健全机制、完善功能,持续提升党的自我完善能力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35〕规矩和纪律是政党发展和存在的必要条件,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列宁领导俄共(布)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通过政治、组织、财经等一系列铁的纪律保障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和规矩,在今天看来,這些措施并没有过时,对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仍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中国革命胜利时,我们党向领导干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时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二是永远不能骄傲自满、始终艰苦奋斗;三是时刻防范糖衣炮弹、永葆政治本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这三点,我们党要继续长期执政,也离不开这三点。〔36〕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和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启示我们,一支队伍要想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要想站得高、看得远、走得长,就必须善于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决不当李自成”,习近平总书记曾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来告诫全党做事情要善始善终,决不能半途而废。与俄共(布)所处的时代相比,今天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脱离群众、骄傲自满、贪污腐败的危险也大大增加,但党的纪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变,列宁提出的“批评自由和行动一致”也没有变。在处理问题、应对挑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保证党永不脱离群众、永不骄傲自满、永不腐化变质。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将其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历史反复证明,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我们才能办成事、办大事。在自我革命过程中,党应该深刻检视自身,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自我完善。
列宁时代,俄共(布)建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对全党进行纪律监督。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仍应该以此为参照,强化全党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建立健全党的纪律检查制度。纪律检查目的是“盯住领导干部不违纪”和“管住领导干部不违法”。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查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存在哪些问题,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领导干部重点检查,使违纪查处成为重点,违法追究变为少数。在检查过程中严肃查处经不起考验、理想信念丧失、漠视群众利益、追求贪图享乐的干部,及时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存在的土壤,提升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持续提升党的自我革新能力
政党的生命力在于革新,只有不断自我革新,才能及时适应时代变迁和实践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对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进行详尽论述,也没有具体指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党政关系。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党政不分、权责不清、机构臃肿、滥用权力等情况严重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秩序。列宁从苏俄实际情况出发,对国家机关改革进行了大量探索,尤其是如何厘清党政关系的措施对中国共产党提升革新能力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自身的革新能力直接关系党的生命周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勇立潮头,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协调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持续提升自我革新能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提升自我革新能力的关键。在苏俄国家政治体制和运行秩序中,党和政府的关系究竟应该如何处理,二者之间职责和权责如何划分,列宁用“发动机”和“齿轮”或“传送带”的关系来比喻党和政府,提出党的“发动机”地位,同时肯定政府的“传动”作用,从而确立了党领导下的政府工作制度。中国共产党继承与完善了这一制度,并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将其进一步阐述为“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记初心和使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敢于同一切弱化党的领导、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37〕我们应当以这种政治勇气和魄力,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推进自我革新。
明确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是党提升自我革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对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列宁并没有提出社会革命的具体范式,而是遵循先建设党再由党领导改革的思路,中国共产党则将这个过程合二为一,统一于同一时空之中。一方面,党的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前提。历史已经并将反复证明,只有通过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中华民族才会有未来、有希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党建设好。另一方面,社会革命对党的自我革命起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因为社会革命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必须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锻造,努力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和作风过硬,练就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所必需的真本领、硬功夫,我们党才能把领导人民进行了近百年的社会革命继续向前推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提升自我革新能力的具体实践,也是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具体体现。党自我革新能力的提升必须落到实处,党的自我革命是否能、多大程度上能推動社会革命,都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优势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自我革新能力的体现,深刻彰显着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巨大成效。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协同推进两个革命,不断提升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四)加强学习、增强本领,持续提升党的自我提高能力
列宁认为,文化建设是执政党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列宁认真思考着俄共(布)执政的不足及补救措施,并提出“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38〕。在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过程中,文化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列宁“缺少文化”的论述相对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缺乏的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文化,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执政党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执政党文化时既要以列宁的论述为指导,又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和明确的针对性,重点做好学习型政党建设、增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和坚持文化建设的党性和人民相统一。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百年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从最开始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逐步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从提出“大跃进”方针到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从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靠的就是不断学习,坚持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在自我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该坚持自我提高,通过学习不断增强本领,建设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执政党文化建设的要求。“一球两制”背景下,境外反华势力持续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妄图使中国实现“和平演变”。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思潮逐渐多元化,受到西方所谓“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蛊惑,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政治立场动摇、廉洁底线失守、兴趣爱好低俗,个别领导干部私自购买、阅读、存放有政治问题的境外书刊,以上现象在党内和社会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坚持好、把握好、发展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思想保证和基本要求。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及其指导地位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探索国家出路过程中的必然结论和唯一正确结果,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是当代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断巩固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执政党文化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让党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又不能忽视人民性的现实要求。一方面,执政党文化建设首先服务于政党,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立场和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执政党文化建设应该引领社会思潮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的文艺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过程中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党的建设和服务人民相一致。
综上所述,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党,在党是否能够进行自我革命。要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真刀真枪地做好这项工作,确保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将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9〕
〔参考文献〕
〔1〕〔17〕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7,318.
〔2〕〔9〕〔10〕〔14〕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23,312,274-275,526.
〔3〕〔11〕〔12〕〔13〕〔15〕〔16〕〔20〕〔21〕〔22〕〔23〕〔24〕〔25〕〔26〕〔27〕〔29〕〔30〕〔31〕〔3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94,693,562,469,51,472,724,764,779,780,783,680,784,299,786,793,591,784.
〔4〕〔5〕〔6〕〔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44,44,52.
〔8〕〔28〕〔33〕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9,131-132,14.
〔18〕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21.
〔19〕肖光荣.列宁的党政观〔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259.
〔34〕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N〕.人民日报,2019-06-27.
〔3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51.
〔36〕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求是,2019,(19) .
〔37〕〔3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34,531.
〔38〕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63.
【责任编辑:董史烈 刘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