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应坚持的五项原则

2020-09-27仲计水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新时代

仲计水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应坚持一定的原则,必须认识、把握和运用这些原则,才能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应坚持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上: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必须坚持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必须坚持有机融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必须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必须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

关键词:新时代;课程思政;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就是挖掘各门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建设应坚持一定的原则,我们必须认识、把握和运用这些原则,才能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概述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原则。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是课程思政建设中最重要、居于统领地位的原则。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内涵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自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政课建设、教育的重要论述,做到常学常新常深,不断提高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能够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和战略举措的角度来看待课程思政。要认识到课程思政不是专业课程建设之外的东西,而是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教师本分之外的工作,而是分内之事;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是搞运动,也不是搞活动,而是日常的、基础性的工作,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二是教师对自己挖掘出来的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自己的内心要受触动、有感动。如果感染不了自己,打动不了自己,教师怎么可能把这些元素有机融入课堂里,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呢?三是以身作则,以己示范,为人师表,做学生的道德表率,以卓越的品行、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开展课程思政,教师必须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要做到襟怀坦白、表里如一,自己课上讲的与课下说的要相一致,自己线上说的与线下说的要相一致,自己对学生讲的与对自己的孩子讲的要相一致,自己说的与自己做的要相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2018年6月21日,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强调:“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这一论述强调课程思政是对所有课程的要求,课程思政工作需要所有课程全面覆盖,所有教师都要参与,没有例外。在新的时代,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所有课程都是育人主渠道,所有教师都是育人主力军。做好课程思政工作是每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应尽义务,也是崇高使命。不能把育人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专业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要着力推动学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顶层规划、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榜样群。学校还要形成浓郁的立德树人氛围,课程思政理念要被所有教师所接受,在全校上下各方面形成广泛共识,课程思政要成为师生耳熟能详的“高频词”。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典型引路、榜样带动作用,逐步扩大覆盖面,让每一个教师真正参与进来、积极起来、创造起来,每一堂课真正“思政”起来、精彩起来、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出显著的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有机融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课程思政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课程思政不是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简单照搬到其他课程中,不是专业课的“思政化”,思政课和专业课各有各的体系、各有各的内容。课程思政是对专业课内容的重新挖掘、梳理和认识,将挖掘出的育人元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育人元素随各类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入;不能生搬硬套,在专业课上强行加入思政课的内容,干思政课教师的活,替代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专业课中思政的元素本来就有,教师需要做的是去挖掘、发挥。所谓有机融入,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像盐慢慢溶入到水中那样滋润学生的心灵。教师备课时,要对课程内容重新认识,要对所讲授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要主动地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去寻找课程中所蕴含的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和理想等育人的内容,不能简单、直接借用别人提供的案例;讲课时,要知道育人内容在哪里体现和怎样体现,不要生硬切入、简单做加法、直接添加思政元素,而是要巧妙地做乘法,将思政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程内容中;课程总结时,要反思自己对育人内容的领悟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教师通过开展课程思政,通过学习、备課,对专业课程的理解深化了,讲课内容更丰富了,课堂氛围更活跃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更强了;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在愉快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心灵受到了熏陶,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品格得到培养和塑造。课程思政开展的最高境界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学生现场感觉不到,真正做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的要求。课程思政是对在校生最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三全育人”也应该是课程思政建设所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学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制和机制。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是全校各单位、各部门的共同责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纵向需要层层激发动力、形成共识,横向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学校党委统一全面领导、党委宣传部或教务处牵头抓总、院系具体推进落实、各部门密切协同、教师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工作格局。例如:学校党委宣传部或教务处牵头组织这项工作,制定全校性的文件,组织召开课程思政推进会或深化推进会;教务处将课程思政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并组织全校性的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组织教师的研讨或交流;人事处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考核内容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标准之中;党委组织部推动教师党支部抓课程思政建设,并纳入教师党支部考核指标体系;各二级学院和教学单位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改立项,用课题研究促工作水平提升,并在涉及教师各类评优评先表彰中,将课程思政增列为条件性要求。全校各单位、各部门,全体教职工,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支持、推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把课程思政贯穿专业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总之,课程思政必须成为学校推进“三全育人”的有力抓手,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断提升。还要认识到,课程思政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应落脚在“思政”和“育人”上,如果没有“三全育人”的环境、“三全育人”的支撑、“三全育人”的保证,课程思政是不可能开展好的。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者都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涉及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概念,但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相互区别在于: 两者在内涵和外延上差别很大,不是对等的概念范畴。课程思政是对包括思政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总要求和新理念,强调所有的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而思政课程指的是一组承担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任务的关键课程。相互关联在于:一是它们都是至关重要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都是育人的“主渠道”,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和战略举措,而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无可替代。同样举足轻重的两项重大工作,必须同向同行,才能形成最大的育人合力;否则,如果二者“离心离德”或背道而驰,作用就会反向抵消,育人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于归零。二是两者在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上具有共同的目标指向,都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它们必须同向同行,形成工作合力。三是两者还有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一,理想的思政课程其内容应该都是育人的元素,是百分之百的思政教育。所以,开好思政课程,不断提高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就是思政课教师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最大贡献。同时,思政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还要对全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例如:在推进全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参与顶层设计,参加指导各学院课程思政的论证,课题立项、结题评审、评优评奖等;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理论研究,为全校课程思政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其二,课程思政这一立德树人创新理念与实践,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单一的思政课延伸扩展到了各门各类全部课程,客观上实现了教师队伍的扩充、授课载體的拓展、教育内容的丰富和讲授方法的创新,有利于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高校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得到了拓展,但这绝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主渠道”地位的降低或削弱,而是在强调所有课堂都是育人“主渠道”的同时,对思政课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所谓“水涨船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在引领其他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同时,更精准、更有效地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体现立德树人专门性课程的示范担当和专业水准,成为思政课教师亟待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新时代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