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域下不同教育阶段性别教育的差异及其启示

2020-09-27柯春亮李淑娟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需求层次理论差异

柯春亮 李淑娟

摘 要:在各个教育阶段中,往往忽略了性别教育的特殊性,他们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性别教学矛盾问题。这些问题归根于广大民众对于性别教育的认知不足,是家庭、社会、学校基于主客观原因,不能满足各年龄段孩子的某种或某些需求而导致的一种行为。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人的需求本质上有高低之分。基于此,文章提出性别教育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有所差异,提出应对教学策略。

关键词:需求层次理论; 教育阶段; 性别教育; 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9-092-002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20世纪以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根据人的需求变化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理论中将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具有这五种需求,各需求之间形成金字塔结构[1]。

二、不同教育阶段的需求与性别认知的发展

(一)幼儿教育阶段与性别认知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幼儿在3岁之前开始有了性别认同,4岁左右到性别稳定阶段,6-7岁的时候达到性别恒常阶段(董雪婷,2018)。所以,幼儿教育阶段老师、家长如果没有注意到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性别教育,就会导致学前幼儿对于性别角色意识产生刻板印象,形成思维定势。同时,幼儿教师男女比例、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性别定位教育意识、幼儿教育方式等都对幼儿能否接受到健康的性别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反之,有利于幼儿性别角色意识、性别观念的培养和发展,这个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社会性人格等方面发展。

因此,在这阶段需要在了解幼儿男女的生长发育规律的前提下,在一日的教学活动设计中考虑他们的生理需要因素,通过日常的幼儿教学活动培养性别意识、性别自信心,不给予孩子传统的性别定型,而是培养全面优秀的儿童。

(二)小学教育阶段与性别认知

近年来,在小学儿童的生活当中,“女汉子”这样的称呼正在受到大家的追捧。据调查:很多的女孩在校园中自我封印或者是被同伴标榜为“女汉子”,在这类孩子当中都有一些共同特征:表现优异、能力过人、性格刚强、小干部。大部分的受调查者认为它是含有褒扬色彩。但是也有小部分孩子认为这是对“粗鲁”“暴女”“体重大”的女生的贬称,并且这种角色形象在小学阶段的女孩当中尤为明显。本人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调研:同学当中的“女汉子”,只是“纸老虎”,他们都是认为自己本身并不彪悍,只是在班级不凶班里的男生,管不住他们,老师有时候也这样要求她们,已到达维护自身形象安全目的。可见,在此阶段,小孩在性别方面已经意识到由性别差异带来的特征优劣,如:体型、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理想乃至价值观、人生观等的优劣比较。在现实当中,他们都通过塑造“女汉子”的形象来自我伪装和保护。这归源于,要想在“男性霸权”的社会里争取自身的存在感、安全感,她们必然为了求得“一席之地”,用“汉子”来标榜自我。学校环境中也表现出上述的潜在压力。对于当代的小学女童而言,很多女孩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学校里希望拥有更多的关注和机会。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在性别教育中关注她们的性别安全需要教育,将是这阶段教育的重点。

(三)中学教学阶段与性别认知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区域社会优质中学入学要求越来越高,当代中学生生活在学习的高压环境中,大部分的家长们更多的只会关注课程成绩,往往忽视了正当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的生理以及心理变化。在此教育阶段中,性别教育应更多的关注他们因为荷尔蒙的分泌变化导致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的变化,比如:青春期性别发育特征的差异:男生长胡子、女生经期,以及他们对于恋爱、性知识的好奇等。这都是生理变化导致的行为表现,是自然规律,中学生们表现出类似的需求特点,他们也应该得到被尊重。对此,改变单一的性别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尊重他们个体的想法,不能一味的命令和压迫,或认为涉及恋爱、性知识问题就以“儿童不宜”而拒答,导致性别教育工作的无效,效果是治标不治本。也许这就是青春叛逆期的根源。在这阶段,中学生要认识到自身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行为变化现象的普遍性,及对自我性别认识与尊重。在性别教育方面,家长、学校、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尊重他们因为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行为变化,在家庭教育或学校的课程教育方面积极引导他们。

(四)大学教学阶段与性别认知

高等院校是青年学生学习社会性别文化、性别态度和性别行为的重要场所(彭涛,2012)。经历中学阶段的生理变化,大学生们生理、心理于趋向成熟。在大学阶段,学生通过各种课程的学习深入,知识面越开阔,容易突破传统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如:淑女、男子汉、家庭主妇等角色偏见,同时,突破“女主内男主外”“家庭煮妇”“护士就应该是女性职业”等社会分工偏见。懂得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审视种种的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并且试图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逐渐树立起性别平等的意识。大学阶段,学生们的性别认知主要在于能否获得相互尊重的性别职业态度和职业性别平等信念的形成,从而形成平等、尊重、开放、赋权的性别意识,提高自己的自我价值认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优化不同教育阶段性别教育教学策略

实施性别教育差异性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孩子们的意识需求为前提,优化各个教育阶段中的性别教育的问题,这个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等多方面之间的相互认识、相互沟通、相互合作逐渐形成新的教育模式。

(一)满足学前幼儿生理层面需求——落实儿童性别角色的塑造,提高性别意识感

生理性别是形成性别角色观念与行为的基础。学前幼儿要求在性别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生理性别差异认知。只有最基本的生理层面需要得以满足,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性别与辨认出他人的性别,同时他们习惯模仿同一性别成人的行为。在这里,家校的合作尤为重要,这样反向的促进学前幼师的性别教育。尤其我国在现阶段,幼儿教师的男女比例,男幼师占比低得可怜,因此,家庭中父亲对于男幼儿的性别教育重要性较为突出,这样有助于学前男幼童对生理性别差异的认识。在幼儿园中,如何強化幼儿的性别意识?可以在活动中注重性别排队、设计男女有别的早操动作等加强幼儿的性别认同、性别差异。实行幼儿分厕要求等帮助幼儿意识生理有别,促进幼儿具有初步的隐私意识,提高性别意识感。

(二)满足小学生安全层面需求,辨识性别差异优势、增强性别认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带来男女学生间身体机能的变化。体态、力量行为、性格方面差异性逐渐加大,这些现象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在孩子们中,他们会依靠这些差异,表现出一些性别优势现象。这些现象如果不加以引导,加上他们对比思维的形成,会在他们当中产生性别歧视、刻板印象等弊端。性别刻板印象使得儿童将许多活动、个性特点等与性别联系在了一起,导致他们僵化地认为某些活动只属于女孩,某些活动只属于男孩。这样不利于开展双性化教育[3]。因此,在承认男女有别的基础上,小学阶段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进行性别差异优势辨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自由度,体验多种社会角色,增强性别认同感,进而培养集男女两性优势于一体的学生。

(三)满足中学生社交、尊重需求,强化性别特质、倡导有教无类

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提到:12-18岁既是个体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形成的重要时期[4]。中学阶段孩子们正值青春期,荷尔蒙大量分泌,男女第二特征开始发育,性别差异导致的能力差异尤为突出。他们会因为荷尔蒙变化导致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的变化。他们逐渐疏远父母,与同性形成亲密关系,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同时,也表现出对异性交往的好奇感。中学生们表现出类似的需求特点,他们也应该被尊重。这阶段的学生,不仅面临生理方面尤其第二特征的变化,而且生理变化导致在学习方面带来的能力差异。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教会辨别男女性别自身的特质,意识到男生虽然阳刚、果敢、坚韧,但是女生也有细心、耐心、周全、安静的特质,并无男女优劣之分。同时,在教学上,教师必须根据本阶段中学生的性别特点,因质施教、有教无类。

(四)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需求,淡化传统性别职业观念,树立性别平等、性别理想

大学阶段的孩子生理上已基本发育成熟,性别意识上也更加注重职业观、婚姻观、价值观方向。新时代背景下不管职业发展还是家庭分工,都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性别平等现象与行为。性别平等意识有利于异性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破除异性冲突、倡导异性合作和良性的异性竞争。大学生在职业观念、婚姻观方面凸显出较为强烈的性别平等的欲望。当他们在恋爱过程当中,家庭对于男性的恋爱事件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至于女生则是不愿、不满甚至是强烈反对。在他们选择职业方面,家庭表现出更多的是男孩子必须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其次就是从商,打工是没有地位的;女孩子更多的要求是当教师、文秘等安稳类工作。始终充满着“男主外女主内”“男需强,女必弱”的思想。大学生阶段的职业观念、婚姻观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和自由度,只在方向、观念上引导,让他们自觉建立起一种追求性别平等价值观、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基金项目: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青年创新人才项目“性别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6qn06)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1-67

[2]赵芳芳,李晓彤,唐光蓉.小学各学段学生性别意识的调查研究及教育反思[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1):105-109

[3]陈雪欣.《高、低年级小学生对性别角色理解的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4]回春茹.高校女性性别课程对于中学性别教育的启示[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3):49-53

[5]董雪婷.《学前儿童性别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Z市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江苏南京,江苏镇江,2018

[6]彭涛.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青少年性教育C中国性科学,2012,29(08):67-68

[7]郭曉玲.大学生价值观的性别差异研究报告[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22):23-24

猜你喜欢

需求层次理论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谈中职生实现真正学习的路径
基于激励理论的组织薪酬方案设计的思考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读海子的诗作
收尾工作的大差异来自于这些小技巧
解惑大学生就业难:基于需求导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