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效果
2020-09-27王蕾
王蕾
(兰陵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山东临沂 277700)
周围性面瘫以一侧发病为特点,经常表现为口斜眼歪,不能完成闭眼嘟嘴等一些常规动作,还可能出现讲话漏风、流涎、迎风流泪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且发病突然,若不能及时诊治可能会留有后遗症[1]。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机理为正气不足,气虚体乏,卫外不固,风邪寒邪入侵机体,导致气血、经络运行不畅,进而造成经脉失和,面部肌肉与神经瘫痪。 现在临床上多采取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且疗效明显,但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治疗效果,现在提倡结合康复训练共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治疗时间,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受到患者的好评。 为此,该文选取2017 年12 月—2019年12 月该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对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患者100 例, 随机且平均地分为两组,其中只采用针灸治疗的对照组患者50 例, 男性30例,女性20 例;年龄24~65 岁,平均(35.13±5.43)岁。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的实验组患者50 例,男性35 例,女性15 例;年龄23~67 岁,平均(35.15±3.32)岁。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 让患者平躺在病床上,按照治疗方案先从远端选择合谷穴,随后再是牵正穴、阳白穴、四白穴、颊车穴、地仓穴及风池穴为主穴; 针灸这些穴位可以使患者的血液流动更加通畅,短时间内缓解患者周围面瘫的症状,再根据患者的病情针灸水沟穴、颧髎穴、迎香穴、鱼腰穴、承浆穴、听会穴、下关穴、攒竹穴、翳风穴等配合治疗。 1 次/d,30 min,1 周为1 个疗程,治疗3 个疗程。
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包括(1)局部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面部进行柔和按摩,用双手轻按患侧并热敷,2 次/d,10~15 min/次。 (2)穴位按摩: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位置进行按摩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疏通血管[2]。 (3)让患者进行早期的面部锻炼: 嘱咐患者对于面部锻炼要尽早进行,做缓慢咀嚼、皱眉、鼓腮、吹口哨等一系列动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运动量, 避免运动过度,也能够达到预防麻痹肌肉出现萎缩[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满意度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Portmann 评分等临床指标。 (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患者口角歪斜等症状基本消失,面部肌肉恢复正常,眼睑轻微闭合,判定为显效;患者口角歪斜等症状有所减轻,面部肌肉有所改善,眼睑在用力状态下可闭合,判定为有效;患者未达到上述要求,判定为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2)患者的满意程度主要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3)测量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 周的Portmann 评分并记录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 对照组为86.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3 患者治疗前后Portmann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ortmann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ortmann 评分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ortmann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ortmann 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1 周治疗后2 周 治疗后3 周实验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5.58±1.14 5.87±1.57 0.385 0.489 9.88±1.36 8.25±1.27 5.396 0.035 14.76±1.87 10.68±1.69 9.294 0.005 18.16±1.58 14.93±1.38 7.005 0.017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作为一种常见疾病,西医上大多认为是病毒感染引起, 中医上认为是身体处于疲惫状态,导致体内正气不足,气虚体乏,风邪寒邪侵入机体,使筋脉失养、气血阻滞而导致发病[4]。 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人们的免疫力普遍降低,给疾病带来了可乘之机。 周围性面瘫一般会在发病2 h 后达到高峰,使患者出现闭眼、嘟嘴、瘫痪侧眼球向上转动的现象,还会使患者的面部神经受损,若不及时救治会导致其面部神经永久性损伤,影响患者以后正常的生活,给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和不便利。 现在临床上多通过针灸的方法来救治,且临床效果明显。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 帮助患者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状态,激活机体的自我免疫功能, 疏通患者的面部脉络,提高治疗有效率。 而且针灸治疗过程比较简单、便利,配合康复训练能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该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6.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叶卉晶[6]的研究结果非常相似,数据如下: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能够充分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针灸治疗再配合康复训练可以发现,进行早期的康复运动训练联合按摩、热敷、按压穴位,能够更好地刺激患者的机体免疫, 帮助患者加快血液流通,缓解小血管的痉挛状态, 使得肌肉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还能减轻针灸对于患者皮肤和血管的刺激,减少治疗后遗症的发生。 此外,通过配合康复训练使得恢复的时间大大加快,可以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也可以使患者更好地配合,缓解医患的紧张关系,使患者的自信心上升。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治疗后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4.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立竿见影的效果以及医护人员在康复训练期间能够与患者更多地进行交流,使得双方更加了解彼此的心情, 更容易理解各自的苦衷,也让患者更好地去配合医务人员的护理工作;通过患者的Portmann 评分也可以发现,治疗后1、2、3 周,实验组患者Portman 评分进行分析分别为(9.88±1.36)分、(14.76±1.87)分、(18.16±1.58)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25±1.27)分、(10.68±1.69)分、(14.93±1.38)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周彦君[7]的研究结果十分相似,数据如下:治疗后1、2、3 周, 研究组患者Portman 评分分别为 (10.87±1.45)分、(14.21±2.04)分、(17.94±2.35)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65±2.07)分、(11.02±2.11)分、(14.58±2.47)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灸结合康复训练能够大大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也得到有效提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Portmann 评分,缓解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