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使用肌内效贴对位置觉及下肢功能的影响

2020-09-27周越朱悦彤王紫敏胡春英黄秋晨刘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效贴感受器本体

周越,朱悦彤,王紫敏,胡春英,黄秋晨,刘尊

1.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 100068;2.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物理疗法科,北京市 100068;3.国际医疗福祉大学大学院,日本栃木县大田原市324‑0851;4.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沧州市061001

肌内效贴由日本的Kenzo Kase博士发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骨骼肌肉受限和运动损伤领域[1‑2]。它可以加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功能;促进肌肉运动,消除组织液或皮下出血,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通过神经抑制减少疼痛;缓解肌肉异常紧张,有助于恢复筋膜和肌肉功能[3‑4]。

本体感觉是对自身运动及位置的感觉信息。人类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外周感受器的信息完成运动控制,维持人体稳定[5],本体感觉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6]。当人体出现主动或被动运动时,本体感受器将运动信息传达至中枢神经系统,以提供关节运动的角度和角速度,评估人体相对位置和运动形式,从而避免损伤、保持关节相对稳定,并产生正常运动[4]。本体感觉与不同类型感受器有关,尤其是肌肉和深部组织中的本体感受器[7]。肌肉活动导致长度增加,感受器会产生刺激信号[8]。本体感觉包括关节运动觉和位置觉,位置觉在执行特定任务时,对关节周围肌肉控制维持起重要作用[9]。

肌内效贴增加皮肤和相关肌肉内感受器的信号输出,刺激脊髓中枢,从而提高位置觉[10]。通过不同贴扎技术,可以支撑、稳定肌肉和关节,提高关节稳定性[11]。肌内效贴可辅助运动疗法,激活功能减退的肌肉,改善感觉输入[12];作为综合康复疗法的有效辅助手段,能促进或抑制肌肉功能,支持、保护关节,减轻疼痛,增加本体感觉的输入,维持躯干的正常对线等[13]。但Nelson[14]认为,静态或轻微运动时,肌内效贴压力过小,起不到激活足够感受器的作用,对关节位置觉没有明显影响。

护膝作为生活中用于稳定膝关节的工具被广泛应用。护膝与肌内效贴都会对关节产生一定压力以稳定关节。两者联合应用能否提高关节位置觉,并随之改善运动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招募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在读男性本科生20例,年龄21~27 岁,平均(21.0±1.5)岁;身高(176.0±6.7) cm;体质量(73.8±9.3) kg。细致解释本研究各项内容,解答相关问题,征得理解和同意,签署研究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身体健康,无运动系统损伤,体质量指数18.5~23.9 kg/m²;②试验当天无不适感,无疲劳感,试验前24 h 内无剧烈运动;③知情同意,自愿参与试验。

排除标准:①过去6 个月内发生过主要肌肉骨骼损伤;②存在导致运动中产生不安全因素的任何健康问题;③听觉/前庭功能障碍;④活跃的蜂窝织炎或皮肤感染。

剔除与脱落标准:①对肌内效贴过敏;②贴扎部位存在开放性伤口。

本研究已经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No.CRRC‑IEC‑RF‑SC‑005‑01)。

1.2 方法

2019 年9 月15 日至23 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试验研究室,分别在无干预、单纯肌内效贴贴扎、单纯应用护膝、同时应用肌内效贴和护膝的4 种条件下(随机选择顺序),角度重现测试检测不同干预下膝关节位置觉,并行功能性够取试验(functional reach test,FRT)、10米步行时间(10‑meter walking time,10MWT)测量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过程中无脱落。

1.2.1 肌内效贴扎

受试者坐位,屈髋屈膝90°,双腿自然下垂,躯干直立,双手轻放于身体两侧,头竖直,眼平视前方。将5 cm 宽Y 形贴布(美国KT TAPE 公司)起始端于腘窝中心无拉力贴扎(桩),开口指向髌骨方向;从膝关节内侧后缘向前以50%拉力贴扎(弦)至髌骨内侧缘;两个分支分别沿着髌骨上缘和下缘以35%拉力贴扎过矢状中线后,顺着贴布走行无拉力贴扎(结)。同法贴扎膝关节外侧[15]。

皮尺测量受试者膝关节最大周径,推算贴布长度[16]:

1.2.2 护膝

采用EXTREME 系列(美国LP SUPPORT 公司)护膝,按说明书方法佩戴,包裹住膝关节,上下距离适中。与肌内效贴同时应用时,覆盖至尾端[17]。

1.2.3 角度重现测试[18‑19]

采用BIO MOTION 体感互动装置(以色列RM IN‑GENIERIE 公司)测量膝关节角度。受试者着宽松短裤,端坐于升降床上。选用踢足球一侧下肢(利腿)为受试侧[20],连接无线传感器。嘱受试者屈曲膝关节至最大角度,记录最大活动范围。受试者放松,戴上耳塞和眼罩,膝关节保持最大屈曲角度;当仪器发出指令后,平稳自然地从最大屈曲位,3 s内伸展膝关节至某一角度(不能是最大角度),听到指令后停止并维持该位置5 s,回到最大屈曲位;启动倒计时,再次听到指令后,受试者尽可能将膝关节伸展到上一次的位置,记录两次角度差。过程中在患者后侧放置较硬的楔形垫,防止身体代偿。

1.2.4 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测试

常规方法测量FRT、10MWT和TUGT。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软件记录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经Explore法和K‑S法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数据用()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 法。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干预后,膝关节角度差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单纯肌内效贴贴扎误差最小(P<0.05),单纯护膝与肌内效贴和护膝同时应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FRT 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10MWT,单纯肌内效贴贴扎组最小(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TUGT,未干预组与干预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对于健康成年男性,单独或结合应用肌内效贴和护膝均可提高自身膝关节位置觉,以单纯肌内效贴贴扎效果最佳,如与护膝共同使用,肌内效贴的作用反而被掩盖。肌内效贴会对皮肤感受器产生易化作用,改善神经元兴奋性,促进肌梭反射性收缩和运动单位兴奋,并给予深层肌肉一定压力,从而增强本体感觉[21]。皮肤的拉伸也是关节运动或维持关节位置的信号。皮肤感受器可以判断关节运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关节位置[22]。很多学者把这种机制归因于“皮肤应变模式”。肌内效贴对本体感觉的提升有促进作用[23‑24]。肌内效贴增加皮肤和肌肉之间的空间,提升肌肉运动性,并对皮肤产生额外的感觉刺激;尤其是贴扎后产生局部褶皱,可加大刺激输入,提高本体感觉[25‑26]。

FRT 有要依赖腹背肌的收缩,与膝关节稳定性关系较小[27],故受干预影响较小。肌内效贴对10MWT的积极作用明显,但应用护膝作用不大。护膝束缚可能使关节活动受限[28],在进行较长距离步行测试时不能提升速度。对TUGT,干预能产生积极作用,且无高低之分。相对10米步行而言,较短距离,较快速度且包含坐起、转身等需要更大膝关节稳定性的TUGT,护膝的作用与肌内效贴差别不大[29],都可提升动态下关节稳定性,作用效果基本一致[30]。

关节角度误差测试是一种可行的临床关节本体感觉评估方法[31]。应用肌内效贴和护膝后,膝关节囊外部张力增加,机械感受器活性增强,从而产生更精确的本体感觉[32‑33]。当护膝和肌内效贴同时应用时,护膝对膝关节的压力远超肌内效贴,而皮肤感受器的激活被抵消,故效果不如单用肌内效贴;过高的束缚使关节活动受限,对肢体运动和位置的维持起到负面效果。

目前对肌内效贴贴扎的初始体位有一定的争论[34‑35]。在介绍明确初始体位的6 篇文献中,3 篇采用屈膝90°贴扎,2 篇采用仰卧位下贴扎,1 篇采用屈膝50°~60°贴扎,但均未进行解释说明。对于不同贴扎起始位是否对关节角度误差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表1 受试者各测试项目比较

肌内效贴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运动损伤领域的新型康复辅助器具,也被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36]。本体感觉作为人类非意识性自我感觉,在人体的稳定、安全运动中扮演重要角色[37]。如能加强膝关节本体感觉,提升膝关节稳定性,可能有助于提升患者站立、步行和各种动作的完成[26]。

为了避免视觉因素的干扰,防止受试者看屏幕或自身腿部位置,本研究应用眼罩。过多的外界干扰会使患者分心,从而出现不准确的结果,本研究选择安静独立环境进行试验并利用耳塞。由于测试在秋季完成,且为了方便贴扎,受试者必须穿着宽松短裤,因此选择密闭空间进行试验,试验前让受试者适当热身运动,避免肌肉僵硬。受试者不穿着长裤或过紧的短裤,以避免额外的压迫。

本试验虽采取一定措施,但疲劳因素和低温干扰不能完全避免。本试验仅研究正常成年男子,对其他人群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效贴感受器本体
大蛾卵跳小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肌内效贴对一年级学生不良执笔姿势矫正效果的研究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温度和触觉感受器研究获奖
眼睛是“本体”
化学感受器瘤诊治经验
一种基于社会选择的本体聚类与合并机制
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及预防中的作用
手指为什么比其他部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