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2020-09-27张少冉
张少冉
(石家庄市藁城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216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盲选于我院中医康复科(2018年2月1日~2019年12月5日间)行诊治的104位脑卒中病患实施探究分析,应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与观察组各52位。纳入标准1.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且症状表现为一侧手部、脸部突然无力等确诊为脑卒中,年龄40~70岁;2.未见严重心、肺等合并症状。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沟通及意识障碍者;2.对研究存在质疑心理者。对照组女男人数分别为20(38.46%)/32(61.54%);其中年龄最小值为51岁,年龄最大数值为68岁。观察组女男人数分别为22(42.31%)/30(57.69%);其中年龄最小值为53岁,年龄最大数值为68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年龄性别比较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家属脑卒中常识、发生因素、不良事件预防措施讲解,对患者施行康复指导等。
1.2.2 观察组
情志干预:关怀,分析患者个人资料及情绪状态,保障自身态度热情、和蔼,面带微笑,言语适宜,利用转移、开导等形式取得患者信任,站在病患角度思考其不良情绪来源,并予以针对开导及干预。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耐心讲解注意事项,予以鼓励和安抚。环境,引导患者家属了解院内设施,告知其可在病房内添加小装饰品提高患者熟悉程度。保障室内干净整洁,无噪音无异味,光线适宜,对患者合理要求开展最大化满足,定期消毒通风,保障患者舒适性。其他,了解病患饮食需求及喜好,保障其每日摄入足量营养及维生素,对食欲不振患者加以干预,告知其饮食过后漱口的重要性,降低口腔卫生问题发生概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症、治疗及康复情况,给予康复指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现状,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念,从不断交流中提高其信任心理,提高依从性。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其陪伴与鼓励的重要性,从多方面了解患者压力并予以消除。
1.3 观察指标
1.3.1 情感功能
参考情感功能相关数据及资料制定问卷,问卷分值封顶100分,低于70分[1]表明存在情感障碍。
1.3.2 心理负性情绪评估
参考(焦虑)中国常模结果及(抑郁)SDS[2],两者皆划分为3维,轻(50-59分/53-62分),中(60-69分/63-72分),重(大于69分/大于73分)。
1.3.3 认可度
依据相关资料制定认可度问卷,总计10题,认可获取1分,不认可获取0分,问卷结果划分为3维,十分认可维度分值高于8分,一般认可维度分值在6分到8分之间,不认可分值在6分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依据本文所研究的脑卒中病患心理与情感障碍康复护理内容开展数据统计探析,采用软件SPSS 18.0,采用百分率标识,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均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秩和检验。表现为均数方差,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年龄段平均数值在(59.9±5.2)岁,观察组年龄段平均数值在(60.3±6.5)岁。
2.1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情感功能评分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情感功能评估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情感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1 干预前后情感功能评分对比(±s,分)
?
2.2 比较两组盲选人员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
干预前择取人员焦虑抑郁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对比(±s,分)
表2 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对比(±s,分)
?
2.3 比较两组择取病患护理认可度
差异护理干预施行下,两组择取病患护理认可度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研究内,观察组情感功能、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病患认可程度较高。表明情志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心理及情感障碍康复中应用效果较好。导致此结果的因素可能在于情志护理下,护理人员以热情的态度,和蔼的语气,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服务病患,其能够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化被动为主动,对病患合理需求进行满足,从而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怀,利于护患之间友好关系建立。通过调整病房设施,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消除患者陌生心理[3],让其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提高依从性。另外护理人员分析患者资料及情绪,通过交流、专业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状态,使其能够积极面对现状,配合开展康复指导[4],促进恢复,争取早日回归日常生活。总而言之,情志干预在脑卒中病患心理及情感障碍康复中施行效果较好,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感障碍,对患者恢复存在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