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主题活动中关注幼儿的主动学习

2020-09-26张国欣寇丽娟于文旭孙叶

新校园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小兔子兔子经验

张国欣 寇丽娟 于文旭 孙叶

幼儿主动学习是指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教师多种教育方式和策略的引导下,产生学习兴趣,积极地投入活动,并在活动中与人、事、物发生互动,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自主建构新经验的学习过程。由此看出,主动学习强调幼儿内在动机驱动,保障幼儿的学习是最有意义的,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该如何关注幼儿的主动学习呢?

一、主题活动中关注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容

幼儿主动学习发生时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判断幼儿主动学习与否的依据,也是教师在主题活动中关注幼儿主动学习的具体落脚点。我们认为可以从“对主题相关内容的持续兴趣,围绕主题与人、物的积极互动,解释、表征与反思,解决问题”四个方面关注幼儿的主动学习。

1. 幼儿对主题相关内容的持续兴趣

兴趣决定了幼儿注意的方向与范围,催生幼儿的探索行为并让幼儿遇到困难时可以主动坚持下去。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不需要任何外部力量就能够投入与主题相关的各项活动中,甚至围绕主题自己创想出新的活动。

2. 幼儿围绕主题与人、物的积极互动

幼儿在与人、物的交往互动中主动建构经验,这样获得的经验比他人直接给予的更有意义。因为他们主动参与会形成更深的理解或获得深刻的记忆。主题是链接幼儿的已有经验与可能性经验的桥梁,在这个链接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幼儿会不断地在主题提供的话题下发起与身边的人、物的互动。

3. 解释、表征与反思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会结合头脑中的经验,借助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用一些外显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与理解反映出来。当他们的语言行动与周围的人、物反馈给他们的信息不一致时,他们还会产生质疑,并重新进行思考。

4. 解決问题

问题反映了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的冲突。当幼儿在主题活动中遇到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的生活经验不一致时,当他们现有的经验无法解释当前的现象时,幼儿就产生了认知冲突。主题来自于幼儿的生活,产生的问题也是幼儿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这些问题对幼儿是非常有意义的。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就是他们主动学习的体现,是幼儿理解经验、改组经验、应用经验的过程。

二、教师关注幼儿主动学习的具体做法

1. 识别并分析幼儿的兴趣

幼儿不用成人提示就会主动关注,并且表现出一定时间的有意注意,不断地谈论,在一定时间内话题都围绕着某个内容进行,这些就是幼儿感兴趣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幼儿的言行识别幼儿的兴趣,同时分析幼儿的兴趣。

在小班“可爱的兔子”主题活动期间,班里饲养了小兔子。经常有孩子围拢在笼子前面,盯着小兔子看,还边看边聊。点点说:“小兔子的毛真白呀,和我昨天吃的面包一样白。”美美说:“我在动物园还见过其他颜色的小兔子呢。”牛牛说:“小兔子的耳朵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听我们说话呢。”何莹说:“小兔子的两只眼睛在脸的两边。”几天后,孩子们带来了白菜、油菜和胡萝卜。几个孩子手里拿着食物喂小兔子。开始小兔子闻了闻胡萝卜,没有吃。一个孩子说:“它是不是不爱吃胡萝卜呀?”另一个孩子说:“小兔子最喜欢吃胡萝卜。”过了一会儿,其中一只兔子开始吃起来,孩子们看着兔子吃得很香,嘴里还不停地对小兔说:“明天我还给你带胡萝卜来。”又过了几天,有的孩子提出能不能把小兔子放到外面和他们一起玩。有的孩子担心和兔子一起玩会不会不卫生?……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幼儿对兔子的兴趣,并且他们的兴趣聚集在兔子的外形特点、兔子吃什么以及如何和兔子一起玩几个方面。这可以为教师后续支持幼儿活动提供依据。

2. 记录幼儿都与哪些人与物进行了互动,并描述互动的细节

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与人、物互动的过程包含着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将这些过程记录下来,特别是记录幼儿互动中的关键细节。我们开展主题活动时,都会书写主题案例,这是我们对主题活动过程的记录。在这些记录中有反映幼儿主动学习的核心部分:面向同一个内容,不同幼儿的不同反应是什么?他们在何种情况下发生了什么改变?

在幼儿观察到兔子在教室外面会把腿伸长这一现象后,不同幼儿有不同的反应,有的说兔子累了,有的说兔子在伸懒腰,有的认为兔子在户外室内都会把腿伸长。最后有幼儿通过观察兔子在室内与室外的不同表现,得出了“兔子只有在感觉很暖和时才把腿伸长”这样的结论。同样,当兔子跑动时,有的幼儿只关注到兔子在动,有的幼儿会发现兔子跑的不是直线,而且兔子的后腿长前腿短等。这些对幼儿的了解都来自于前期教师对幼儿与兔子互动细节的记录,如果没有这些细节,教师只知道幼儿喜欢兔子,而对幼儿喜欢兔子的具体表现却不得而知。

3. 利用表格对幼儿解释、表征与反思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主题活动开展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把事件记录下来,还需要对现场的各个“白描”进行简单的加工,或者在头脑中对幼儿的语言、行动进行分类组织,这样会让我们对主动学习有更高的敏感性,更加了解幼儿的主动学习(如下表)。

经过表格梳理,事件在教师头脑中形成了有组织的网络,主题信息以更有条理的方式存储下来。

4. 预想在主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抓住时机有重点地了解幼儿的表现

前三点,我们都在观察追随幼儿,经过对幼儿的深入了解,可以系统规划、预先准备,进而适宜支持。有问题情境的主题对于幼儿而言才是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在主题中所有的问题对于幼儿都是一个潜在的发展机会。教师在预想主题时一定会考虑主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境,在这个情境下班级中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会有怎样的表现。当问题发生时,教师才会有准备有重点地捕捉幼儿的主动学习。

在中班“好玩的线和绳”活动中,制作小电话是一个问题情境。教师观察记录到幼儿的不同表现:小宝和娇娇,两个人商量好一个说,一个听,小宝对着小话筒说了一句“你吃饭了吗”,娇娇没有听清小宝的话,然后两个人交换,娇娇对着话筒说了一句“你在干嘛呀”。老师发现小宝说话时,嘴巴根本没有对着话筒,而娇娇说话时,连接两个纸杯之间的线绳是松的。在制作电话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心美选择了漂亮的丝带做电话线,朵朵选择了尼龙线,贝贝选择的是毛线……

教师掌握了幼儿活动过程的细节,就对幼儿可能在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心中有数了,于是当幼儿玩打电话游戏时,教师就可以预想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重点地对幼儿进行观察,并在幼儿出现问题之后依据他们的表现,适时适度地给予支持。

总之,对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关注会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的主动学习,感受到主动学习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把握主动学习的内涵。恰当的关注为进一步支持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主动学习、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兔子兔子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兔子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可爱的兔子
小兔子的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