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公共课的教学动态分析
2020-09-26赵展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高等教育领域也产生了直接的化学反应。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多种应用方式,已经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当前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的现状出发,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音乐公共课教学的实践应用手段,以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动态;分析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在诸多领域的深入发展,已然成为直接影响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一大重要因素。高等院校的音乐公共课程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跨越式的全新发展,能够有效提升现代化音乐教育的教学成效和质量。
一、當前高校音乐公共课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1.专业性过强
公共课作为高等院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具有重要的特殊地位。虽然公共课与学生的所学专业并不一定有着直接的关联,但它关系着是否能够实现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当前的高校音乐公共课程教学活动中,通常是直接沿用音乐专业教学实践中的乐理、音乐分析,以及欣赏等过于专业性的课程内容,只是稍稍在课程难度方面做了一些调整,并未根据非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门化的设计。
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参与程度不足
高校音乐教师在公共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利用PPT来讲解音乐理论,并未广泛地应用丰富多样的互联网音频、视频等多元化的技术手段来表达课堂教学内容,由于教学方式的过于单一让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缺乏热忱。同时,在音乐公共课程中,教师通常作为课堂的主导,以单方面的说与教授为主,不太重视学生的切身体验与感受。追根溯源主要是由于教师的音乐教学内容和目标过高,导致学生因为不能完全理解而不感兴趣,并且缺乏吸引学生关注的教学形式,学生不能参与其中,自然提不起兴致;另外,公共音乐课程的教材过于陈旧,缺乏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元素。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公共课的动态教学策略分析
1.利于“互联网”技术设计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内容
1.1完整呈现教学思路
由于在运用大量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后,音乐课程中会呈现出较多繁冗的场景,使得学生容易出现课程结束后,感受到了活力四射的热闹,却不知自己到底学了些什么内容,为此教师应该在课程开始前设定一个整体而全面的规划,将完整的教学理念、流程都进行细化和落地,并在课堂结束时再次与学生共同回顾。
1.2.相关音乐素材的呈现
音乐素材的选择应该以精简、合适为主要原则,不要展现出大面积的文字内容。与音乐内容相适应的素材,才会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合适的音频和视频素材来进行辅助教学,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高校音乐公共课课堂
2.1.互联网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互联网技术能够提供视听结合的多效方式,给予学生非常直观和生动的体验,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调动多感官沉浸式学习的同时,感受动静结合的音乐氛围,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热忱,然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由简单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层面。
2.2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互联网技术只是一项有力的辅助教学手段,实现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才是教学目的。因而教师在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时候,除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互联网技术作为有效支持外,还应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理解能力。譬如,学生在欣赏古筝曲目《渔舟唱晚》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音乐欣赏的内容,增加鲜明的层次。尤其是在分段鉴赏时,教师可以在每一个乐段旁都搭配生动鲜活的画面,有效引导学生深度认识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并能够真正地理解每一段经典音乐曲目的表现手法,如此既直观,又形象,不仅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利于“互联网”技术评价高校音乐公共课的教学效果
这里的评价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其二是学生对教师开展的音乐公共课程的教学评价。高校音乐公共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为促进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与提升,教师的科学评价十分重要。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譬如将音乐考察题目放到互联网上,让学生通过录制音频、视频的形式完成作业,教师给予客观正面的评价。同时,学生在学期音乐公共课结束后,可以利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对于教师和音乐公开课程做出评价,教师通过在后台汇总问卷答案,能够及时发现不足之处,以便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结语
总之,高校音乐教师在进行公共课教学活动时应该合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课程的不同阶段,配合教学内容使用相应的信息技术方式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在音乐公共教学领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深深沉浸在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中,切身感受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学会鉴赏和分析音乐作品,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人文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葛灵月.浅谈本土音乐纳入地方高校音乐公共课——以扬州地区为例[J].北方音乐,2020(03):172-173.
[2]欧阳婷.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9(06):81.
[3]徐震宇,肖雯庭.浅谈高校音乐公共课中渗透影视音乐教学的意义[J].黄河之声,2018(18):119.
[4]沈薇薇.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体现素质教学的方式分析[J].艺术评鉴,2017(11):83-84+94.
作者简介:
赵展(1993年—)女,河南信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