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专业主义探究

2020-09-26章楚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媒介融合

章楚

摘 要:媒介融合早已不再是个新鲜的话题,放眼当代媒介生态环境,各个新闻传媒机构都在积极与其接轨,搭上融合发展的高速列车。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念、新闻生产模式、受众对新闻的要求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无论新闻是在报纸上油印而出,还是在网页上以文本呈现,新闻专业主义始终是应当坚守的一面旗帜。笔者撰写本文,旨在探究新闻专业主义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的面临的困境和机遇,并对未来出路提出了一点思考建议。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媒介融合;共同建构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5-0080-03

一、新闻专业主义在媒介融合重围下面临的困境

(一)话语权的被迫让位

1.新闻生产主体的泛化。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被不断拓宽,赋予了普通公众以话语权。社会大众开始积极参与到新闻内容生产中,传统大众媒体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源。比如前年的“榆林产妇坠楼”事件,并不是由官方媒体首先发布,而是来自于医院方的官方微博。而且在事件持续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民众爆料提供最新动态。新闻行业门槛的降低,使得媒介组织不得不选择主动放下“身段”,让社会大众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与制作之中,并形成良性互动,更加完整清晰地还原事件样貌。

2.民粹主义下把关人的缺失。在民粹主义之风的影响下,自媒体、公民新闻、社交化新闻层出不穷,使得新闻行业的边界逐渐模糊。新兴的平民新闻发布主体,拥有着发布迅速、实时全方位、全面跟进、信源主体多元等优势。但却容易造成,传统新闻生产流程中的记者编辑把关人在其中处于缺场状态。算法成了主要的把关主体,进一步消解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

(二)新闻价值标准坐标的迁移

1.泛娱乐化情境导致标准变迁。网络文化的泛娱乐化趋势日益明显,移动数据技术也延伸了受众的视听触觉,使得当代新闻的价值要素不可避免的向“趣味性”、“心理接近性”靠拢。与此同时,“可视化”“数据化”“现场感”等要素也被纳入其中,给新闻工作者带来不小的挑战。

2.过度迎合受众忽视自身责任。碎片化时间、快餐式阅读、移动终端是当代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在媒介融合的推动下,媒体为了吸引更多在线受众,常常忽视媒体人自身责任的召唤,故意取一些花边新闻素材或哗众取宠的新闻标题。

(三)行业内的瓶颈之困

1.技术人员的缺失。尽管媒介融合在我国早已是媒体发展的“主旋律”和“关键词”,但除了一些主流媒体凭借资金技术上的优势可以顺利应对这场“融合”之风(如人民日报集团、浙报媒立方等),多数媒体面临的是专业对口人员的缺失。

2.高成本与低效率的矛盾难以解决。大多数媒体难以化解高额成本与效率低下之间的矛盾,如何在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前提下,更优化、更高效的开发新闻资源的价值,实现内容的集成化、形态的多元化和传播的多平台化,才是媒体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3.内容与形式究竟如何改革。媒体人们既要始终把握住内容的核心价值,又要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深耕信息,最终以全媒体的形态实现交互式呈现。这不仅需要具备对信息的准确筛选能力,也需要技术水平相当过硬,才能完美实现融合传播。

(四)媒介从业者的恐慌

媒介融合对媒介从业者提出了一系列专业技术水准上的要求,但更多的恐慌是来自手中握有“麦克风”的民众。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将身边发生的“新闻”拍摄、记录、发布出来。信息发布权逐渐涵盖了整个民众群体,并有专业化、团队化的趋势。过去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体系被打破,传者与受传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传统意义上的所谓“把关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机。甚至普通民众发布的信息内容可以倒过来左右传统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

二、媒介融合为新闻专业主义带来新发展机遇

(一)核心价值绽放新光彩

1.真实性仍占主导地位。真实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生命线和根本要求。这一点即使在信息爆炸式增长、不同媒介相互融合借力发展的今天,也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技术的更新换代并没有带走对真实性的重视。正是这种多元的信源主体和高速的信息流通,对真实性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上的便利使得受众参与的可能性增大,但也会带来许多非理性的因素,此时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眼光更是一种考察。在信息洪流中追求真理探寻真相,为用戶把好关,为我们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2.互动性成新着力点。在其他非职业机构和非专业人士分流信息接收者的前提下,专业性的新闻机构与从业人员只能制作更高品质、高品位的信息,以深度性内容和高端服务来征服读者。这就要提升内容的互动性、交互性。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新媒介技术实现了对事实的过程性展现,如VR、AR新闻。同时受众的主体意识也在增强,信息发布权逐渐下放到每一位民众手中。新闻专业主义在此时就不再是拘泥于传播者一方,在融合媒体产品上与受众进行良性互动,才是每个新闻生产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用户数据的可测量

大数据的介入使得用户在使用时留下了大量真实可测的数据信息,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不可不谓是“福利”。通过对遗留数据和使用痕迹的准确把握,就能更细致地刻画用户形象,精准定位用户偏好,推出更多符合他们需求的信息。人民日报在2018年6月推出的“人民号”,就是一个基于用户流量和算法技术,面向全国媒体、党政机关、各类机构和优质自媒体的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

(三)传播渠道去单一化

媒介融合目前处于多种探索并行的阶段,如传统媒体的资源整合与重组、新闻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也加入了其中。国家也在大力开发融媒体平台,如中央三台的合并、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渠道的多元,也给新闻专业主义拓宽了展示渠道。以往的媒介从业者只能依据数量庞大的不清晰受众开发产品,但现在却可以依托强大的采编力量、权威的信息渠道、规范的采编流程进行专业化的新闻生产。同时对信息内容的深度整合,推出思想性强、观点鲜明的深度报道,在多个平台上加以展示。

猜你喜欢

新闻专业主义媒介融合
浅谈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话语权提升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新闻反转剧”中的媒体责任冷思考
“全民记者”时代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