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和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

2020-09-26陈菲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陈菲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目标、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等方面高度契合,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就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度融入忠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以忠诚为核心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深度融入信仰观教育,深度融入法治观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5-0027-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将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一、永葆初心,深度融入忠诚观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度融入忠诚观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通过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专门开设“忠诚教育”的选修课程,或者在五门必修课中单独设计“忠诚教育”的教学专题,抓住忠诚教育之“点”。抓住课堂教学主战场,灵活运用专题讲授、案例教学、情境模拟、问题导引、互动研讨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围绕忠诚主题建设一批更富特色、更接地气、更贴合大学生实际、更受学生喜欢的“金课”和示范课。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顶层设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实施系统的忠诚教育,引导他们树立以忠诚为核心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思践悟,把忠诚担当融入血脉,将忠诚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转变成自觉地行动。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度融入忠诚观教育,就要充分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高校校园文化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是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精神支撑和力量之基,具有凝心聚力、强根铸魂的重要作用,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春风化雨的重要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依托重大节日、宣传日、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以“忠诚”为主题的“校园文明行为随手拍”“校园生活面面观”摄影作品展览、“爱我校园、共建和谐”公益劳动、“发现校园之美”演讲比赛等,让大学生沐浴在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其熏陶、感染和激励,将校园作为忠诚课堂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感受校园文化之美的同时,培养忠诚情感。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度融入忠诚观教育,就要用革命先辈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进行忠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近代以来,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革命先辈都有一种共同的情怀,那就是始终忠于党、始终忠于国家、始终忠于人民的忠诚信念。在物欲甚嚣尘上、社会价值多元的今天,要充分发挥革命先辈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习他们崇高的理想信念,学习他们高尚的精神情操,学习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用他们坚强不屈的英雄精神砥砺忠诚的政治品格,让红色记忆和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见贤思齐,争做先锋。

二、固本培元,深度融入信仰观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度融入信仰观教育,就要让大学生确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信仰,在新时代有担当有作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开掘出广阔的精神空间。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今天,仍然存在着“理想缺失”、“信念异质”等现象,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一些领域弥漫着腐臭的金钱至上的思潮。大学时代是系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有些大学生受到了不良风气的影响,理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甚至把拒绝崇高、嘲弄理想、游戏人生、逐臭追腥当成时髦的生活方式。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度融入信仰观教育,就要让大学生固本培元补足精神信仰之钙,在深学基本理论上坚定理想信念。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命在肩、奋发有为,必须把深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首要任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理论政治素养,强化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不负韶华,珍惜青春时光,树立崇高理想成为有志之人,刻苦努力学习成为有用之人,勤奋努力工作成为有为之人。始终保持思想纯洁、信仰坚定,勤学奋进、敢于创新,始终做到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生活正派、情趣健康。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最鲜亮的政治底色,在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它似一盏明灯,给在黑暗中前行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曙光。青年大学生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用经典涵养正气,用原理指导实践,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把理想信念牢记心中,脚踏实地,让崇尚实干成为习惯,不断增强转危为机的坚定信心,永葆化危为机的昂扬斗志,锤炼道德修养,厚植家国情怀,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三、人民至上,深度融入人民观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度融入人民观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情怀与担当。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永恒价值追求,党从成立那一天开始,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奋斗目标。回望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峥嵘岁月,党的发展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群众的利益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需求,相应地为人民服务的内容也应当与时俱进发生变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人民服务就要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争取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人民服务就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消灭贫穷,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为人民服务更要注重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障人民利益,“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谋求新进展,让为民忧民亲民敬民爱民惠民的情怀担当落到实处。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度融入人民观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青年大学生要坚持人民立场,努力学习、锻炼本领、拿出担当、拿出勇气、拿出拼劲,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心中有民,心中有爱,厚植人民至上情怀,点燃青春激情,激扬青春理想,同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奋进,使追梦者与圆梦人相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青年大学生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应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山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磐石般的信心,秉持初心,勇担使命,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何种情况,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看清脚下的路,坚定前行的路,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依靠和服务人民中汲取奋发进取的前行力量,开创美好人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精神和魂魄,新时代的气象更加恢弘,新时代的征程更加壮阔,只有将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和最大幸福作为最终目标的有坚定信仰的人,才能在历史上扎根下来,才能在时代转换中,成为时代的最强者。

四、矢志担当,深度融入法治观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度融入法治观教育,就是要发挥教师、辅导员、班导师等教育者的作用,在切实提高其法治素养的基础上,发挥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协同育人合力。首先,守正创新,抓好理论课堂主阵地建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法律通识课和相关选修课等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法治教育内容,以“八个相统一”为遵循,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问题链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模拟法庭、每日新闻播报、排演法治短剧、观看法治专题片、进行普法宣传等实践体验活动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使得法治價值观内化于心,从而变成行动自觉。目前各高校普遍都开设了全校性、跨院系的法律通识课和选修课程,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中也融入了和法治观教育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不仅扩大了法治教育的辐射面,更是促进了大学生法治观的培育和践行。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度融入法治观教育,就是要营造校园法治环境,熏陶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敢于尝试、勇于创新,高校除了要发挥好法治教育功能,还要精心打造、多方谋划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多维度的大法治格局,努力营造政治站位高、主题思想明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融媒体时代,可通过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特别是官微、微博、抖音、快手等宣传媒介,围绕主题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校园法治短剧展演、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宣传教育专题影片等活动,以文字、声频、视频、影像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积极抑邪扬正,优化法治环境,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良好法治氛围的熏陶和影响。此外,坚持走出去,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公安执法一线、社会司法现场和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法律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感性认识,巩固和升华法治教育成果。同时,学校要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做好校园综合治理与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学校周边的歌舞厅、网吧、酒吧、游戏厅的安全与防范。认真解决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宿舍和饮食安全卫生管理,美化校园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法治育人阵地。

参考文献:

[1]赵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17).

[2]杨建新.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N].光明日报,2019-01-25.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