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0-09-26杨大明阮国耀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提高小学体育有效性

杨大明 阮国耀

摘  要:针对体育教学来讲,其完全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及新课标提出的重要宗旨,能够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其身体素质与体育综合素养,因此重视当前小学的体育教学,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小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分析,综合有效性评判的标准,结合笔者多年的体育教学从教经验总结了几点有效措施,以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优化。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8(a)-0161-03

Abstract: In term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t is fully in line with the important tenets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t can enhanc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and comprehensive physical education while learning cultural knowledge.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summarizes several effective measures based on the author's years of experience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lementary school PE teaching.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mprove

有效教學不仅是教学目标得以达成的评价标准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但是就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情况来讲,对于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会影响到教师制定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因此想要进一步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便要明确如何评判教学有效性。

1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第一,从学生群体方面来看,有效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接受陌生的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高效地理解体育理论的内涵,并且能够通过科学化的体育活动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在学生接受到阶段性的体育教学之后能够具备一定的体育思想以及体育素质,对于科学开展体育活动也具备一定的能力和认识,并且能够在学校组织的体育考核内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

第二,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够充分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当前的社会人才结构来看,体育已经成为了一种具备发展价值的方向选择之一。教师针对小学生开展体育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和活动积累,而是利用体育教学内容背后的体育文化思想为学生构建丰富的体育大局观念,使其能够认识到体育领域背后存在的社会价值,从而将其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寄予一定的期望。

第三,从教学的角度来分析。体育教学成绩已经成为小学教学机构自我进行院校教学质量考核以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之一,制备科学规范的体育教学方式,营造出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成绩,从而体现在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中。

2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理念不够先进

新时期的简约改革要求教学模式具备新颖化和灵活性,但是很多教师还没有领会其真正的内在精神,教学思想还停留在技能知识的传授层面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强,而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重视学生的体育学科成绩,对小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和个性方面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小学生还要面临考试,而体育不是必考的科目,很多学校就会减少体育课的课时,这些都不符合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2.2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当前,受到教师本位的传统教学思维影响,教学考核的主要评判者是教师,小学生学习情况的判定也基本是由教师来决定的,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且常被忽视。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十分单一,对学生身体、心理和智力方面没有仔细地分析,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努力也比较忽视,只是采用固定单一的模式和标准对小学生进行判定,这种模式无法对小学生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起到的是负面作用。

2.3 体育教学形式枯燥

当前部分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小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成熟,同时受到上述传统遗留问题的影响,部分小学生认为体育教学与课余活动之间没有太大的差距。同时教师或学校对小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都不够重视,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体育教学的经验和专业要求来要求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教师会让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练习,在课堂上进行100m赛跑、800m跑或接力赛等项目,但是还有一些老师则采取放羊式教学,让男同学随便踢足球或打篮球,而让女学生打羽毛球或乒乓球等,形成了小学体育课上学生自由活动,教师观看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会逐渐让小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3  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明确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并针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有效教学措施,是缓解小学体育教学压力的重要方式。

3.1 转变教学思想,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第一,教师要跳跃出体育教材的限制。具備独立设计体育课堂内容的能力,能够通过简单的体育理论以及模板化的体育实践活动,研发出新型的教学课堂,并且意识到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坚持建立在学生的角度规划课堂内容,为其创造具备参与感的体育课堂环境。

第二,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是知识的引导者和活动的发起者。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来讲,其对于体育的理解通常以玩乐为主,教师则要利用引导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认识到体育是具备一定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项目,使其能够正确对待体育课堂,具备一定的学习紧张感,充分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起“教学—互助学习”的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体育课堂中学到体育知识,从而提升科学性。

第三,合理规划体育课堂内容。小学生的体育课堂通常以游戏、体育视频观赏等环节构成,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也要切实发挥娱乐教学的科学性质,合理划分体育课堂内容。引导学生能够逐步接触到正确的体育知识,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在实践活动中。

例如,针对体育课程中的“跳跃”开展教学,首先教师便可以利用小游戏进行合理的课堂导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其次播放相关体育知识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动作的学习。最后利用小组互动比赛的模式,加强学生对动作以及标准的理解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受到课堂不同环节的引导,形成有张有弛的学习状态,能够更好地优化记忆能力,同时也能够解决小学生长时间面对陌生知识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

3.2 研发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案例的创新需要建立在原有体育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使学生接触到新颖的活动内容,从而提升其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可以深度开发教学案例中的兴趣激发点,并将其与自身的教学内容相结合,编排出创新型的游戏,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体育用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将课堂互动创新成一场密室逃脱游戏。游戏的内容:利用灯光、装饰等对教室环境进行布置,并且将各类体育用品进行一定的包装,使其化身为游戏场景内的道具,引导学生通过寻找相应的道具解锁密码或者打开门窗,完成不同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体育用品进行初步的认识,将名称与形状结合起来,来增强学生对于其用途的了解,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竞技模式培养学生的体育积极性。竞争意识与体育活动具备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也可以积极地利用体育意识与竞争意识融合到活动中去,引导学生通过竞争来达到相应的体育目标。同时竞争意识的参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小组互动比赛的方式,为其布置统一的学习目标,带领其利用正确的方式以及正确的意识进行竞争互动。

3.3 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教师要制定具备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评价标准,结合不同学生的体育基础以及个性化特点,例如性格、身体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及肢体协调能力等,综合全方位的因素制定评价标准,才能够更好地衡量学生的体育学习表现;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将视角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综合多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合理地给出鼓励嘉奖,共同构建学生的体育学习信心,才能够更好地营造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以及教师教学标准的因素之一,同时也能够影响学生在未来的体育发展质量和发展方向。教师要充分开发当前的体育教材,合理地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利用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结合多元化评价体系,共同为学生的体育课堂制定出科学规范的学习环境,从自身以及学生的角度综合考量,才能够为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鑫.吉林市小学低段体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9.

[2] 张小娟.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7):115.

[3] 徐尔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77,79.

[4] 吴秋霞.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J].才智,2019(34):15.

[5] 王佃娥.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6] 佟有超.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4):27,43.

[7] 汪际慧,金逵.运用系统观察法评价有效体育教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3):105-110.

猜你喜欢

提高小学体育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