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节递进式问题串的高三数学探究课

2020-09-26吴华波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三数学

吴华波

[摘  要] 高三学生基础较好,已经掌握导数的概念、导数的运算以及导数的基本应用,能够用导数的性质解决初等函数的单调性问题,能利用导数的性质确定简单的含参变量函数的取值范围. 文章以苏教版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为例,从递进式问题串层层推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在理解应用导数解决函数单调性性质方面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 高三数学;探究课;递进式问题串

教学过程回顾

1. 预习反馈

问题1:对于区间(a,b)上的函数f(x),f ′(x)>0能得到什么?

生:f(x)在(a,b)上单调递增.

问题2:f(x)在(a,b)上单调递增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生:f′(x)≥0在区间(a,b)上恒成立且不恒等于零.

通过求导,可以解决曲线的斜率、求曲线的切线方程,以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还可以利用导数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讨论方程的根和证明不等式,其实质仍然是转化为函数的单调性和极(最)值问题. 例如:

2. 互动释疑

问题3:请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并指出其有几个零点.

学生1:定义域是(0,+∞),求导得单调性,作出如图1的大致图像,因此有两个零点.

学生2:上面同学作图有问题,当x∈(e,+∞)时,函数值都是大于0的,图像不会与x轴有交点,?摇因此该函数只有1个零点.

问题4:已知函数f(x)=lnx+■,求函数f(x)在区间[1,e]上的最值.

通过运算,学生均能正确完成.

问题5:已知函数f(x)=lnx-■(m∈R),求函数f(x)在区间[1,e]上的最大值.

图2、图3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两种较为典型的解题过程,根据m的取值范围进行了分类讨论,均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但大部分学生用图2的做法,做到分类3的时候较为烦琐. 仔细观察发现分类1、2也完全是3的一部分,于是很纠结到底要不要舍弃1、2两类的讨论,在此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去犹豫和思考.

展示了两种解法后,让采取图3做法的学生做了解释,他说此函数的单调性虽然受到m的影响,但是,通过分析分子x+m在x∈[1,e]上的特性,分子全正(f(x)增),全负(f(x)减),先负后正(f(x)先减后增),根据f(x)的单调性求最大值运算的结果,实际是比较两端f(1)和f(e)的大小,反向得出参数m的取值范围.

问题6:已知函数f(x)=lnx-■(m∈R)在区间[1,e]上取得最小值4,求m的值.

学生开始根据问题5的过程进行了思考,因为本题是直接给出最小值求参数,所以还是利用导函数f′(x)=■对其单调性进行讨论. 此时有了图2求解过程经验的学生,易得到结果,根据图3来解决本问的学生,速度则明显慢了许多.

3. 归纳总结

围绕函数f(x)=■这一比较热门的函数模型的解决方法,利用导数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讨论方程的根和证明不等式,其实质仍然是转化为函数的单调性和极(最)值问题.

课堂上总体以问题串的设计进行深入探讨,逐渐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有比较地利用了常规方法和常规思维的深入转化,体会极值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只能刻画函数在某点处的值及其附近左、右函数值的比较.

数学课堂递进式问题串促能力提升的设计思路

围绕问题串,首先回顾导数工具运用,明确概念,从f(x)=■这一具体的流行函数入手,结合学生能够掌握的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几何的角度去探究导数的变化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去认识感知导数对单调性的影响,问题3中的问题串是在前面问题1、2上的深入,可以提高学生对单调性有较高层次了解的兴趣.问题4是将f(x)=lnx与一个具体的反比例函数组合,渐渐向应用层面深入引导,学生解决起来也得心应手. 问题5是将反比例函数中的常数改为参变量,并结合求最值过程中常规思维和特殊思路的应用,感受问题3、4的思维并引领运算,感受运算烘托思维的本位化体验.问题6进一步拔高,体现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整节课给笔者的印象是具有探究性,体现了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整合与渗透.

1. 数学课堂问题串的引领性

在知识主线清晰、知识网络明确的前提下,预设教学情景,预设内容要依托教材,但不跳出教材,其目标就是运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课堂递进中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结果,体现出一轮复习的目标:全面、系统、扎实、灵活.

2. 探究能力与思维素养在课堂上的渗透

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上的体验是一个认知、解决、内化的过程,一道题或一堂课不可能就将整个核心全部体现出来.课堂的推进过程中,学生体现出的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理性思维的精神,勇于展现自我、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等,师生之间的相互赏识,教师体现出的人文情怀、德育渗透等,这些都属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范畴.现行的高考怎么考,一个是考数学的关键能力,另一个是考渗透的德育功能,它是意志品质的考试,是对学生自我定位、自我调整、自我提升的一種体现.

3. 处理好数学素养提升上的三个关系

第一个关系:讲授与引导的关系.对此课堂上较好的处理,都是以引导、探究为主,高三一轮复习的课和高一、高二的课不一样,不是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学到了什么,而是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参与.

第二个关系:基础与能力的关系.巩固基础是一轮复习中要特别注意的环节,宁可能力先放一放,也要先打下扎实的基础. 尤其是学生在没建立知识网络结构的复习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网络的建构,这很重要,不管是采用回顾整理知识点的方式,还是由小题带出知识点,都要注重通性通法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能力不是通过讲就拥有的,是教师要舍得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运算,去经历,去探究,去实践;精讲不是不讲,不是少讲,是“教学生去发现”.

第三个关系:落实与速度的关系.不要过度追求课堂的容量,但也不是说课堂的容量大就是坏事情,这里说的容量是指学生落实下去的容量,不是题目的容量,而是思维的容量.高三复习时间紧张,我们要在保证课堂容量的情况下,适当提升讲授的速度.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面不紧不慢,学生会在潜意识里缺乏一种压迫感.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平时作业能慢慢做出来的题,但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不知该如何下笔.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高三复习时,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压迫感,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做题的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用问题串设计高三数学探究课的原则

1. 突出课堂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教师注重学生的修正与学生的评价,这是教师主动带领下完成的,教师在知识点的整合与整理上的作用不可替代,探究的方向是可控的,是层层递进的,学生的展示具有可评价和可对比性,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进一步凸显.

2. 突出结合教材的指导性地位

教材上面给出的要点比较简洁,整理的例子与考题必然是围绕实例展开的,好比说函数零点这一块,导数对单调性的阐述这一块,假若只看教材,除了定理精确的表述,教材上经常是给一个示例或者思考进行补充,需要紧扣这些思考进行深化解释,给出正确的表述,印象会更深刻. 一轮复习到底是做后教,还是教后做,还是边做边教,这点是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不同、难度不同而灵活处理的,不是说每一堂课都要按照什么一个顺序去处理.

3. 难度的把握不等同于素养的高低

一轮复习到底到哪个难度,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有的教师说最后这个题的难度高了,有的说这个难度能够接受,实际上,教师需要把握的是该题适不适合自己的学生,能达到学生能想能写的难度就是合适的难度,当然对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来说,是可以酌情考虑的.

猜你喜欢

高三数学
高三数学“先考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浅议高三数学教学有效复习方法
高三数学第三轮复习的有效性辨析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减轻高二数学课业负担
浅谈高三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节高三数学复习课的课堂评价及反思
培养学生解题反思习惯提高高三数学复习效率
高三怎样复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