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对策
2020-09-26张万荣
张万荣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职业幸福感话题已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因此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指数已经是刻不容缓,虽然国家采取多项扶惠政策并举的方式,旨在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但是,广大农村初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受到个人收入、心理健康、职业压力等内因与外因的共同影响,导致目前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文章以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的农村初中教师为例,针对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采取的有效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对策
文章选取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所有农村初中的278名在职教师,采取“幸福量表评分”的方法,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经过调查数据表明:有24名教师(8.64%)感到很幸福,69名教师(24.82%)感到比较幸福,19名教师(6.83%)感到不太幸福,11名教师(3.96%)感到很不幸福,155名教师(55.75%)对幸福感没有具体感觉,由此可见,该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的幸福感指数偏低,高职初中教师很难真正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并给初中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一、 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分析
(一)薪资待遇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薪资待遇是决定初中教师幸福感指数的重大因素之一,农村初中教师的家庭情况较差,高薪资可以改善农村教师的家庭情况,让农村初中教师免除后顾之忧,可以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通过对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在幸福量表当中,教师薪资待遇一栏的分值偏低,多数教师认为,与城市初中教师相比,工资结构不尽合理,薪酬待遇相对较低,每个月的月收入勉强维持家庭日常开销,工作强度与工资收入比例失调。因此,这部分教师往往将承受生活负担的精神压力带到工作当中,进而导致性格内向,不擅言談,不擅交际,个人情绪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与幸福感之间存在较大距离。
(二)职业压力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在研究调查中发现,在农村初中教学中,教师的职业压力也是影响其职业幸福感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教师欠缺长远的个人职业规划,职业压力倍增,并且对目前的职业状态表现出消极懈怠情绪,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初中的学生升学率较低,教师的执业能力常常受到家长以及学生的猜测与怀疑。有的学生明明是由于自身不努力、不上进的原因,而导致成绩下降,但是,一些家长却错误地以为,产生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水平差,个人执教能力欠缺,甚至通过微信、QQ等社会软件,向其他家长宣扬这种主观想法,在舆论持续发酵的情况下,家长之间形成了联动格局,产生了连锁反应,进而对从业教师进行言语嘲讽和攻击,导致部分教师对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产生畏惧感,一天到晚心里想的都是如何提升执业能力,如何让学生学到知识,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升学率,久而久之,初中农村教师思想负担、精神负担过重,职业幸福感也如同水中捞月。
(三)社会关系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初中农村教师的社会关系较差也是导致其职业幸福感指数缺少的因素,由于部分初中农村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只负责学生管理以及教学管理,与学校各级领导以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之间来往较少、交流较少,这就导致各级领导对部分教师的关注度逐步下降。因此,教师的个人工作业绩也得不到领导的认可。此外,一些教师由于教学工作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时,一部分家长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教师摆架子,在家长面前亮出一副高姿态,导致教师完全陷入被动的局面当中,一旦这种状况持续存在,教师的自尊心就会受挫,工作热情就会散失,执业态度就会发生逆转,并且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下降,从而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质疑,导致职业幸福感距离自己越来越远。
(四)自我定位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农村初中教师对自身的定位不同会导致拥有的职业幸福感不同,有些农村初中教师在职业定位时,往往刻意强调教师前面的“农村”两个字,在与家人或外人谈及个人职业时,难于启齿,认为农村教师的身份地位比城镇教师低很多。因此,在日常生活以及从教过程中,这部分教师无法专心教书、无法正常生活,每一天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将农村两个字变为城市,以提升自己的地位。在这种错误认知观与价值观的驱使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背道而驰。
二、 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的有效对策
(一)人性化管理,多样化活动
在农村初中教学中,采用人性化管理,多样化活动是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的有效对策。农村初中的各级领导应当以“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为突破口,采取人性化管理策略,在思想上灌输人文理念、在生活上给予帮助扶持、在情感上多做沟通交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校园文体活动以及教研活动,丰富农村教师的业余生活。比如在周末或者业余时间可以组织篮球比赛、排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演讲竞赛、学科竞赛等,让教师、学生以及学校领导都参与其中,增进三者之间的交流,让教师能够真正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从而提高自身职业幸福感指数。另外,广大农村初中教师在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从而能够全心地投入到各种赛事和活动当中,此时,教师能够放下沉重的思想负担,继而达到以活动促教学,以活动愉悦身心的目的,在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够逐步提升农村初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指数。
(二)减轻教师压力,树立职业理想
减轻教师压力,树立职业理想是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的另一有效措施,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在新课改下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已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而给学生减负实际上也是减轻教师职业负担的一种方式,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初中学校应当尽量压缩从业教师的课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利用节余出来的教学时间,开展一些教师间的学科交流活动,为广大教师营造一个和谐互动友爱的氛围,这样一来,教师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表达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看法、想法,教师之间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此外,农村学校应鼓励每一位教师树立职业理想,将一些优秀的教师作为自己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与职业理想,并为实现理想制订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工作计划,从而在充实个人生活的同时,提升职业幸福感指数。
(三)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乐观向上
转变农村初中教师的思想观念,保证其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能够有效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随着我国经济大环境的逐年转好,城乡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农村初中教师的枯燥生活增添了多彩元素,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师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以及各种新型的电子产品,来缓解精神压力,通过QQ、微信等通讯软件与亲戚、朋友、同事之间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沟通氛围,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达到自我解压的目的,进而乐观的面对生活与工作。初中农村教师保持这样的生活状态,可以在面对教学压力的同时使自身得到放松,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使自身得到肯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幸福感指数。
(四)缩短城乡收入差距,改变教师生活状态
缩短城乡收入差距,改变教师生活状态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幸福感指数。解决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低的第一要务是改善教师的生活质量,只有教师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提升教师的岗位薪酬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缩短与城市初中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改变农村初中教师“为生活发愁,为生济犯难”的境遇。另外,在对农村初中教师发工资时一定要遵循“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择优分配”的原则,这样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了保证这一原则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可以通过学校内部的岗位考核机制,对农村初中教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业绩考核、技能考核,对考核成绩优秀的教师实施奖励机制,以增强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其树立坚定的职业自信心与荣誉感。对于成绩较差的教师要加以鼓励,并且要对这些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高,保证其在下一次考核中能够进步,从而获得较高的薪资,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提升其自身的职业幸福感指数。
(五)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维护和谐社会关系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维护和谐社会关系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农村教师的幸福感指数。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学生流失率较大,城市中的学校教学设备先进、教学资源较多,因此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大部分前往城市就读,这就导致农村初中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农村教师因此也会产生挫败感。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农村初中教师应当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使家长在行使学生监护权的同时,与教师达成一致共识,家校聯动,共同倾力打造农村初中的全新教育教学环境,以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
三、 结语
提升初中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指数在初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提升教师幸福感指数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是由于农村初中教师的传统职业理念根深蒂固,导致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指数必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各方力量的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使农村初中教师在职业生涯当中能够持续拥有快乐与幸福体验。另外,在农村初中教学中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关措施,如进行人性化管理,组织多样化活动、减轻教师压力,树立教师职业理想、转变教师思想观念,保证教师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缩短城乡收入差距,改变教师生活状态以及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维护和谐社会关系,这些措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指数。
参考文献:
[1]李光显,杨尚云,苏美竹.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方法策略[J].学周刊,2019(22):184.
[2]刘鹏龙,来有武.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及提升策略[J].学周刊,2019(2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