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2020-09-26窦骞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整合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信息技术

窦骞

【摘要】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民逐步走向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学习、工作等各方面当中。在新形势下,大众对教育行业的要求愈发严格,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对教学方式作出革新。实践证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进行培养。鉴于此,本文就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教学整合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给有需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历史教学  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3-0043-02

信息时代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大量的信息存储和共享,给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教育部门曾明确表示过:要不断推动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整合措施,不断提高学科教学水平。就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其教学内容具备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时很容易感觉到枯燥、乏味,再加上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灌输,很难激发学习兴趣[1]。为了更好顺应新课改要求,急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把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进行整合,不断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涵义和关键

(一)整合涵义

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的整合实质就是利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把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信息技术当作辅助教学工具,以此实现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这是一种能够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新型教学手段。但是二者的整合并不单纯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更重要的是达成二者的融合,是指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引导下,把信息技术当作助力学生自主独立开展学习探究活动的工具,在经过科学、合理的应用后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教学资源[2]。由此可见,二者的整合涵义在于优化整体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引起聚焦效应,进一步推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全面改革。

(二)整合关键

有关学者针对此课題进行了多年的实践研究,最终得到以下结论:把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进行整合的本质,就是建立起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全新教学方法,并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全面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找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高效学习方法。基于此,可以得知把二者进行整合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重视对学生搜集、分析以及处理信息的多项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科素养、实践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其可以快速适应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3]。还要在鉴别信息的过程中,从多层面了解历史事物,不断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其创新精神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把自身所学知识应用到相应的情境当中,并结合获取到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并找到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认知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的目标就是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意义建构。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良好学习情境,围绕“意义建构”开展教学活动[4]。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持

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时,要依托于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的各项智能进行培养,新课改大力倡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学校要做好素质教育工作。而多元智能理论恰好和新课改理念具备一致性,并对其进行了理论的诠释以及解答。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是“为多元智力而教”,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结合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其智力强项得到全面发展,在发展强项的过程中,推动其他各项智力以及智力弱项的发展[5]。因此可以说,在进行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整合时,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带来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的实践措施

将信息技术整合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不仅能够还原真实的历史环境,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历史的教育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历史教学的高效性。

(一)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学习历史知识

首先,教师需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获取有关历史知识。在以前,学生查阅资料的主要方法是到图书馆去,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逐一摘录下来后再拿去复印,学习效率并不高。反观在信息时代,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就可以完成资料的查阅,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在一分钟内就可以获取到大量的资料信息。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熟练应用搜索网站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下载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如迅雷、Win RAR等[6]。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编辑和积累历史资料。和历史教学内容有关的电子资料数量庞大、类型不一,有影像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等。在文字资料较多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归纳整理,等到使用的时候再查找是非常费时费力的。为了更加便利地处理文件,教师可以使用电子文档完成整理工作,并编制电子备课系统,把所有文档分类存放在不同的目录里,便于在使用时快速找到所需资料。使用电子备课系统时,还可以进行内容的添加和删改,也可以使用电子图书格式的PDF文档,例如把从网站下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二十四史》等电子图书使用Acro Bat Reader存放,既可以随时阅读也可以复制、编辑文本内容。

(二)基于信息技术,强化历史教学德育功能

在高中时期,是学生三观形成以及确立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方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对其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充分挖掘,并在遵循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况下,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微课等,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给学生建立良好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前进》的课程教学为例,在讲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雷锋、董存瑞、王进喜等英雄的先进事迹影像片段,并给学生提出问题:“在观看完这些英雄的先进事迹以后,你们有什么感想?我们要向其学习什么……”虽然这些影像片段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且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学习内容、要点进行归纳,培养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7]。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可以把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在完成历史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强化,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

(三)基于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学科教育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价值作用,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电子书包等移动终端,给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讲解效率的提升带来诸多便利。在进行具体教学时,高中历史教师可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灵活借助于音频、视频、图片等生动化、立体化的教学形式来为学生展示文献资料、文物图片、历史地图的模拟动画等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将历史场景“重现”在学生眼前,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成效的进一步提升。例如,进行《鸦片战争》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入电子书包带学生查阅历史资料,具体包含了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进出口贸易商品的类型汇总表、《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激增表》、英国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虎门销烟的照片等[8]。通过教师所展示的真实历史资料,学生的思绪被带回鸦片战争前夕,仿佛自己此时就身处在那个动荡的社会中,感受鸦片给人民造成的疾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英貿易、鸦片战争、虎门销烟间的紧密关联。随后,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借由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有条不紊地串联起鸦片战争爆发的完整过程,并给学生设计探究性问题进行反思,不仅有利于重难点知识的突破,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基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不仅仅要完成历史基础知识教学,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分析能力、历史解释能力、家国情怀、唯物史观等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真正实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面对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必须要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借助信息技术从多个角度将历史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还可以借助音视频等资源,给学生建立一个更加直观生动的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以“维新思想”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就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影视片段,并借助网络检索的途径,引导学生从时空发展的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全面的认识,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再比如,在“早期殖民扩张”的教学中,教师就借助了多媒体,选取有关的视频和图片材料,使得学生在直观的观看中,对殖民地人们面临的恶劣境况,以及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残酷剥削等进行全面的认识。接着,教师选取相关的史料,借助多媒体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内容,对其展开分析,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是必然的,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扭转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创造。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历史课程教学,使得历史知识更加具备生动性、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助力学生取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藏乃措.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06):129-130.

[2]向盛华.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误区[J].中国新通信,2020(06):206.

[3]江子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新样态——以“雅典的民主政治及其人文精神”高考二轮复习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2):57-60.

[4]詹毅,张旭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1):147-149.

[5]万小燕.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

[6]余志兵.例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教学为例[J].求知导刊,2019(42):23-24.

[7]热阿孜依汉.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相融合[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2019:209-210.

[8]胡佐国.信息技术在课堂融合中各环节呈现的特点研究——以历史学科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

猜你喜欢

整合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整合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