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2020-09-26宋佳妮
宋佳妮
摘 要:小学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当认识到此时培养学生良好习作能力对未来成长的价值。在教育过程中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对此,文章探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语文作为我国教育领域核心学科,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思维导图开展课堂教育。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开发学生大脑的模式,让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幅逻辑性图画,人的脑部思维能对图画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结合思维导图也能提升习作教学成果,创新习作模式,优化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习作水平提升。
一、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意义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放射性思维模式,人们在感官观察事物后在脑海中形成一种映射,图文并茂的形式便是思维导图。人的脑部结构范围左脑及右脑发挥着思维创作及逻辑分析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左右脑各自负责工作,思维导图是利用左右脑综合协调效应,让脑部系统高效完成任务的方法。因此,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育中具有一定价值,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传统教育模式采取教师单纯讲解的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吸收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导致习作学习质量无法提升。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融合思维导图,可改变传统枯燥的讲解模式,思维导图具有优美线条,配置不同色彩,让小学生的目光被吸引。思维导图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育课堂会集中学生注意力,让枯燥的课堂具有活力,改善小学生走神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二)激发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
思维导图结构促进大脑功能协调,中心为主题或者核心词汇,在核心词汇之上不断拓展。每个分支能提取新的关键词,层层递进及优化,形成一个拓展性的结构。为下一级结构预留分支,让学生具有充足地拓展空间。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关键词发挥思维能力,避免固化在传统思维下。若学生长期机械思考,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灵活性丧失,不利于学生未来成长。通过思维导图习作训练,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具有发散性思维。
(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积累丰富素材
学生在关键词引导下,可发挥自身思维能力。小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发现自身词汇积累不足,形成主动积累词汇的意识,丰富自身素材积累量,使自身具有语言敏感度。思维导图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发现自身弱点后,通过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比如,传统机械式学习模式改变后,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能重视课外辅助资料,对单元主题进行整合,通过课外知识补充课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二、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聚焦关键词,拓展教学内容
思维导图的作用是简化复杂的知识,对知识进行梳理及总结,避免导致冗余的知识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思维导图下的概括性知识,通过精练语言表达主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思维导图完成教学,具体化关键词的同时,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小学生语文《秋天的怀念》学习过程中,教师以课文题目为关键词,引导学生完成写作学习,教师让学生找到题目的关键性词汇,发挥想象力写作关键内容,学生会观察到秋天的怀念关键词是秋天及怀念,这也能表达两个方向,一种写作方向是描绘秋天,另一种写作方向是以景寓情。比如,学生将题目定为《秋天的颜色》《过去的秋天》,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比如,秋天的颜色应当突出颜色,但也不能忽略关键词秋天,学生需要认识到秋天情景,联想到秋天的颜色。秋天树叶凋零、万物枯萎,黄色是秋天的主要色调,因此,在描绘秋天颜色时以黄色为主,但也有一些树木颜色不变,也可凸显此类树木的价值或者描绘一些品格。而过去的秋天,内涵需要表达对逝去时间及美好事物的怀念,认识到过去的事物只能在记忆中呈现,因此,应当珍惜当下。通过这种引导方式,小学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秋天的意义,在不同描绘情景下,抒发自身对秋天的情感。在该教学模式下,《秋天的颜色》思维导图核心词汇是秋天,分支词汇是颜色、黄色等。《过去的秋天》核心词是秋天,分支是过去、事物、人物等,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清晰习作思路,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
(二)布局谋篇,准确定位
习作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掌握布局谋篇方法,设计文章整体结构,在设置好的框架下添加内容,使文章具有清晰的逻辑。小学生作文要求字数不多,在框架制定上,无需过度思考内容。教师以基础框架进行指导即可,比如,思考文章内容及局部的关系,并在此之上掌握局部联系,认识到每个框架中应当添加的内容,或者以哪些方式将这些关系串联到一起。在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确定习作主题,思考主题与内容的关系,最后填充内容即可。课堂作为学生习作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思考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语文教师在教学前会提前制定教案,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疏漏,提前准备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学情不够了解的现象,无法精准定位每个学生。为将该问题处理,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制定合适的教学框架,针对学生已经了解的内容及想要了解的內容等进行详细分化,划分成不同的分支后,教师在备课中能准备更加充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习作知识,避免在课堂中浪费较多地讲解时间,使学生没有时间完成习作训练,只有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绘制导图,明确主题,理清思路,构建框架
小学生知识储备不丰富,生活经验不足,在写作文章时,经常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对此,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思维导图锻炼学生发散思维,为学生收集丰富写作素材。教师在黑板中央化一个简单图案,并书写习作主题“我的朋友”。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朋友一词展开联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兴趣度提升,在核心主题“我的朋友”引导下,学生写出关键词,包括外貌、形态、性格等。教师让学生思考问题“你们和你们的朋友发生过哪些趣事,体现出朋友的哪些特点?”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完善分支,学生将“我的朋友”作为中心,开始绘制分支,这种思维模式不只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掌握写作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整理素材后,搭建写作框架,完成初稿写作。教师可选择代表在台上演示,展示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他学生观看代表学生的分支内容,并引发对自身绘制思维导图的思考。比如,代表学生将“我的朋友”素材中添加的分支是“善良、勤奋、身材均匀”等,在分支描绘中可代入案例,在描绘结束后,教师适当删减学生描绘的内容。让学生找到分支重点内容,比如,学生将勤奋、身材均匀预留,明确文章立意及写作范围。学生上台介绍过程中,其他学生也能发现自身描绘朋友的特点及个性,对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优化,最终在文章中呈现鲜活的形象。
(四)创新导图,精致描绘
通过细节描绘能凸显人物个性及特点。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力创新导图,对文章内容精致描绘。比如,学生在描绘“我的朋友”过程中,体现朋友善良的内容是:“我们两个在路边溜达,发现一只被绳子拴住的小鸟,朋友看到后将小鸟放飞。”这种描绘案例选择良好,但在书写上较为平凡,点缀性的语句不多,无法凸显学生的文化素养,比如,教师将溜达改成赏析美景,对小鸟的描绘改成一只被绳子拴住瑟瑟发抖的小鸟,这种描绘方式能体现小鸟的状态,使情景变得更加丰富。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能理清学习思路,重新对内容进行描绘:“初秋的清晨,天气微凉,我与小明在路边赏析美景,树木下一只被绳子拴住,身体瑟瑟发抖的小鸟进入我们眼帘,小明上前帮助小鸟解脱绳索,助其翱翔天际。”这种描绘方式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思维逻辑较为清晰,学生也能解决创作思路不足的问题。
(五)促使学生表达,点评文作文问题
思维导图将习作主题涉及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缕清学习思路。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思维僵化,可利用思维导图列举主题关键词及重点词汇,通过已经准备好的图形连线,将学生脑海中的空白补充。只有让学生思维涌动,学习更多的词汇及表达手法,才能让学生习作训练开展更加顺利。思维导图能丰富学生习作内容,凸显学生表达的主旨,使描绘的文章具有感染力。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写作的文章进行评价,对文章亮点进行剖析,不只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文章写作的不足,也能发现文章亮点,教师总结写作技巧,学生进一步把握写作方法。通过思维导图完成点评,不只能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还能分清文章主旨,让学生自宏观及微观两个角度分析问题。
三、 结语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需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思维导图作为新时期教育领域常用的教育手段,能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完成知识拓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运用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解决问题,实现理想化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夏雪嫦.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196-197.
[2]蘇斌.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7):144.
[3]陈靖敏.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以群文阅读课“奇妙的中心句”为例[J].教育观察,2019,8(15):85-86.
[4]何小琴.精准定标 巧搭支架 让学生笔下的人“活”:小学高段写人物类习作教学策略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5):18.
[5]林艺辉.运用思维导图 提高评改效率:浅谈小学语文习作评改与思维导图的有效结合[J].当代教研论丛,2019(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