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案例分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2020-09-26徐颖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大学生

徐颖

[摘 要] 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但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仍然层出不穷,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可见在步入大学之前,学生就存在来自家庭教育等因素产生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真实工作案例,深入了解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目的是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帮助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因家庭教育引起的心理问题,并吸纳学生家长成为课程受众,帮助建立健康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促进家庭和谐。

[关键词] 家庭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9-0076-02

一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特殊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正常家庭首先应是拥有完整的家庭成员,然而近年来,隨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开放的思想观念也冲击着传统家庭观念,导致家庭分化的现象逐渐增多,由此单亲家庭、离婚后重组家庭、寄养家庭、罪犯家庭等多种类型特殊家庭产生[1]。

案例一:杨某,女,因抑郁症休学一年,复学后多次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自杀情绪、失眠、人际关系困难等,多次进行心理咨询。通过交流可知,该生在校期间成绩优秀,努力刻苦,确诊抑郁症前与同学交往正常,但家庭背景非常复杂,可能是导致其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主因。该生为重建家庭,母亲带着她改嫁,从小痛恨自己的父亲,进入新家庭后,母亲对她要求很高,更多的关爱给予了新生弟弟,而继父对她宽容关爱,后因继父去世,对该生打击非常大,导致其出现严重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向,休学一年。经过一年休学治疗,复学后,该生无法融入新的集体,无法适应正常住宿生活,出现失眠、焦虑、人际交往困难等症状,还出现因母亲的高标准要求和过高的自尊心产生的强烈自我矛盾。

通过深入沟通,与学生一起探索原因,发现除了现实中遭遇种种不幸外,主要是与母亲一直以来的教育方式有关。该生自述从小就被母亲灌输要好好学习,这样别人才不会看不起自己和家人,要表现优异,让抛弃自己的亲生父亲后悔,导致该生性格过分要强,一直处于压力和自卑的生活环境中。母亲经常打击自己,还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强迫自己,导致该生心理压力过大,出现焦虑、行为异常等明显生理反应。

特殊家庭状况让心理尚未健全的学生过早地承受分崩离析的现实,其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是不可磨灭,就可能导致其在智力、性格甚至三观的发展上受到冲击和扭曲,如果加之父母的不正确引导和教育,严重者出现行为异常和心理异常[1]。因此,特殊家庭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更应该受到重视,应提前关注学生是否存在异常心理行为,努力向积极健康的方面引导。

2 家庭氛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案例二:尤某,男,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经常因父母吵架等原因请假回家,经沟通发现,其父母经常吵架,甚至出现大打出手入院等情况,过分紧张的家庭氛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和日常生活。经与其父母沟通发现,家庭生活不和谐已久,其父母并没有认识到家庭氛围对学生心理的重要影响,还经常让学生承担吵架结果,导致该生在校期间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时常挂心家里,情感脆弱,产生极大的不安和恐惧心理。

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是令学生产生安全感的重要基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性格健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在消极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极易造成大学生安全感低,胆小怕事,害怕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同学交往相处困难等。

3 缺少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案例三:张某,男,父母离异后跟随父亲生活,但因父亲常年忙于工作,从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仅定期给予较高的生活费,导致该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出现旷课、夜不归宿,撒谎,向同学借钱不还等恶劣行为,人际关系差。经与家长多次沟通发现,直接导致该生出现此类行为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用金钱代替教育陪伴是非常不可取的,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出现父母和孩子长期不在一起的情况,因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和教育,导致学生出现自私孤僻,人际交往困难,甚至出现故意的逆反心理,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这都对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

4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案例四:陈某,男,性格孤僻,寡言,与同学交往存在障碍,存在借钱、拖欠学费等行为。经谈话了解,该生家庭以务农为主,经济情况较差,上交学费困难,但是由于该生自尊心过强,拒绝申请贫困补助,拒绝接受老师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经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教育理念落后,灌输错误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承担较大生活负担的同时,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和落差。

郑佩瑶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相较于一般或富裕家庭的大学生,其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较高[2]。经济相对困难的家庭往往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导致家庭教育理念陈旧,此类学生常表现为自卑、敏感和多疑,人际关系较紧张,遇事容易焦虑不安。

5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最普遍出现的情况是父母较为极端的教育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学生从小锦衣玉食,父母事无巨细,甚至失去原则,使孩子不自觉的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无法分清是非对错,从而变得狭隘、自私、缺乏爱心,产生依赖心理。

案例五:杨某,女,性格内向,体弱多病,人际交往能力差,经常出现其家长代为沟通的情况,且在交流中非常不尊重老师。经与家长沟通发现,住宿前的生活家长过分的溺爱,导致该生无法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差,此外,还多次出现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取闹的情况,心理承受能力差,做事极端偏激,这些看似性格问题其本质是隐蔽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科学指导家庭教育的途径

学校教育作为三者中最严谨、最科学的教育方式,应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首先帮助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乐观、自信、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主动改变内因,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调节能力。除了在课堂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内部环境外,探索针对因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导致心理问题的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创新知识传播方式,积极与家长沟通联系,帮助学生改善其外因,营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帮助家长理解正确的教育方式,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双管齐下,形成合力,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内容兼顾普适性和特殊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首先应满足普适性,针对大多数健康学生,要让学生本人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理解父母,收敛叛逆行为,加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切勿因小事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与父母间沟通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等。此外,通过与个别学生一对一交流和谈心,建立特殊心理问题档案,了解特殊学生的情况,主动与其家长沟通,帮助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协助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等。在社会还没有相关机构能对家庭教育进行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就变得十分必要。

2 通过开放线上教学课程,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

借助信息化手段,摆脱传统家庭教育模式,帮助家长树立全面发展观,创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开展线上网络课程,首先帮助家长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观念,学习家庭教育方法,父母也可以通过手机、微博、微信等各种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得知孩子内心真实想法,及时纠正错误,实现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可利用学校或社会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通教育屏障,通过线上邀请教育类专家,开设家庭教育讲座;通过线下活动,组织家长代表分享经验;开通家庭教育咨询站和在校情况反馈渠道,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其心理状况向家长及时反映,帮助有困惑的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协助学生家长制定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与家长共同学习探讨教育方法,家校同步共商教育对策,让学生家长意识到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

3 通過开展“亲情作业”等活动,增加家庭教育互动途径

近年来,教育部明确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方向及要求,明确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传授知识、心理体验、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3]。因此,除了课堂上的心理学知识外,还可通过预留“亲情作业”等方式,增加家长与孩子间的互动,增加家庭教育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的途径。例如开展“健康我家,与父母一起体育锻炼”“书香我家,与父母共同阅读一本名著”“温暖我家,帮父母做家务”“祝福我家,给父母、长辈一句祝福话语”等小活动,让亲情实现双向对流。通过组织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创造学生与父母之间正当的交流途径和表达心声的机会,培养感恩之心,实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爱的双向交融。

4 丰富课外实践项目,开展亲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课外实践项目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续,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将每年的5月作为心理健康宣传月,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活动,这些活动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心理保健能力,深受大家喜欢[4]。因此,可以通过丰富课外实践项目,增加亲子互动类活动体验,开展亲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环节创设家庭教育的机会,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带着心灵与情感体验,结合自身的深度反思,进而将教育收获反映到自身家庭教育实践中,从而改进家庭教育的行为,在实践中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袁瑗.关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教书育人,2016(32):34.

[2]郑佩瑶.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5(15):70-71.

[3]祝帼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7(25):160-161.

[4]阮鲁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新性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1):31-33.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