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建构路径探索

2020-09-26李刚梁小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理想信念大学生

李刚 梁小娟

[摘 要] 多元文化、多种社会思潮并存,网络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为当下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复杂的时代背景与艰巨挑战。本文从高校的课堂教学、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和多元渗透的教育空间三个层面探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建构路径,以期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理想信念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早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 多元文化;大学生;理想信念;建构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9-0008-02

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多元文化、多种社会思潮并存,不同价值观之间相互碰撞,再加上网络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开放,都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极其复杂的时代背景与艰巨挑战。整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偏向积极、健康、向上,但也存在理想淡漠、信仰缺失、价值观混乱、追求享乐、个人利益至上等不良倾向。面对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不良的思想风气,部分大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思想素质与政治立场,面对不正之风丧失了应有的抵御能力。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教育顾问德怀特·艾伦明确指出了20世纪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高等教育忙于应付令人头晕目眩的新知识,无暇顾及价值观和道德教育。”[1]目前,国内外的高等教育在教学硬件、师资等方面倾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传授学生的知识,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与创造财富的转化能力,却忽略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事实上,“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个是要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有道德,那么,我们就为社会创造了危害。”[1]2014年,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习总书记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高校办学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归根结底,大学的核心功能还是在于为社会培育德才兼备的人。从这一层面来看,加强当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迫在眉睫。

一 固本清源,强化思想价值导向

从个体的成长来看,大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构的关键时期,也是极具可塑性的重要时期。丰富的教学课程、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的校园社团、团结友爱的学生关系,都将对个体人格与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两课”课堂的育人作用,利用课堂这一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启蒙,结合马列主义的革命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充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同时,还应改变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将当下大学生关心的国际国内话题引进课堂,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例来激发学生思考,在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教师应不断修炼自身“内功”,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与教学能力,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达到育人的目标。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人格魅力,用心去鼓舞与感染学生,以达到“用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的教育效果。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其他专业课程包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应贯彻的教学目标。与“两课”相比,通识教育课程更易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人文素质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古典诗词鉴赏、人文名著选读、美学概论、艺术概论,等等,都可以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到具体教学内容当中,结合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如修己慎独、和谐统一、重义轻利、自强不息等等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习近平主席曾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将传统文化科学融入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中,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辩证的借鉴西方文化成果,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2]

二 因势利导,挖掘学生内在心理需求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我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3]理想与信念都是基于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与愿景。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激发个体的潜力,促使个体为实现奋斗目标不断努力,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理想与信念都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浓厚的时代烙印。革命战争年代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一理想与信念激励了一代代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和平建设年代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也曾是一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到了社会深化发展的今天,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目标。

当今时代,重物欲、重实利、追求短时效应的社会风气也开始侵蚀当代大学生。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追求高分數,在学业课程选择上倾向实用主义,重视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忽视基础理论尤其是文史哲方面的基本素养;在个人交往过程中,倾向功利性交往,甚至沾染社会上一些不良的官场习气而忽视道义性交往;在就业择业方面,倾向职业待遇,忽视职业的人生价值体现;在理想与信念方面,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囿于现实生存条件,越来越疏离社会理想。事实上,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空泛说教式的理想信念教育显然无法满足学生求真求善的心理需求。面对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学生的现实需求,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尊重个体的现实诉求,又要引导大学生把自我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契合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与心理愿景,通过理论引导培育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让学生明确现实利益与价值认同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马克思主义信念教育。只有激发出了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将理想信念贯彻到个体的成长当中来,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理想信念的建构问题。

三 多方发力,建构全方位渗透的教育空间

理想信念教育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持续有效的引导与渗透,才能够以春风化雨的形式自然而然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注到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来,引领大学生建构与时代、社会、国家发展相适应的理想信念观。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融合多方力量形成共同合力,探索各种有效的途径与方式,发挥各种媒介的教育功能,将高校的每一个地方都变成理想信念教育的阵地。除了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之外,课后的班团活动、社团活动、假期的实践活动都应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班团活动、社团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让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也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我校每年都会在全校男生、女生中展开优秀男生、优秀女生事迹报告会,以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其他同学向优秀学子看齐;每个学院每年都会评选院级“优秀之星”,在学生之中形成先进带后进、后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暑假、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等,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有益尝试,也是大学生学以致用的初步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加强思想引领,有助于帮助学生认清社会现实,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期许。

当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语境,网络平台的交互性为资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与途径。微信、微博、微视、抖音等社交平台极大地颠覆了人们接受信息的传统,人人也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源,海量的信息需要接受主体进行甄别。大学生作为网民中的主力,由于感性过度理性稍显不足,对于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社会现象、社会矛盾等缺乏正确的认知,很容易被谣言与不法分子所误导,易表现出偏激的情绪。高校要发挥好新媒体的优势,密切关注网络平台,在微信群、QQ群中及时跟进学生的思想动态,多分享有益的、正能量的信息与事例,结合班团活动有针对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依托网络平台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理想信念教育单单依靠学校这一主体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都应承担起应有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为社会培育爱国爱党、利国利民、德才兼备的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宗旨。为此,高校、家庭、社会应拧成一股绳,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理想信念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早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棟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德怀特·艾伦.高等教育的新基石[J].求是学刊,2005(3).

[2]王娜.传统文化融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与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17(1).

[3]李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性审视[J].思想教育研究,2008(5).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理想信念大学生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创意素描,创造新意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