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
2020-09-26金绪泽闫梦丹
金绪泽 闫梦丹
摘 要 新课标实施以来,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学者们主要从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运用策略等方面加强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梳理这些主要成果并对其运用前景进行拓展,裨益于深化和推进思政课教学效果和理论拓新。
关键词 新课标 思想政治课 议题式教学 现状及前景
一、议题式教学的内涵界定
议题式教学的内涵界定是对议题式教学开展深入探讨的本源,是思想政治课运用议题式教学的重要条件。议题式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它的内涵尚未有明确的界定。学者们主要围绕议题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差异、议题式教学的组成要素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等,对其做了简略的界说。
1.区别之说
有学者通过与问题式教学、主题式教学、议题中心式教学的比较,归纳出议题式教学的概念: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统率,以学科知识为焦点,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为活动型学科课程架构基本框架,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1]。沈雪春老师通过与问题式教学、主题式教学、议题中心式教学做对比,勾勒出议题式教学的概貌: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引线,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素养为培育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2]。此外,有学者在议题式教学与主题式教学的比较中,辨析出议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认为它是一种强调现实问题处理的建构式学习方式,更加重視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去思索并解决问题,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发展[3]。还有学者从议题与问题的区别这个角度阐述议题的概念特点:议题要指向大概念,议题要具有统率性,议题要具有迁移性[4]。
2.要素之说
议题式教学主要包括议题、情境、活动、任务四大组成要素。有学者认为议题式教学是在开放民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教学理念引领下,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以学科素养为核心,以议题为统领,以情境为平台,以知识为工具,以思维活动为目标,以学习力为主旨,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5]。也有学者认为,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样态,根植于学科知识和真实情境。通过选取一个统整学科知识的议题,围绕议题创设真实的情境和结构化的问题,指引学生相互讨论,深度探究,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6]。还有学者指出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实施载体,以课程内容为主要依托,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实践调查、深度探讨、交流展示为主要内容,以教师的指导和指引为重要保障,从而促进学生在体味生活中掌握学科内容,在交流活动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在教师指导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方法[7]。
3.素养之说
有学者认为,议题式教学以议题为线索,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序列化问题为纽带,以课程内容为基石,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议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它既须承载课程内容,又要有价值引导功能[8]。因此,议题式教学是教师通过选择包含学科具体知识的争议性议题为核心,学生们围绕议题创设情境、收集材料、分析讨论、总结反思,从而提高学生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学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设计教学案例进行说明,认为议题式教学是在党的教育方针统领下,将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完美融合,并选择中心议题,设置子议题,然后营造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深度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9]。议题式教学还可理解为,是以价值性议题为重要纽带,以真实情境为基本载体,以序列化活动为主要路径,以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多数学者认为议题式教学是一种围绕议题,设置子议题、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去解决学科问题,提高辨析能力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方法,但他们多数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指导思想。在确定议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时,只有高度重视新课标指导思想对议题式教学的基本要求,议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才能够全面、准确地表达出立德树人的真实意蕴,才能够展现出议题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本质区别,展示其独特性、价值性、时代性。综上所述,议题式教学可理解为,以新课标指导思想为统领,以践行活动型学科课程并蕴含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以议题、情境、活动、任务为基本构成元素,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深度教学为宗旨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
二、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影响因素
思想政治课运用议题式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因而思政课教师积极采用议题式教学来展开课堂教学。然而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严重影响了议题式教学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学者们对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聚焦议题式教学之议题、教学主体、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等方面。
1.议题式教学本身的影响
议题式教学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议题、情境、活动、任务四大组成要素[10]。其中,议题及议题式教学的概念、议题的选取与讨论、活动的设计与践行三方面都影响着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运用。
(1)议题及议题式教学的概念争辩。有学者分析了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议题与问题、辩题、课题的区别;议题式教学与课堂教学、活动型教学的不同[11]。毋庸置疑,议题与议题式教学的内涵是否明确,关乎议题的选择和运用,关乎活动的开展与践行,更关乎议题式教学能否在中学思政课堂上顺利推广。因此,对议题和议题式教学的概念做清晰的界定,有益于教学主客体接受并运用议题式教学,有益于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发展。
(2)议题的选择与讨论。有学者指出,在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议题;围绕课程知识内容,对议题进行清晰的界定;在了解学生对议题所涉及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明确议题讨论所采用的不同方式[1]。也就是说,议题的选择离不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议题的确定必须围绕课程知识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议题的讨论方式不能脱离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经验。倘若议题的选择、确定与讨论脱离上述要求,可能会削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阻碍教学进程,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活动的设计与践行。有学者认为,系列化活动的设计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待丰富[12]。课堂活动包括探究式活动、辨析式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课外活动主要指让学生走出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系列化的活动设计是议题式教学展开的支撑条件,序列化活动的践行是运用议题式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设计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辨析式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并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从而让议题式教学不断呈现其应有的魅力,让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学主体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双主体”。课程改革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进而推动着教育发展,推动着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同时,伴随着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议题式教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学习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存在影响。
(1)教师的专业素养影响议题式教学的开展。有学者对思政课开展议题式教学进行区域现状调查,发现相对于城市重点高中,农村或乡镇的普通高中思政教师短缺,且流动性大,师资力量不稳定。此外,教师不够重视对议题式教学的运用及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12]。可以看出,议题式教学的倡导也对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然而在现实中,尤其是乡镇的思政课老师,首先对议题式教学不太重视,认为它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帖方,对改善目前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无明显作用。其次,教师自身知识储备欠缺,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受自身知识储备的限制,教师在议题的问题探究环节,很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能及时很好地解决学生的疑惑。最后,部分教师对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的驾馭能力不足。活动的设计缺乏序列化和实践性,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控活动的开展以及设计可操作的测评。
(2)学生的学习力影响议题式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力主要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13]。非智力因素包括品德因素、动机因素、人格因素和情感因素。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力。有学者指出,议题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学生知识储备、参与兴趣与能力欠缺的挑战[14]。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就会影响其对问题探究的深度,导致讨论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很难完成对问题的深度探究与深度学习。学生缺乏参与活动的兴趣时,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就会扭曲,对信息搜集、问题探究处于被动状态,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影响议题式教学的教学效果。
3.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影响
有学者指出,教学目标上,传统的思政课堂强调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价值观的灌输,导致学生过于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批判思维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上,以灌输理论为直接依据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单一方面的讲授,学生哑口无言的听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上,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进行创新性发展是面临的关键问题[15]。可以看出,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议题式教学只是课改的新口号,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议题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学目标方面依然重视学科知识传授的作用;教学过程上强调教师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方面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等等。因此,急切需要广大学者和教师继续对议题式教学进行深度研究,探索思政课运用议题式教学的新路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议题式教学的影响。
三、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欲使思想政治课切实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便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运用议题式教学,即是进行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一种新尝试。
1.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议题式教学有明确的理论依据和组成要素,但其属于新事物又处于探讨阶段,具体实施步骤尚未明晰。学界关于议题式教学具体实施步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步法。有学者认为,围绕素养目标,将主议题细化为子议题;依据逆向教学设计,使子议题的设计精确指向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已有认知观念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系列化的活动[16]。还有学者指出,围绕议题,让议题情境化;议中有思,让议题问题化;议中有情,让议题升华[17]。可以看出,前者主要强调,运用逆向教学设计理念创设真实情境,目的就是要使每一个情境设置都充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后者主要强调,运用思辨教学设计理念设置序列化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毋庸置疑,不论是运用逆向教学设计理念创设真实情境,还是运用思辨教学设计理念设置序列化活动,都是要落实到情感体验和实际行动上,以润物细无声之方式,悄无声息地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最终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目标。
(2)四步法。有学者认为,议题式教学包括议题选取、信息搜集、问题探究、内化反思四个步骤[8]。有学者强调,要依据课本知识,选择合适议题;根据合适议题,创设教学情境;围绕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活动;围绕复习目标,迁移学习任务[18]。甚至还有学者建议,议题选用,要立意高远指向素养;情境设置,要激发思维生成素养;合作探究,要认识社会内化素养;成果反馈,要交流展示促进全面发展[8]。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有的学者把信息搜集作为议题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有的学者强调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还有的学者重视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但他们共同认为,议题式教学的运用要通过四个步骤来进行,其中议题选择至关重要,议题的选取既要围绕学科知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又要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
(3)五步法。有学者认为,要基于教学情境,精选中心议题;基于学科知识整合,综合设计教学活动;基于高阶思维,搭建问题支架;基于正确价值导向,强化辨析与选择;基于迁移应用,推进反思践行[6]。即从选择中心议题、设置结构化情境、创设高质量问题、强化辨析与选择、拓展实践活动等五个方面来实施。毋庸置疑,精选中心议题目的是突出学生主体意识;设置结构化情境,能够优化教学设计活动;搭建高质量问题,培养学生辨析式思维;创设有情之境,从而实现正确的价值引领;社会实践活动的课外拓展,最终寻求真实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议题转化为学生内在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而,在“强化辨析与选择”环节,未免有些与“设置结构化情境”环节存在重复之嫌,“强化辨析与选择”环节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结构化情境的创设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辨析式思维。
2.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教学艺术研究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19]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充满着美的元素,体现着对美的追求。在议题式教学的运用过程中同样也存在许多美的元素,如何彰显教学艺术的功能,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将课标议题转化为教学议题。有学者认为,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培育学生深度探究能力;围绕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和学生成长阶段的特征,设置思辨性议题和系列化问题,培育学生自主辨析能力;以课标议题为统领,构建具体化、层次化教学议题[3]。基于如何将34个课标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议题的思考,首先,要依据学生真实生活和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创设情境。其次,要营造思辨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多种质疑下做出正确价值判断。最后,要依据“议什么、为什么议、怎么议”来设计层次化课堂教学议题,使每个议题都精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将课标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议题,其本质是选择与确定议题,它是议题式教学在思政课堂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和关键举措。
(2)优化课堂教学,开启课堂对话正确方式。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包括思政课教学标准的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优化、思政课教学过程的优化,在这里我们主要谈思政课教学过程的优化。有学者指出,统筹社会资源,活化课堂;改革教学过程,架构互动性课堂[20]。还有学者强调,议题构建要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深度交流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协调;活动开展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交融[21]。也就是说,教师要结合学科知识,把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和有深度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还要创设开放性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身心实践,唤醒学生内心的善良。因此,优化课堂教学、开启课堂对话的正确方式,就是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生活实际建构议题、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和个体差异精选思辨性话题、开展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3)统筹教育资源,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有学者依据区域现状调查结果提出,激活区域师资力量,有序分配教师资源,削减思政课教师繁重的课务压力;搭建综合性教学实践平台,城乡教师分享优质学习资源;督促学校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22]。可以看出,整合并有序分配区域教师资源、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定期组织教研活动等,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推进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有序开展。此外,教师要增强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让主流意识形态近教材、进课堂,综合教材知识、政治观点、实际生活选择议题并设置情境,并设置将主流意识形态内隐于问题的探究活动[23]。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继承,对于彰显国家意志和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参与议题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指导学生采取恰当的方式呈现研讨成果,依据结果和过程评价学生的研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重视对学生说理论证能力的培育。有学者认为提高学生的说理论证能力是议题式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对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和思政课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24]。无论是调动学生参与议题的积极性还是培育学生的说理论证能力,其实质是教育主体的回归,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改善具有重要推动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前景拓展
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理论探讨有利于开拓议题式教学在思政课中的运用领域,有利于彰显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新时代思政课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仅应着眼于教师教授方法的革新、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更应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深度探究和组织实施。
1.实施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深度教学指教师基于知识的内在结构,通过对知识完整深刻的处理,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并导向学科素养的教学。深度学习指向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學习所到达的思想深度,以及教师通过对学科知识的处理引导学生逐步达到一定的学习深度[25]。推行深度教学是强化课程改革必经之路,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步骤。首先,老师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在交流活动中对学生错误的观点进行纠正与引导。其次,提高学科整合力,包括教师学科内整合力和教师学科间整合力。然后,改善教材演绎力,包括教材价值演绎力、教材内容演绎力。教师的教材演绎力高低关系到学生深度学习的生成。最后,加强思维批判力。侧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力和辨析思维,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2.发展基于大概念的议题式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强调:“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学科课程内容结构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26]学科大概念是反映课程核心内容和教学关键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联结学科核心思想和相关内容的关键的、特殊的概念[27]。即以教材中每一个单元为单位,整合教材中每一单元零碎的学科知识,使教学重难点更加突出,并明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概念。大概念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教学议题,能够完善教材内容的情境;整合教材内容的结构;增强课堂活动的哲理性;丰富议题式教学的价值意蕴。围绕学科大概念,设计指向议题学习单元,进行议题式教学活动,无疑会彰显思政课教学的综合性、引领性、实践性特征,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内容特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并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开展结构化、序列化的议题式教学活动,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践行议题式虚拟社区教学,开拓教与学空间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28]因此,建设信息化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课堂,要利用“互联网+”下的虚拟技术,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使议题式教学课堂突破时空局限。议题式虚拟社区教学是虚拟学习社区与议题式教学的结合体,并借助互联网,使学习者围绕某一具体议题,通过网络商议方式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之间可以成立科研小组,利用“互联网+”下的虚拟技术,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使议题式教学课堂跨越时空界限。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信息技术,使学习者围绕某一具体议题,通过网络商议方式开展教与学。因此,议题式虚拟社区教学能够将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学科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具体知识,也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转化到实践创新中,开拓教与学的空间,从而无形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进而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帅,杨小斌.议题式教学初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09).
[2] 沈雪春.议题式教学的四种”议”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07).
[3] 郭亚琴.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政治参考,2019(03).
[4] 张翰,肖雪.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要跨越的”三重门”[J].教学与管理,2019(04).
[5] 余国志.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路径——以“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为例[J].中学政治参考,2017(10).
[6] 毕建华.议题式教学促进深度学习[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0).
[7] 严宏亮.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探索——以”垃圾围城”为例[J].中学政治参考,2017(07).
[8] 李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议题式教学[J].中学政治参考,2019(01).
[9] 鲍宇超.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10] 沈雪春.议题式教学简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11] 朱开群.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探析[J].中学政治参考,2019(02).
[12] 沈增宏.巧用议题式教学提高思政课活力[J].中学政治参考,2019.(04).
[13] 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4] 陈世华.议题中心教学法: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報:基础教育版,2017(04).
[15] 蔡军.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新尝试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19(06).
[16] 王晓娜.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方法[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1).
[17] 李同.例谈议题式教学的课堂实践[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09).
[18] 张珩.议题式教学在复习课中的运用——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3).
[19] 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艺术馆,1978.
[20] 黄怡婧.核心素养下的议题式教学实施策略[J].中学政治参考,2019(02).
[21] 汪秀春.议题建构引领深度对话——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8).
[22] 金朝晖.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区域现状调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5).
[23] 陈爱金.议题式教学彰显主流意识形态[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9).
[24] 郭林.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说理论证能力探析[J].课程德育,2019(03).
[25] 蒋国生.深度教学:核心素养时代教师的应然选择[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6).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7] 王喜斌.学科”大概念”的内涵、意义及获取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8(08).
[28]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www.moe.gov.cn/jyb_xwfb/s60
[作者:金绪泽(1964-),男,河南新野人,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教授;闫梦丹(1995-),女,河南安阳人,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