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中化学教学中过渡法的运用

2020-09-26黄英龙廖运飞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黄英龙 廖运飞

[摘   要]“过渡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的、能够密切联系新旧知识点的过渡性教学方式。它可以出现在课堂的任何时间段,当它出现在课堂初始阶段时,被当作导入方式;当它出现在课堂教学中间阶段时,被当作各知识点间承上启下的环节;当它出现在课堂结尾时,被当作课堂总结。课堂教学中的过渡法,犹如一剂黏合剂,紧紧地将课堂黏合在一起,既承前又启后,紧紧地将学生的思维聚合在学习内容之上。

[关键词]高中化学;过渡法;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6-0074-02

过渡法的运用,体现的是教学的系统性以及整体性,能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推动高效课堂的生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过渡法,巧妙地处理好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自然地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到底适合运用哪些过渡法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实现画面式过渡

创设教学情境,实现画面式过渡,通常用于课堂初始阶段或者中间阶段,是当前过渡法的常用方式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一幅画、创设一个简单的活动等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并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入境,便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或教学内容。画面式过渡法,通过直观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与氨相关的内容时,就可以通过视频创设教学情境,进而实现画面式过渡。视频呈现的内容为:一个魔术师左手拿着一块普通的布,右手拿着火柴,当他用火柴去点燃布时,布没有燃烧,仅仅是冒出白色的烟雾。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引导。

师:魔术师真的会魔术吗?其实,魔术师使用的是一种“防火布”。“防火布”就是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润在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晒干后,棉布的表面就会附满氯化铵晶体颗粒。氯化铵晶体是个脾气古怪的“家伙”,一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两种不能够燃烧的气体。同学们,你们能够猜到是哪两种气体吗?

生:根据化学名称,我猜想其中一种气体为氨气,另外一种气体应该跟“氯”有关,会不会是氯气?

师:你猜对了“氨气”,但另外一种气体其实是“氯化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氨气除了不能燃烧之外,还存哪些其他的性质。

通过直观的视频画面,加上教师的引导性话语,顺利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在抓住学生眼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堂教学内容上。

二、设置悬念,实行激发式过渡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悬念的设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并紧扣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将问题的答案或者下一个知识点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设置一个“悬而未答”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悬念的刺激下,欲答不能,欲罢不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能够促使学生从一个思维层面上升到另一个高层次的思维层面,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激发式过渡在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以“钠”的相关知识教学为例。在教学之前,可以通过一个名为“滴水生火”的实验(钠与水的反应)设置一个悬念——水通常是灭火的,为何在这个实验中水却能够生火?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疑问,分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钠平时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或者液状石蜡中?

2.钠在自然界中通常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3.“滴水生火”的实验中,为什么不能直接用手拿钠?

4.钠与水发生了怎样的反应,有什么特点?

5.“滴水生火”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这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不断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钠”的各种性质(钠通常以钠离子的形式存在;钠很活泼,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进行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比水轻;钠一旦燃烧不能用水进行浇灭,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器,而是用沙子将其浇灭;等等),进而实现课堂过渡。这种过渡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联系知识点,展开对比式过渡

高中化学中的许多知识点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对比式过渡就是要选出具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在对比知识点相同点的同时突出知识点的差异与变化,进而巧妙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先是在脑海中建立起两个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从一个知识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另一个知识的关注点上,实现知识间的衔接与转移。对比式过渡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并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电解池”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联系“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展开对比式过渡。在讲解过程中,向学生展示下表,先带领学生回顾“原电池”的本质、装置判断、电极名称、电极判断、电子流向、实际应用等知识,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电解池”与“原电池”进行比较,进而实现“原电池”知识向“电解池”知识的过渡。

通过新旧知识点间的对比,不仅能够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点的学习中,还能够在此过程中巩固学生对旧知识点的记忆,是提升学生高中化学综合运用能力的有力举措。但在这一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新旧知识点之间一定要具有较强的联系性,且能够通过对比实现知识的迁移,唯有如此,这一过渡方式才能够发挥真正的效用。

四、聚焦重点,完成小结式过渡

小结式过渡,通常出现在课堂结尾处,通过简单明了的话语对本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这种小结式过渡,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保持短时记忆的同时向长时记忆转化。而小结式过渡中还可添加部分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来完成预习,无形中推动了下一节课教学效率的提升。

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为例,在完成铝的氧化物(氧化铝)的性质教学后,就可以通过小结式过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预习铝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铝)的性质。如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小结:“我們今天学习了铝的氧化物的性质,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氧化铝既能够与酸发生反应,也能够与碱发生反应,所以被称为两性氧化物。铝的氧化物具有这样的性质,那铝的氢氧化物是否也具有两性性质呢?下节课我们会一同进行探究。”通过这种小结式过渡,不仅突出了“氧化铝的性质”这一重点,还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氢氧化铝的性质”。

五、厘清内在联系,实施简练式过渡

简练式过渡,是指教师在厘清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采用一两句话进行过渡的方式。它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过渡方式,主要针对一些简单且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之间的转化与过渡。这种过渡方式既可以联系同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联系不同课堂之间的内容。

例如,《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章节主要分成两小节进行学习:第一小节的内容主要是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小节的内容主要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两个小节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关联性不强,因此,不适宜展开对比式过渡以及小结式过渡。此时,教师就可以选用简练式过渡,通过寥寥数语完成过渡。如“我们学习了金属矿物与海水资源的开发,那么该怎样进行综合利用,才能保证这些资源不被浪费,又能够实现环境保护呢?”在讲完这一两句过渡语后,随即可开启第二小节知识点的学习。

只字片语就可将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串联,这就是简练式过渡方式的妙处。这与传统的“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此类语言相比,更能够凸显条理性与过渡性,促使章节学习更具逻辑性,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不仅如此,这种过渡方式也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合理、高效的过渡法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还有效增进了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不同的课堂过渡方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的内容,因此,教师一定要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过渡法。本文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五种过渡法,希望能够给广大高中化学教师一点启发,进而为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